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葡萄酒是中國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並成功生產出中國第一瓶大香檳、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蘭地,是與青島啤酒、嶗山礦泉水等著名品牌齊名的百年老字號之一。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歷史最為悠久的葡萄酒品牌之一,青島葡萄酒也濃縮著中國葡萄酒的發展史。
隨著城市規劃和產業布局的加快調整,老城區企業搬遷已結束。走在即將拆遷的舊廠房裡,感懷那見證傳奇軌跡的青島葡萄酒百年文化。
1912年,湖南路34號一位經營雜貨的德國人克勞克,以青島當地的優質新鮮葡萄為原料,利用從德國帶來的容量為600升的橡木桶,按照德國傳統的發酵工藝,釀製出了優質的葡萄酒。因為原料極佳,加之工藝地道,此酒口味純正,醇香濃郁,銷路極好。這是青島地區第一家葡萄酒作坊,是青島葡萄酒廠的發軔地。
數年後,湖南路三十六號德商福昌洋行老闆克勞克對其投資收購,增添容量1000升酒桶十數個。該洋行實為雜貨鋪,除在臨湖南路的鋪面里賣麵包、點心、煙、酒外,還雇有2—3人熏制各式香腸出售。葡萄酒的配製、勾兌,全由克勞克自己動手。葡萄壓榨期間,臨時雇幾個中國人幫忙。所有工序皆為人力,自產自銷,也沒有廠名。
百年前的青島葡萄酒有個別致而響亮的名字,叫作Melco,譯成中文就是「美口」。
1930年,福昌洋行為擴大買賣,籌集資金,遂將酒廠作價一萬大洋賣給德商美最時洋行。該洋行根據其英文Melco的音譯,命名酒廠為「美口酒廠」,廠長由該洋行經營嶗山汽水廠的化學博士羅德維廠長兼任。投資添置了4000升橡木酒桶五個,並製作了冷凍機、木質籠式葡萄壓榨機等簡易設備,但經營甚為平淡。
1941年前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外酒進口困難,該廠開始擴大生產,製作了10隻2000升容量的酒桶,不同容量酒桶達到了158隻,儲存量已達10萬升,同時添置葡萄水壓壓榨機、過濾機及風車等設備,葡萄酒產量大增。其產品除供應青島本地市場外,在上海、天津、東南亞等地設立代理點,大量外銷。
這個時期釀酒技術為德國人控制,主要產品有葡萄酒、香檳酒、甜酒、白酒、義大利式和法國式味美斯、威士忌、白蘭地等「洋酒」。葡萄由中國商人在嶗山、平度等地代購;配酒用的其他原料,如藥材、香精等多由外國進口,瓶子則由各地商人收購舊瓶。成品酒用草把包裹,裝入木箱運輸。主要生產設備有:葡萄酒灌裝機1台,過濾機1台,洗瓶機1台,蒸餾器l台,香檳裝瓶機1台,壓塞機1台,操作皆為人力。全部資產總值41億餘元(舊幣)。
1945年日本投降,美口酒廠作為敵產由國民黨經濟部魯豫晉區特派員辦公處接管。除拉特維亞人蒲立斯技師繼續留用外,其餘德國人全部由盟軍美國政府遣送回國,工廠營業照常。次年12月,移交中央信託局山東青島區敵偽產業清理處接管。於此期間並未開展業務,一切原材料皆用原有物品,生產處在維持狀態,產品全在本市銷售。
1947年9月5日,美口酒廠與啤酒廠、植物油廠、橡膠廠、麵粉廠由國民黨陳氏官僚資本一一齊魯公司所購。美口酒廠附屬於青島啤酒廠,稱為「美口酒組」,為業務之便,對外仍稱美口酒廠。9月25日,經啤酒廠廠長朱梅派員清點,接收資產總值為15億餘元(舊幣)。後派啤酒廠材料科科長張浩為專員。到廠代行管理。整頓後,由楊惠清(女)為領工,利用原有材料,併購進白砂糖2000公斤,恢復生產。當年製造白蘭地酒9000公斤,其他各類酒因原料缺乏,無法製造。
以後,生產略有發展,郭其昌被派往該廠任技師,任代理科長之職。各種酒的總月產量達3600瓶(約七千升)。商標沿用德國人「美口牌」雙菱形商標。但由於原料供應緊張,且酒稅過高(百分之一百二十),生產發展受到遏制。產品銷售除依靠代銷商外,尚有部分自銷,主要市場仍為外埠舊有市場。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後,美口酒廠由人民政府接管,齊魯公司軍管會派軍代表徐殿麟進駐美口酒廠,生產恢復。為管理方便,仍隸屬青島啤酒廠,為其果酒車間(第五車間),對外仍稱美口酒廠,郭其昌為負責人。同時,廢除了把頭領工制,實行民主管理。
1959年4月3日,在輕工部(原食品工業部)糖酒工業管理局的指示下,為清除國產名酒帶有的帝國主義色彩。經青島市政府和輕工局批准,將「美口酒廠」改稱為「青島葡萄酒廠」,商標改用青島啤酒廠「燈塔牌」黑色商標,廢除原美口菱形商標。青島葡萄酒廠開始真正走上歷史舞台。
1964年4月1日,經山東省委批准,青島葡萄酒廠與青島啤酒廠分開,獨立經營,隸屬青島市第一輕工業局。
在歷史的沿革中,青島葡萄酒幾經變遷,形成了自己獨創的核心工藝和產品,書寫了中國葡萄酒發展史上的諸多「第一」。
青島葡萄酒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當年的青島葡萄酒主要生產葡萄酒和烈酒兩大類33個品種,暢銷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出口美國、義大利、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1954年春,周恩來總理率領我國政府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在記者招待會上,周總理用青島葡萄酒廠生產的香檳酒招待外國客人,受到現場來賓稱讚。
1963年,青島白葡萄酒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八大名酒之一、榮獲中國第一枚白葡萄酒金獎後,青島葡萄酒共有12個產品榮獲省級優質、優良產品獎,部級優質、銀質獎和國家級金質、銀質獎。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青島葡萄酒步入鼎盛期,1985年的產量、產值和市場占有率均居同行業首位,成為中國葡萄酒業的龍頭。
由於青島葡萄酒的德商歷史背景,自德國人經營時期,就成為中國最早出品香檳酒、櫻桃白蘭地、味美斯等「洋酒」的廠家。解放後,青島香檳酒保留了750cc的包裝,主要供應中國駐外領事館和國宴,香檳酒在國內首次採用了國際先進的罐式發酵香檳酒的新工藝,大酒窖中的香檳架發酵方法,則是世界上最高級的「瓶內發酵香檳酒」方法。歷經歲月洗禮的櫻桃白蘭地甜美醇厚悠長,一直擁有大批的忠實消費者。
青島葡萄酒的標誌圖形由「小青島百年燈塔」演化而來。既象徵著青島葡萄酒的百年悠遠歷史,又放眼未來,寄寓未來。
然而,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青島葡萄酒廠因經營不善陷入困境,於1996年破產倒閉。
2005年初,青島華東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宣布購入近百年歷史的青島葡萄酒廠,啟動「青島」牌葡萄酒重出江湖。
2006年5月,青島葡萄酒正式恢復上市。
隨著生產發展需要,青島葡萄酒生產外遷嶗山。青島葡萄酒廠舊址於2008年列入「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酒窖所在地及生產車間閒置多年,擬進行整體規劃。
2011年,響應青島市老城區企業搬遷改造工作,青葡的生產線及發酵設備全部搬遷至青島嶗山的華東百利酒莊。現狀僅保留主體廠房建築框架。
以下與讀者朋友們分享部分青島葡萄酒廠曾經的酒類商標,也以此紀念見證歷史歲月的青島葡萄酒百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