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賣藥 線上線下為啥同藥不同價?記者調查

2024-07-28     甬派

藥店線上售藥,遵循就近發貨原則

中國寧波網記者 余建文 文/圖

顧客納悶:同一種藥,線上線下咋價差懸殊?

最近,鄞州市民顧女士在買藥時,遇到一件讓她「看不明白」的事。

顧女士購買的藥品叫「可樂必妥」的左氧氟沙星片,是一種需要自費的原研抗生素藥。6月底,她來到四明大藥房聯中店詢問得知,該藥店裡售價44.5元/盒。店員好心推薦,「我們在『餓了麼』平台開設了線上店,價錢會便宜點」。一查,該藥線上標價38.08元/盒,扣除優惠後,實付只要21.57元/盒。顧女士蠻開心,當場進行線上支付,並在店裡拿了藥,都不用招呼快遞小哥「跑腿」送藥。

過了一周,顧女士要復購該藥。有了上回經驗,這次顧女士直接在「餓了麼」平台的海王星辰東部新城店下單,發現該藥標價變成了55元/盒,扣除優惠後,實付還要44.7元/盒。

「在同一個線上平台,同一種藥,不同藥店價格差別大。即便是同一家藥店,線上線下價格也相差懸殊,這是咋回事?」顧女士嘆道:「這實在讓人看不懂。」

在同一線上平台,同一種藥不同藥店定價有差別

記者調查:線上線下、不同平台之間,藥價有差異

如今,線上下單,快遞小哥上門送藥已很普及。那麼,消費者線上買藥和到藥房門店買藥,價格真的差別這麼大嗎?

日前,記者在四明大藥房聯中店,選取了幾種藥品,與在「餓了麼」、「美團」平台的線上藥店進行比價。

藿香正氣液(丸)是市民夏季的常備藥。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10ml×12支,聯中店門店售價為29.9元,在「餓了麼」線上店價格為28.9元,而在「美團」老百姓大藥房線上店,新客價只有14.9元;四川天府康達藥業的藿香正氣水10ml×10支,門店價和其在「餓了麼」線上店價都是6.4元/盒,但在「美團」的線上店,標價卻是12.54元/盒。

還有常用的感冒藥,如999感冒靈顆粒10g×9袋,門店價15元/盒,「餓了麼」線上價為13.9元/盒,「美團」線上價為13.4元/盒;新康泰克10片裝,門店價19.8元/盒,「餓了麼」線上價為14元/盒,「美團」線上價為18.06元/盒。

「新康泰克」,幾家藥店在「餓了麼」的線上價都有不同

記者還選取了兩種貼膏。像「兩隻老虎」壯骨麝香止痛膏(大號10貼裝),門店售價48元/盒,「餓了麼」線上價為47元/盒,「美團」線上價為43元/盒。

又比如,「澤普思」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這是種進口的消炎貼膏,在醫院用醫保支付,售價約56元/盒,而在線上平台,多家藥店的售價為33元-37元/盒。

從以上幾種藥品的簡單比價,記者發現,同一種藥,不同藥店的線上價,以及同一家藥店的門店價、在不同平台的線上價都不一樣,有的差價還不小。大體上說,線上買藥要比門店買藥便宜。

「價格有差異,可能和平台補貼有關係吧。」店員說,價格是公司定的,箇中原因他們也說不清。

業內人士:藥店賣藥,遵循市場機制定價

在很多市民理解中,藥品是有政府規定的「統一價」的。其實不然。

市醫療保障局相關人士介紹,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自2015年6月1日起,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採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也就是說,公立醫院的藥品得平價銷售,有一個陽光採購價,藥店則有自主定價權。

因此,消費者在醫院和藥店購買相同的藥品,價格可能有差別。按政策規定,醫藥的藥品價格不得高於醫保支付標準,藥店的藥品(不含國家和省談判藥品)價格最高可以按照醫保支付標準上浮15%,上浮額以最小包裝計最高不超過200元。

寧波四明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李挺介紹說,藥店的藥品定價,與藥店的採購渠道、與藥廠的合作關係以及自身的經營策略、運營成本、所在地區的市場競爭狀況等都大有關係,非常複雜,是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的。有的藥毛利率高,有的藥甚至虧本賣,由此,導致在不同藥店或者線上線下之間,同藥不同價。

據了解,目前線上買藥,除了疫情防控期間特批的一些慢病特藥可以刷醫保卡外,絕大部分藥品是要消費者全額自費的。

「從大數據看,經常在線上買藥的以年輕人居多,一是圖方便,二來很多人沒有醫保或者醫保帳戶里錢不多,買的多數是不太貴的常用藥。」李挺說,現在開展線上零售的,主要是幾家大型連鎖藥店,線上零售額占總銷售額也就10%左右,還沒成氣候。

因為線上購藥需要顧客自費,各家藥店在平台上競爭,價格就是關鍵性因素。李挺認為,低價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平台的補貼,特別是新客,優惠蠻多的。「目前線上購藥仍處於消費者培育階段,平台或者藥店就用價格優惠來引流、獲客,這跟電商搞網購促銷是同樣道理。」

李挺說,低價的另一個因素是有些藥品快到保質期了,藥店為加緊清庫存,會賣得很便宜。對此,消費者要注意辨別。

線上買藥:呼籲建立比價體系,提醒「理性選擇」

隨著線上藥品市場的發展,不同渠道藥品價格差異進一步拉大。患者不了解藥品定價,常常因信息不對稱而花冤枉錢。這個痛點該如何解決?

今年,國家醫保局開展「四同藥品」價格專項治理,推動同一通用名、廠牌、劑型、規格的藥品價格回歸合理區間。目前來看,藥品比價系統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手段。據報道,像河南許昌、山東濟南、遼寧瀋陽、大連等地,已陸續上線藥品比價系統,給高藥價「擠水分」。陝西西安市在今年5月底上線了藥品比價系統,連通了西安全市6000餘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覆蓋16萬餘條藥品數據。市民輸入藥品名稱,即可查詢到藥品在各家藥店的實際銷售價格,並可按距離、價格或時間進行搜索,優先展示相關藥店。

記者了解到,類似的藥品比價系統,寧波市醫療保障局也已在籌建中,將為市民買藥提供參考。

藥品網購雖然方便,但也有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對此,醫藥部門人士提醒,消費者到哪裡去買藥,要針對自身實際和不同的藥品,作出合理選擇。

寧波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與藥物政策處負責人徐建維說,現在一些賣藥平台設有網上醫生,患者自訴病情,網上醫生線上診病並開方。這種網上看病方式還是有一定風險的。比如感冒發燒有可能是心肌炎,患者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而不能當作普通感冒,在線上隨便配點藥吃吃就行了。因此,建議患者首診最好去醫院治療,之後複診可以憑醫生處方單,到藥房門店或線上店買藥。

另外,很多藥品的運輸、儲存是有嚴格要求的,需要在陰涼處或低溫下保存。線上購藥,特別像當下的夏季高溫天,藥品在投送途中有遭受污染、高溫曝曬的風險。比如針劑類藥品,一般要求保存在2℃-8℃的環境下,溫度過高會導致藥品變質、失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因此,市民線上買藥,要看懂藥品說明書,根據不同藥品特性,合理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f2cc6c3e8dfb76991a95b30213203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