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屬維京群島
位於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世界第一大島(面積216萬平方公里)。但格陵蘭並不是一個主權國家,而是丹麥的海外領地。因此,丹麥可以算是「地跨」歐洲和北美洲的國家。
丹麥組成部分:本土、法羅群島、格陵蘭島(屬北美洲)
格陵蘭島不僅面積廣闊、資源豐富,且地緣位置十分重要,是北美洲前往北極的跳板。二戰後,美國曾向丹麥開出1億美元的價格購買格陵蘭島,但遭到了丹麥的拒絕。
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向丹麥提出了購買格陵蘭島的想法,不出意外再次被丹麥所拒絕。
特朗普和丹麥針鋒相對
美國之所以會多次向丹麥提出購買領土的請求,是因為兩國歷史上曾有過領土交易的先例。
歷史上,丹麥在北美洲的領地不僅包括格陵蘭島,還包括位於加勒比海的三座島嶼(三座主要島嶼和數十座小島),合稱「丹屬西印度群島」。
原丹屬西印度群島(現美屬維京群島)在美洲的位置
該群島地處美國本土至加勒比的交通要道,美國3次(1867年、1902年和1916年)求購過該群島,前兩次因雙方分歧告吹。1917年,美國終於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丹屬西印度群島,並改名為「美屬維京群島」。
美屬維京群島的具體位置
自16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英、法、西、葡、荷是瓜分美洲的主要力量。相比上述列強,丹麥在列強殖民時代似乎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國。
那麼,丹麥是如何在加勒比海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又為什麼把殖民地賣給美國的呢?
一、丹麥分得一杯羹
丹麥在公元10世紀到16世紀是北歐霸主。14到16世紀時期,丹麥曾聯合北歐同胞瑞典、挪威建立了卡爾馬同盟,丹麥成為盟主。
瑞典於1523年退出了同盟,丹麥逐漸喪失北歐霸主的地位,但依然控制著格陵蘭島、法羅群島和冰島。
丹麥主導的卡爾馬同盟
「大航海時代」到來後,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在美洲搶占殖民地。英、法、荷等列強也不甘示弱。儘管屬於丹麥的時代已經遠去,但作為曾經的北歐霸主,丹麥也希望參與其中,分得一杯羹。
英國和荷蘭分別在1600年和1602年成立東印度公司,作為其推行殖民政策的工具。丹麥也跟著學習兩國,並於1616年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在東方進行殖民活動。1617年,丹麥又建立了西印度公司,試圖在美洲找到立足之地。
英法荷等列強主要占據了美洲大陸的土地,實力較弱的丹麥則把目標放在了加勒比海的海島上。
英法荷之間關於殖民霸權的齟齬,給了丹麥可乘之機。1672年,利用英荷戰爭之際,丹麥西印度公司在無人居住的聖托馬斯島登陸,建立起第一個殖民據點。1718年,丹麥占領了無人居住的聖約翰島,建立起第二個殖民地。
丹麥占領的聖托馬斯島、聖約翰島
到1718年,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嶼主要被西、英、荷、法、丹五個殖民國家所瓜分。在這五個國家中,法國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因為長期以來法國是歐洲的陸權國家,因此法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的同時,也需要在歐洲大陸保持霸權。
1756年,加勒比海的主要勢力
但同時兼顧兩方面,對法國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1733年2月,東歐國家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國王奧古斯特二世去世,波蘭王位出現了繼承人的爭議。法國參與到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之中。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然而,法國因多次參與歐陸戰爭,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為了彌補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的軍費,出售殖民地成為了法國的選項。
法國在加勒比海的重心轉移到面積較大的海地島(法屬海地面積27800平方公里)。面積較小、離英屬殖民地又近的聖克洛伊島(210平方公里)被法國人看成是累贅。法國希望將該島出售給英國和荷蘭之外的國家。丹麥因為在加勒比海已經占據了兩座島嶼,被認為是最合適的買家。
聖克洛伊島的位置
1733年,法國與丹麥達成協議,法國以75萬里弗爾(法國貨幣)的價格將聖克洛伊島出售給丹麥。
丹麥將從法國購買的聖克洛伊島,和之前占據的聖托馬斯島、聖約翰島合併稱之為「丹屬西印度群島」,三座島嶼的面積合計只有351平方公里。
鼎盛時期丹麥的殖民地(紅)
二、殖民地成累贅
在加勒比海地區,歐洲列強利用當地地處熱帶,水熱充足的優勢開闢為甘蔗、可可等熱帶作物莊園。為了提升勞動力數量,殖民政府引進大批黑奴,使得黑人成為了這裡的主要人口。
18世紀末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衝擊了奴隸制。此外,工業革命的興起需要大批的自由勞動力,奴隸制的存在嚴重束縛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英、法、荷相繼簽署廢奴法令。19世紀初,歐洲列強在全球的殖民地陸續廢除了奴隸貿易。1848年3月,丹屬西印度群島總督也簽署了廢奴法令,正式廢除奴隸制。
當時,英、法、荷三國在全球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在拉丁美洲地區,英法荷三國的殖民地不僅只有加勒比海的島嶼,三國在美洲大陸也有殖民地。
但丹麥的殖民地除了人口稀少的格陵蘭島之外,僅剩下加勒比海的小島嶼。
蓋亞那地區,英、法、荷在南美大陸的殖民地,唯獨丹麥沒有大陸上的殖民地
丹麥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面積只有351平方公里,丹屬西印度群島經濟結構單一、發展程度低。丹屬西印度群島距離丹麥本土遙遠,管理成本高,更像是三座孤島,不僅不能給宗主國帶來財富,反而需要丹麥財政的大量補貼。
對於丹麥來說,在當地投入的成本已經大於收益。丹屬西印度群島逐漸從的「糖島」變成財政累贅。
「去哪裡都很遠」,丹屬西印度群島宛如「孤島」
1864年,丹麥本土因與普魯士的領土爭端爆發普丹戰爭,戰爭的失利加劇了丹麥的財政負擔,丹屬西印度群島成為了「燙手山芋」。丹麥萌生了將戰略價值日益下降的丹屬西印度群島賣掉的念頭。
丹麥在普丹戰爭失利
三、從丹麥到美國
英法荷三國對於丹屬西印度群島的興趣不大。
而美國從1783年獨立到1848年經歷了多次領土擴張,從大西洋沿岸擴展到太平洋沿岸。在陸上完成擴張後,美國開始向海洋進軍,加勒比海被認為是美國的「後花園」,美國被丹麥視為潛在的「買家」。
美國領土擴張
1864年,美國南北內戰結束,國內形成了龐大的統一市場。而丹麥同年在的普丹戰爭中失利,希望出售丹屬西印度群島的兩座小島(聖托馬斯島和聖約翰島)緩解經濟困境。
1865年,美國和丹麥就購島問題展開歷時兩年的談判。然而在1867年,美國國務卿西沃德和俄國關於阿拉斯加的歸屬達成一致,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從俄國手裡買下了阿拉斯加。
720萬美元買下阿拉斯加
720萬美元相當於美國當年2.6%的財政支出。高昂的價格讓美國不願再買下丹麥的島嶼,購島交易被美國參議院否決。
丹麥繼續擁有丹屬西印度群島30多年。此後丹麥通過各種措施振興經濟,人口增長到1萬多人。
隨著美國實力的增強,1898年美國通過美西戰爭奪取了西班牙在美洲最後的殖民地古巴島和波多黎各島。
美國在美西戰爭後占領的地方
1902年,美國與哥倫比亞達成協議,取得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為了保證巴拿馬運河的安全,美國開始重新審視加勒比海地區的作用。
丹屬西印度群島距離巴拿馬運河地區較近,便於控制運河區。1902年,美國和丹麥再次提出了購地條款,這次條款被美國參議院同意了。按照當時丹麥的法律,國土的變更需要經過丹麥國會的批准。
美屬維京群島對巴拿馬運河航線的意義
丹麥在該地的經濟恢復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在島嶼是否出售的意見上,反對派占據了上風,反對出售領土的派別以微弱的優勢勝出。丹麥和美國的第二次領土交易被擱置。
一戰的爆發最終促成了群島主權的轉變。一戰時丹麥作為中立國沒有參與到戰爭中。隨著戰爭深入,作為與德國接壤的小國,丹麥抵抗風險能力較弱,經濟於1916年出現下降的趨勢。經濟的頹勢讓丹麥無暇顧及遠在加勒比海的丹屬西印度群島。
一戰時期,丹麥為中立國(黃色)
眼見丹麥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美國於1916年向丹麥再次提出購島要求。丹麥終於形成了出售島嶼的共識。1916年8月,丹麥將聖克洛伊島、聖托馬斯島和聖約翰島一起打包賣給了美國。
1917年1月17日,美國和丹麥達成價格共識,美國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群島名稱從「丹屬西印度群島」更名為「美屬維京群島」。至此,丹麥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
四、獨樹一幟的海外領地
從丹麥手裡收購了島嶼之後,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擁有波多黎各和美屬維京群島兩片主要的海外領地(古巴在1902年獨立)。
出於控制巴拿馬運河區的需要,美國著力在美屬維京群島修建海軍基地,美屬維京群島成為美國干涉巴拿馬以及中美洲事務的前沿。
美國在群島設立的軍事基地
美屬維京群島和阿拉斯加是美國在海外唯二通過購買方式獲得的領土,但兩地在二戰後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美國花費720萬美元從俄國買進的面積148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因為發現了大量的黃金、石油資源吸引了眾多淘金者前來定居,這些淘金者主要是歐洲裔移民,白人占據75%以上的人口。
阿拉斯加的金礦
二戰後,地處美蘇對峙前沿的阿拉斯加,戰略地位日益重要。1959年1月3日,美國宣布將阿拉斯加從海外領地升格為州。阿拉斯加作為美國的第50個州,真正成為了美國的一分子。
阿拉斯加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與阿拉斯加相比,美屬維京群島面積小且資源匱乏,居民主要以非洲裔(80%)為主。因此,美屬維京群島沒有享受到阿拉斯加的待遇。
NBA球星鄧肯,來自美屬維京群島,是一名非洲裔
1970年,美國給予了當地居民自主選舉總督的高度自治權,美屬維京群島成為了美國的海外領地。
1993年,美國給予了美屬維京群島居民選擇自己命運的機會。面積小、家裡沒礦的現狀,使得當地人的獨立意願十分微弱。贊成獨立的只有4%。
美屬維京群島的人口約10萬,非洲裔占75%的比重。如今,群島憑藉著優美的海島風光吸引了眾多美國本土遊客來此駐足,每年約250萬遊客前來享受加勒比海的陽光與沙灘。旅遊業成為了當地的支柱產業,占據經濟的60%以上。
儘管沒有真正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但憑藉美國遊客帶來的經濟紅利,美屬維京群島的人均GDP達3.7萬美元(2021年),成為了拉美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
美屬維京群島的風光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167f06fce89d7ce4ac29ffb15cd4e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