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取店名卻火了十幾年?藏在博物館背後的刀削麵夫妻店,憑一碗砂鍋縱橫了半個老廈港!

2022-07-13     小魚網

原標題:懶得取店名卻火了十幾年?藏在博物館背後的刀削麵夫妻店,憑一碗砂鍋縱橫了半個老廈港!

廈門的美食江湖中

總有一些店不走尋常路

卻憑著一身真本事縱橫江湖

「懶得取店名」

「藏在僑中和博物館之間」

「夫妻店,大碗、便宜、還好吃 」

……

靠著一碗砂鍋,博物館背後的這家刀削麵

十幾年來

慰藉了不知道多少飢腸轆轆的胃

- 在華僑中學邊上藏了十幾年 -

晚上7點半,入夏的廈門總算緩緩地沉入了夜色之中。

在華僑博物館的邊上,不用多說,街坊們都熟,順著這個坡啊一直向上走,就是華僑中學,也就是老廈門口中的「僑中」。

隨著下班高峰期和放學時間的同步來臨,原本就不寬敞的老街上早已被圍堵得水泄不通。此時,濃厚夜色籠罩下的廈港新村,就像是一幅潑墨開來的生動畫卷……

成群結隊放學回家的孩子、菜市場接近尾聲時的喧囂、趕在回家晚飯前再下一局棋的老炮兒、巷子裡守在昏暗燈光下埋頭的手藝人……

日復一日地,老街上的每一處都有熟悉的煙火氣在默契而和諧地散開。

順著斜坡轉上幾個彎,在道路盡頭的巷子口左轉,沒錯,是刀削麵店的方向。

說起這家麵店,僑中的學子和周邊的居民一定不陌生:

「十幾年了吧?還是二十年了?反正就是很久了。」

「夫妻店啊,每次來都會看到老闆和老闆娘,很和氣的。」

「以前在僑中讀書的時候常來,那時候一碗刀削才6塊錢呢,現在11啦。」

- 竟然連店名都懶得取? -

但偏偏,雖然開了十幾年,夫妻倆生意做得仍然很佛系,連店名都懶得取,直接把「山西刀削麵」掛成了招牌?沒毛病!

畢竟對於熟客們來說,什麼店名才不重要,一碗惹得人五臟廟都要忍不住傾倒的砂鍋刀削,才是「靈魂」所在!

於是,十幾年來,在僑中經常出現的對話里,一定少不了這一句「走啊,晚上去吃刀削麵去。」

- 「一碗牛肉刀削,加蔥花蛋」 -

刀削砂鍋毫無疑問是店裡點得最多的一樣。

——「老闆,一碗砂鍋刀削,現吃。」

——「要牛肉的還是豬肉的?」

——「牛肉的,再加個蛋吧。」

要看一家刀削麵店做得有沒有誠意,先看麵條是不是現削。

白胖胖的麵糰被老闆單手握住,只見另一手熟練又麻利地上下划動,嗖嗖嗖之間,麵條就都穩穩噹噹地投進了沸騰的大鍋里。

被煮到半熟的麵條面臨著爭分奪秒的撈起、換鍋,加高湯……在沸騰的砂鍋里再噗呲噗呲地滾上一會兒,這一碗刀削才有了上桌的資格。

除了麵條和牛肉,這一碗里還有青菜、丸子和鵪鶉蛋,相對於十多元的價格,用料已經算得上豐盛。

湯水是濃郁的深咖色,深喝一口,咸鮮的滋味在從舌尖一路暢通無阻地滑向喉嚨的深處,瞬間勾起一嘴的滿足。

料碼有牛肉和豬肉兩種任選,切得薄薄的牛肉燉得軟糯,裹挾著刀削麵一塊吃,味道才能得到最大發揮。

兩夫妻自製的辣醬也是一定要加的!

往湯里加上一勺,神奇的鮮辣就在滾燙的湯水裡肆意地暈開來,暢快地夾起一筷子麵條,滿嘴都被痛快的辣意霸占。

偶爾吃膩了湯湯水水的時候,一盤炒刀削就足以成為完美的替代。

比砂鍋刀削貴上1元,但絕對物有所值,不信?瞧瞧老闆娘這一手顛鍋一手揮勺的架勢,鑊氣絕對少不了。

+2元再蓋上一個蔥花煎蛋,就已經小店裡的「奢華版」頂配!

略帶鹹味的煎蛋又嫩又薄,裹上辣子一塊吃,是不少老客們不用言說的默契。

炒刀削的發揮也一直穩定,薄厚恰當的麵條泛著油潤的光,包裹滑嫩厚實的豬肉,吃到見底可只是分分鐘的事!

食物的魔力大概就在這裡,很多時候不需要講究高級的食材,優雅的環境,只是一碗街邊小店裡現做出來的刀削,就可以讓人魂牽夢縈上很多年。

天氣熱了,今天的夜宵,一起去老廈港的巷子裡,吃碗熱騰騰的砂鍋刀削嗎?

山西刀削麵

地址:思明區永富宮巷與永福宮巷交叉路口東100米

營業時間:每日10:00-次日01:00

┃圖文來源:廈門好料

┃轉載授權請聯繫微信號:daydayxiaoyu

點擊查看鼓浪嶼等廈門8家A級景區免收門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1260a490349860f3e62025b2ab2fd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