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患者這5類食物少吃!做好自我管理,科學治療很重要!

2023-12-26     快樂的小大夫

原標題:痛風患者這5類食物少吃!做好自我管理,科學治療很重要!

痛風是由於尿酸代謝紊亂導致的關節炎症,主要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通常在夜間發作。尿酸是人體內嘌呤代謝的產物,正常情況下,尿酸會通過腎臟排出體外。然而,當尿酸排泄減少或生成過多時,就會導致尿酸水平升高,進而引發痛風。

尿酸「失控」的4大原因

1. 高嘌呤飲食:嘌呤是一種存在於一些食物中的化合物,當身體消化嘌呤時,會產生尿酸。高嘌呤食物包括肉類、內臟器官(如肝臟和腎臟)、海鮮、啤酒等。攝入過多高嘌呤食物可能導致體內尿酸水平升高,從而增加尿酸失控的風險。

2. 腎功能異常:腎臟是排泄尿酸的主要器官。如果腎臟功能受損,無法有效地排除體內產生的尿酸,尿酸水平就會升高。腎功能異常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由疾病、藥物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3. 體重過大:超重或肥胖是尿酸失控的另一個常見原因。過多的體脂會增加尿酸的產生,並減少尿酸的排泄。此外,肥胖還與慢性炎症相關,這也可能導致尿酸水平升高。

4. 酒精攝入:酒精會影響肝臟的功能,抑制尿酸的排泄。飲酒過多可能導致尿酸失控,因為肝臟無法有效地處理體內產生的尿酸。

以上四個原因並非獨立存在,它們可能相互作用,使尿酸失控的風險進一步增加。

痛風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1. 關節炎和疼痛:痛風最常見的症狀是急性關節炎,通常影響到足部(如大拇指關節和腳趾關節)。這些關節會出現紅腫、疼痛和嚴重的疼痛發作,導致活動受限。疼痛的程度可以非常劇烈,影響到日常生活質量。

2. 慢性關節炎和損害:長期未經治療或控制的痛風可能進展為慢性關節炎,導致關節功能受損、變形和殘疾。

3. 尿酸結晶沉積:尿酸結晶不僅在關節內沉積,還可能在其他軟組織中形成痛風石。痛風石是尿酸結晶在皮下或周圍組織中的沉積物,導致局部紅腫、疼痛和感染。最常見的痛風石發生在耳垂、手指、手腕和肘部等部位。

4. 腎臟損害:長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引起尿酸結晶在腎臟內沉積,形成腎結石。這些結石可以導致腎臟疼痛、尿液異常和腎功能損害。此外,慢性高尿酸血症也增加了患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

5. 代謝綜合徵和心血管疾病:痛風與代謝綜合徵(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和肥胖)之間存在關聯。長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

因此,痛風不僅會帶來急性的關節炎症狀,還可能對關節、軟組織、腎臟和心血管系統造成長期的損害。早期診斷和有效管理可以減少症狀和併發症的發生,並提高生活質量。

痛風患者哪些食物不能吃

1. 內臟器官:肝臟、腎臟、心臟等內臟器官富含嘌呤,應該避免或減少攝入。

2. 紅肉: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肉也含有較高的嘌呤,最好限制攝入量。

3. 海鮮:某些海鮮類食物富含嘌呤,特別是貽貝、魚子醬、鰻魚和沙丁魚。蝦和鱈魚等低嘌呤海鮮可以適量食用。

4. 酵母和酵素:包括啤酒酵母和麵包中的酵母等,這些食物中的嘌呤含量較高。

5. 高嘌呤植物性食物:鷹嘴豆、扁豆、花生、豌豆、菠菜、蘑菇和花椰菜等某些植物性食物富含嘌呤,應該限制攝入。

此外,高糖飲料和甜食、酒精(特別是啤酒)、咖啡因和碳酸飲料等也可能加劇痛風症狀,因此最好限制或避免攝入。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可能有所不同,某些食物可能會引發痛風發作,但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患者。

降尿酸,自己如何管理?

1. 飲食調整:

  • 限制高嘌呤食物攝入:避免或減少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器官、紅肉、海鮮(特別是魚子醬、貽貝和魚)、啤酒等。
  • 增加低嘌呤食物攝入:多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綠葉蔬菜),以及高纖維的食物(如全穀類、豆類)。
  • 控制酒精攝入:酒精會干擾尿酸排泄,因此最好限制酒精的攝入。

2. 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入:

  • 喝足夠的水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量,有助於稀釋尿液中的尿酸並促進其排出。

3. 控制體重:

  • 如果超重或肥胖,減輕體重可以幫助降低尿酸水平。但要注意避免過度節食或快速減重,這可能會導致尿酸暫時性升高。

4. 適度運動:

  • 適度的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減輕體重、改善代謝,並促進尿酸的排出。但要避免劇烈的運動或長時間過度運動,這可能會導致尿酸水平上升。

5. 避免應激和過度勞累:

  • 長期的應激和過度勞累可能會誘發痛風發作,因此要儘量避免或減少這些情況。

6. 規律就醫:定期就醫並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監測。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方法可能對一些人有效,但對於其他人來說效果不一定相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最好諮詢醫生或專業醫療提供者,以獲得個性化的管理建議和指導。

如何科學治療痛風

1. 就醫諮詢:首先,建議痛風患者就醫諮詢專業醫生或風濕科醫生。他們可以確定病情嚴重程度並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2. 藥物治療:醫生可能會開具適當的藥物來控制痛風症狀和降低尿酸水平。常用的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可樂定和尿酸降解劑(如阿羅洛新和前列酮脲)。嚴重的痛風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尿酸合成抑制劑(如布洛芬酸和苯丁酸)。

3. 飲食調整:

限制高嘌呤食物:避免或減少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特別是內臟器官、紅肉、貽貝等。

增加低嘌呤食物:多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綠葉蔬菜)和高纖維的食物(如全穀類、豆類)。

控制酒精攝入:儘量限制或避免酒精的攝入。

4. 保持適當體重:如果超重或肥胖,減輕體重可以降低尿酸水平。但要避免過度節食或快速減重,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尿酸暫時性升高。

5. 規律運動:適度的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控制體重、改善代謝,並促進尿酸的排出。避免劇烈運動或長時間過度運動,以免引起痛風發作。

6. 避免應激和過度勞累:長期的應激和過度勞累可能誘發痛風發作。要儘量避免或減少這些情況。

科學治療痛風需要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患者的身體狀況來確定最合適的治療策略。與醫生密切合作並遵循他們的建議,可以有效管理痛風,並減少疼痛和發作的頻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0787a3f3132d500ad3420accd93d1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