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到中秋節了,俗語「年怕中秋,月怕半」是什麼意思?

2019-09-09     三農達人管家

中秋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民間已流傳已久,它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其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在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中秋節正式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那麼農村俗語「年怕中秋,月怕半」是什麼意思?



一、年怕中秋,月怕半

中秋節一過,在以後的節日裡就剩春季一個大節日了,不知不覺一年馬上就要過去了,在過去的農業生產上來說,過了中秋季,田地里也不能在進行耕種,又到了一年修生養息的季節,而自己還沒有完成的工作隨著時間的流逝也不能在回來,所以也有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志在少年的說法。

其實這句俗語也告訴我們,別等時間白了頭,才知道有些事情沒有做,跟年紀也是有很大關係的,以前一直感覺時間過得太慢太慢,一直有度日如年的感覺。而到了一定年齡之後,這種感覺就會大反轉,總覺的時間過得飛快,還有很多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時間老是覺得不夠用。



二、中秋其他俗語

1、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在農村,除了賞月、吃月餅、看菊花之外,還有祭月、拜月的習俗!禮記有載「秋暮夕月」,中秋時節,家人設香案,迎寒與祭月。人們將秋季豐收的時令水果和月餅擺在香按上,朝著月亮升起的地方,點上紅燭,依次進行祭拜。當然,中秋拜月,在「燕京歲時記」中,有「惟供月時男子多捕叩拜」。因此,在民間有了「男不拜月」的習俗。

2、五月回港扒龍舟,六月割禾有錢收,七月燒紙盂蘭節,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這一俗語來自廣東茂名,講的是五月的端午划龍舟,六月收割季節,七月的中元節也稱鬼節,八月賺錢過中秋節。

3、冬唔飽,夏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這一俗語來自廣州,說的是中秋節令,供果豐富。

4、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節,教學的。這一俗語來自山西,說的是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5、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這一俗語來自江西,摸秋:習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園掛失果實不視為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生貴子。

6、到中秋,賽摸秋。這一俗語來自湖北鄂西·土家,摸秋,舊時歲時習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地。一種祝願得子的象徵活動。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夜,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



以上就是關於中秋節的介紹,中秋節的民間文化非常豐富,有祭月、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其中還有不少關於中秋節的俗語,這都是民間文化的一種體現,而不同的地方中秋節的民間俗語也是會有差別的,你們那裡有哪些俗語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psHHm0BJleJMoPM_bA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