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分子學科鼻祖:創立70周年慶!

2023-12-19     星球數據派

原標題:中國高分子學科鼻祖:創立70周年慶!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數據派

來源:四川大學

勾勒紛繁複雜的分子結構,

詮釋無盡的可能與創造,

揭示材料世界中微小而神奇的精妙之處,

高分子學科是一門與自然相約的科學!

1953年,

當時的四川化學工業學院(現四川大學組成部分)

初設塑料工學專業,

川大高材人點燃艱苦創業的一星火種,

照亮了我國材料發展史上的漫漫黑夜。

2023年,

川大高分子70年!

七十年篳路藍縷謀發展,

七十載銳意進取鑄輝煌!

川大高分子人勇擎新時代的先鋒火炬,

在新的征程上,揚帆起航!

12月16日上午,四川大學高分子學科創立70周年暨高質量發展學術交流會在四川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隆重舉行。大會由四川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趙長生主持。

活動現場,星光璀璨,群英薈萃。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曹鏞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顏德岳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程正迪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瞿金平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李永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Chul B. Park教授,我校石碧院士、王玉忠院士、王琪院士,我校黨委常務副書記曹萍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學等7所高校校領導、兄弟高校的院系代表、企業代表、學校機關部處和兄弟院系代表、學科校友代表和師生代表共300餘人參會。大會還特別邀請了高分子學科老一輩領導和專家出席。

曹萍代表學校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川大高分子學科70年來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對全體師生的辛勤付出和校友及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她表示,川大高分子學科是學校工科學科的排頭兵和優勢學科之一,為我國高分子學術界和產業界培養並輸送了一大批拔尖人才,為學校高質量發展、人才培養和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重大貢獻,希望川大高分子學科全體師生在新的征程上迎接時代挑戰、抓住時代機遇、勇擔時代使命,錨定「世界高分子中心」發展目標,為全面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和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川大高分子力量。

會上,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教授發表視頻致辭,曹鏞院士、程正迪院士代表嘉賓致辭。王琪院士代表學科教師發言,徐堅教授代表校友發言。

大會特別邀請瞿金平院士、傅強教授、唐安斌董事長作大會報告。兄弟院校、合作單位、廣大校友發來賀信、賀禮。會上,學生代表為學科70周年獻上祝詞。

艱苦創業 拓土開疆

與國同興求奮進,孜孜不倦育人才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塑料製品奇缺。為響應政府號召, 1952年徐僖院士成功利用五棓子合成了我國的第一批塑料,1953年我國第一個塑料工廠——「重慶棓酸塑料廠」建成並投入生產,成為新中國塑料工業開端的重要標誌。

1953年5月10日,《新華日報》頭版以《我國第一個自製塑料的工廠重慶棓酸塑料廠開始生產》為題報道了這一重大成果。同年6月4日,《人民日報》也以《在祖國經濟建設的戰線上:我國第一個棓酸塑料廠開工生產》為題進行了報道

同年,為培養更多的科研技術骨幹、開設更多的塑料工廠,我國高校第一個塑料專業——「高分子化合物專業」(1954年更名為塑料工學專業)應運而生,並首次面向全國招生。當時徐僖擔任教研組組長,樂以倫、張承琦、張開、江之楨等都是塑料專業的骨幹成員。

成都工學院(現四川大學組成部分)高分子學科主要創始人

1957年夏,塑料工學專業的首批本科生畢業,同年,應中國政府邀請,蘇聯列寧格勒化工學院專家安納托里•費道羅維奇•尼古拉耶夫(蘇聯院士)到中國訪問,並參與塑料工業專業的教學、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工作。

蘇聯專家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經驗,還帶來了寶貴的書籍和學術期刊,更開拓了一條與外部世界溝通的渠道。也是從這時起,徐僖與學科老一輩創始人有了一個宏大的計劃——將成都工學院建成一個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高分子研究基地。

1957年,成都工學院「塑料工學專業」首屆本科畢業生合影

安納托里•費道羅維奇•尼古拉耶夫(後排左起第五位)與學生合影

1958年8月,經高教部批准,新建了「合成纖維」專業(1960年改為「化學纖維」專業)。1960年,經四川省高教局批准,正式建立高分子研究所。鑒於當時國內高校在高分子教材方面的缺失,徐僖決心撰寫一部高分子教材,即使在「改造」中也從未放棄。終於,1960年教材書稿完成並出版,定名為《高分子物化學原理》,成為我國高等院校高分子專業第一本教科書。

徐僖院士完成的我國理工科院校第一部高分子教材書影(該書再版三次,總印數高達24300冊,在當時已經是一個奇蹟)

1961年,高分子化工系成立。下設化學纖維、塑料工學、合成橡膠工學、皮革工學四個專業,並建有六個教研組和高分子研究所。1979年,高分子化工系改建為高分子材料系

與時俱進 學科領先

「四位一體」謀發展,加工特色最鮮明

20世紀80年代,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組成部分)高分子材料學科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981年,獲國家首批「高分子材料」專業博士點。1986年,高分子材料系分解重組,形成了高分子材料系、塑料工程系、化學纖維繫、皮革工程系、高分子研究所「四系一所」的學科體系。並於同年,獲批了我國第一個「塑料成型加工」專業博士點

1988年,學校向國家申請建立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1989年6月16日,國家計委正式批准高分子材料工程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1992年10月,全國博士後流動站管理委員會正式批准成都科技大學建立高分子材料博士後流動站。1997年,獲批「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

至此,經過幾代川大高分子人近半個世紀的艱苦努力,川大高分子學科發展為擁有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四位一體」的科研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2001年7月,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成為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中第一個以高分子學科為主體的學科型學院

立德樹人 守正創新

不忘初心擔使命,踔厲奮發築未來

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以高分子為主的「高分子與特種功能材料科技創新平台」被列為學校「985工程」重點建設平台。

2008年,高分子學科牽頭獲准建設國家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並於2012年完成驗收。

2014年,四川大學高分子學科發展國際顧問交流會隆重召開,美國工程院院士Donald Paul、 Stephen Z. D. Cheng、時任Polymer亞太區主編Charles Han、原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副校長Benjamin S. Hsiao、時任JAPS主編Eric Baer等國際知名高分子專家應邀出席。同年,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成為全國第一個參加和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高分子材料類專業

2014年6月2日,四川大學首屆高分子學科發展國際顧問交流會參會人員合影

學科現有在職教職工340餘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50餘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10餘人,院士4人,國家傑青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37人次,國家優青等國家級青年人才44人次,在讀本科生1120餘人,研究生1180餘人。徐僖、段鎮基、毛炳權、石碧、瞿金平、王玉忠、王琪、Chub.B Park、徐衛林 9名兩院院士在此求學、任教,奠定了川大高分子學科人才培養的基石。

學科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初心使命,堅持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定位,秉承「強基礎、厚通識、寬視野、多交叉」的培養理念,始終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全課程,源源不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的2萬餘名畢業生,其中碩士、博士5千餘人在科研、教育、國民經濟各領域貢獻川大高分子力量,被譽為中國高分子的「川軍」。

1959年,《成都工學院塑料專業研究生學習計劃(草案)》。其中寫到:「一、任務:培養又紅又專的,在本門學科方面具有系統而堅定的理論基礎,能夠獨立進行教學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等學校師資」

近年來,學科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內涵建設,構建具有川大高分子特色的「雙課堂融通」的教學體系;注重教研相長、因材施教,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和教研一體化平台;開設「國際課程周」全英文課程和「名師講堂」、「高分子論壇」等講座,開展「大川視界」、海外實習和聯合培養等項目,「雙線融合」培養全球勝任力;面向行業需求,聚焦新技術、新產業,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和產教融合共同體,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前路砥礪 沐光而行

服務科技當自強,勇毅前行創一流

建成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高分子研究基地一直以來是川大高分子人的使命。

2016年4月2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寄語師生「要把川大高分子學科建成世界一流學科」

學科依託5大研究平台3大學術期刊5個先進高分子與加工技術國際合作中心,堅持基礎研究與學科前沿發展並重,深耕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原理和新技術,聚合物加工成型理論和技術,高性能和功能高分子材料,油氣開採和新能源高分子材料,廢棄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與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五大特色研究方向,著力把川大高分子打造成為高分子材料科技領域服務國家戰略科技的中堅力量。

《油田化學》:1984年創刊;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1985年創刊;

《SusMat(可持續發展材料)》:2020年創刊

2017年、2022年,「以先進高分子為特色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兩次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023年11月以先進高分子為特色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ESI排名全球第35位,相對位次0.261‰

新征程上,學科將持續圍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川大風格的世界一流學科的奮鬥目標,堅持「四個面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製造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基礎理論問題的能力,發揮多學科交叉的特色優勢,為學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斷向世界高分子中心邁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31423c5073a1691e80c1fd56f4aa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