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家好我是用電視機看動畫新番的T哥。自從購買電視機來提升觀看新番水平已經過去了有4年之久,對於如今新銳的4K超高畫質電視對於觀看番劇會有如何的提升,我想這4年來如果您關注我的頻道的話一定會知道,我已經做了無數的分享了……但如今我還是選擇用28寸的顯示器來看普通的新番,不同設備的分工明確,這又是為什麼呢?
從結論上來說,就是,日本的絕大多數的連載動畫的製作質量,達不到4K超高畫質電視的觀賞要求。這是兩方面的,一個是製作的規格上來說的,一個純粹就是作畫、攝影層面來說的。
首先,99%的日本動畫採用的是8bit,1080p的格式封裝,實際製作的解析度可能低於1080p,並且色域採用的是傳統的視頻BT.709的範圍,亮度水平為SDR,儘管就目前的95%的普通網絡視頻來說,都是這個規格製作的,但4K電視的賣點就是支持10bit原生製作的,支持高動態範圍的HDR 4K解析度的視頻……色域範圍是BT.2020,整體來說和SDR視頻不是一個次元的產物,因此如今99%的日本動畫是沒法完全發揮如今旗艦電視的性能的,當然,觀感提升是靠算法來實現的,這個我們這裡就不展開了……
上面是從製作規格上說的,但如今不單單是動畫的規格跟不上,絕大多數網絡視頻、版權內容是達不到原生4K HDR 10bit這個高規格的,很多4K內容網站還產出假4K內容,HDR就更不奢求了……所以這一點來說,日本動畫跟不上也不是日本動畫的問題,而是真的次世代4K畫面時代沒有來臨。但第二點,就是日本動畫本身質量的問題了。
參差不齊的製作水平也是極為影響最後觀影體驗的。日本的連載動畫(電視動畫)大都限於製作預算和製作工期,因此在作畫上難以進行挑剔,最後呈現出的畫面往往顯得粗糙和趕工。而沒有大預算製作,就沒法用效果更好的濾鏡來掩蓋畫面的瑕疵,最終,絕大多數的新番,平均水平的製作,在超大屏的4K超高畫質電視機上,反而放大了畫面的瑕疵,例如作畫的崩壞,線條處理的不完善等問題,最終在4K超高畫質電視機上,儘管靠算法可以彌補線條的瑕疵,但作畫的瑕疵總是沒法修正,最終,可以接受的也只有一年只有幾部的大製作的連載動畫,例如Production .I.G.,京都動畫、Ufotable、wit studio等「大製作」的公司出品的作品的畫面,才配得上在大熒幕上觀看……
他們的作品往往在作畫上精益求精,儘可能不露出破綻,並且會巧妙運用後期特效來提升畫面的觀感,讓動畫看起來更有層次感,而不是單薄的觀感。這才能發揮出電視機對於色彩的表現能力。
日本的手繪動畫的賽璐璐風格的上色,是為了製作流程統一的一種妥協,因此動畫是不可能做出那種插畫一般精緻的畫面的,所以也就發揮不出電視機的性能所在,反而會因為銳化線條和熒幕大本身,放大了作品中的瑕疵。
還有一點,就是用4K電視機觀看老作品,也是非常折騰的事情。如今的電視機都是16:9的比例,老動畫的比例是4:3,播放的時候不僅畫面的瑕疵會被不斷放大,而且怎麼看都會有黑邊,對於有強迫症的朋友來說非常不友好。而且DVD的畫質對於再怎麼優化線條後,都會有不自然的感覺,尤其是賽璐璐時代的老動畫……
最終,用4K電視機可以明顯提升觀感的,還是經費充足,工期充足的大製作的劇場版動畫……例如吉博力工作室的電影,新海誠的動畫電影、細田守的動畫電影等等……還有一些粉絲向的大製作的劇場版,例如《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篇》這樣的劇場版,就完全值得用大熒幕觀看。
動畫本身就是將畫面精鍊後的藝術……強調的就是簡化,而不追求細節,這和高解析度的電視追求的細節其實是矛盾的,但你真的看過新海誠的動畫又會發現……
動畫完全是可以享受細節的……
可惜的是,並不是每一部動畫都做的到新海誠電影、宮崎駿電影的那種畫面。絕大多數的連載動畫,起碼是做不到的。
所以最後,我又回到了顯示器上看新番,最踏實,也不用擔心尷尬的作畫毀掉觀感,只要準確設置播放器……你就可以獲得一個令人滿意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