全國僅3000萬戶!中產階層大縮水?這4個標準,離你有多遠?

2023-09-30     財說得明白

原標題:全國僅3000萬戶!中產階層大縮水?這4個標準,離你有多遠?

在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里中產階層的占比越高,社會的穩定性就越好。

但最近網絡上看到的一個數據,卻顯示最近兩年我國的中產階層人數似乎正在減少。目前的數量銳減,只剩下大約3,000萬戶。

為什麼呢?

中產階層的標準是什麼呢?我們能達到嗎?

1

近年來,很多人普遍感受到我國中產階層人數的大幅減少。

這種現象主要源於經濟條件的不佳,在大多數人的感覺中,構成中產階層主要家庭財富的幾個項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

首先,房價的下跌或趨穩對中產階層的影響不可忽視。在過去幾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快速增長的階段,許多中產階層家庭的財富主要來自房產投資。

然而,隨著政府推出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房價上漲的勢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這使得中產階層家庭的財富增長受到了限制,甚至有些家庭的房產投資出現了貶值的情況。

其次,股票和基金市場的波動也對中產階層的財富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股票和基金是中產階層常用的投資工具,然而,近年來,股市的表現並不穩定,市場波動較大。許多中產階層家庭在股票和基金投資中遭遇虧損,導致家庭資產減少。

此外,銀行理財產品的回報率下降也對中產階層的財富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由於國內經濟形勢不穩定,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甚至出現了一些理財產品跌破凈值的情況。

這使得中產階層家庭在保值增值方面面臨著更大的風險,進一步削弱了家庭資產的增長。

中產階級受到這三個因素的影響,縮水也是必然的。

2

但是中產階層的抗風險能力較高,因此,不可能在短短兩三年里出現大幅度的縮水。

所以,中產只有3000萬戶,更大的可能在於統計口徑的不同,畢竟對於中產階層的標準,一直沒有定論。

怎樣才能達到中產階層呢?

中產階級的標準可以因國家、地區和研究機構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中產階級是指相對於貧困階層和富裕階層而言的一個中間階層,他們在經濟、社會和教育等方面都相對穩定和富裕。

在中國,社科院曾經提出一套劃分標準來定義中產階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資產狀況:可以全款購買房產,擁有一定的儲蓄和投資,存款超過100萬。

2. 家庭收入:家庭月收入超過一定金額,通常是15000元以上。

3. 教育水平:受教育程度較高,大專或本科以上,或者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

4. 社會地位:在社會中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擁有穩定的職業和工作。

有人表示中產階級的標準還是太嚴苛了,想要達到這個標準,非常的難。也有人說這些標準不準確,即使達到了也不見的就是中,可能還是窮人一個。

3

前兩年,中國擁有14億人是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國家,現在也僅次於印度。然而,目前中產階級家庭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仍相對較低,這對於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因此,為了實現更好的經濟發展,我們需要採取措施來擴大中產階級的比重。

首先,必須認識到中產階級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具備較高的教育水平、穩定的就業和較高的收入水平。他們對於消費和投資具有較高的能力,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同時,中產階級也對社會穩定和社會公平起到重要作用,他們具有更多的社會參與度和公民意識,能夠推動社會進步和改革。

儘管中國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中產階級的比重仍然相對較低。據統計,中產階級家庭僅占總人口的比例約為7.5%。

這意味著仍有大量的人群處於上下層階級之間,無法享受到中產階級的穩定收入和福利保障。這種不均衡的分配狀況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對此,為了擴大中產階級的比重,我們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優化收入分配機制、加強教育和職業培訓、促進創業和創新、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等。

除了政策層面的支持,我們還需要重塑社會的價值觀念。中產階級的崛起需要社會各界的認同和支持。

我們應該鼓勵勤勞、誠實、創新和公平競爭的精神,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讓更多人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社會流動和中產階級的身份。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32fb09281c689b96e4ff40dadd4e0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