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一夜轉正,車企急忙上岸

2024-01-10     藍鯨財經

文 | 探客出行 廖鴻傑

編輯 | 馮羽

自動駕駛來得比想像中更快。

2023年底工信部發文表示,將對於具備量產條件的自動駕駛車型給予試點路測的牌照發放,這也就意味著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和L4級(高度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的合法上路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隨即,寶馬、奔馳、北汽、上汽、長安、東風、賽力斯等車企或旗下品牌紛紛亮出手中的L3級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幾乎同一時間,以前連輔助駕駛都極少宣傳的汽車品牌,如今也都在高喊達到了L2.9級水準,各種花式小視頻也是傳遍網絡。

從去高精地圖,到去雷射雷達,在短短一年時間裡,自動駕駛路線方案出現了近乎顛覆式的大轉變。

被「瘋搶」的L3牌照

2023年11月17日,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和交通部聯合發文,「決定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

文件指出,將在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的基礎上,通過工信部等四部門遴選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開展准入試點工作。對於取得准入資格的汽車產品,可在限定的區域內開展L3和L4級的上路通行試點。

圖 / 工信部官方微信公眾號

這也就意味著曾經被認為「遙遙無期」的L3級自動駕駛已經進入到了倒計時階段。

但這次自動駕駛的到來並非一刀切的「全面放開」,也不是誰有能力誰先上路,反倒是有點「雨露均沾」——過往在自動駕駛上沒有太多宣傳的車企如今都拿到了准入的資格,反倒是被市場一致看好的有自動駕駛技術實力的車企卻顯得異常地「沉默」。

2023年12月14日,寶馬汽車率先發聲,稱寶馬搭載L3級功能的車輛在上海正式獲得高快速路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12月16日,在《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汽車道路測試管理細則(試行)》文件中,梅賽德斯-奔馳和北汽極狐成為首批獲得北京L3級高速公路道路測試牌照的車企。

隨即,上汽集團在12月19日宣布,智己搭載L3級功能的車輛,在上海正式獲得高快速路自動駕駛測試牌照,並稱智己有望成為首批進入L3級准入試點的車型。

長安汽車已經於11月17日成功拿到17張高快速路的L3級道路測試牌照,成為最早且單批次獲得高快速路L3級測試牌照最多的企業。截至12月21日,長安汽車的17台L3級車輛已經通過了34天的道路測試。

12月29日,賽力斯強調,由賽力斯聯合華為打造的AITO問界M9在2023年11月獲得L3級測試牌照,並自稱成為目前唯一同時獲得重慶、深圳兩城L3級測試牌照的車企。

從營銷角度看,北汽極狐和上汽智己在強調「首批試點」,長安表示「獲得最早」和「單次最多」,賽力斯「首個且唯一獲得雙城測試」……這些手持L3級測試牌照的車企似乎都在強調自己獲得的「夠早、夠快和夠多」,以此來彰顯出自己在自動駕駛領域不缺席,以及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

對於卷價格、卷技術、卷用料、卷供應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獲得L3級測試牌照無疑是一個極好的宣傳點。

當這些車企在秀手裡L3級牌照的「行業之最」時,比亞迪似乎有點看不過去了,連忙對外宣布,其已經於2023年7月在深圳獲得高快速路段的L3級測試牌照,並強調自己是拿到全國第一張L3級測試牌照的車企。

至此,車企秀L3級測試牌照的營銷行為也告一段落。

不湊熱鬧的小鵬和百度

細看這些拿到L3級測試牌照的車企或品牌時會發現,率先亮出獲得准入資格的並非華為、小鵬和百度等公認的自動駕駛技術優勢企業。

反倒是一向被認為智能化程度相對落後的寶馬和奔馳、上汽、長安被早早地「安排」上了。而一直在自動駕駛技術上領跑同行業的小鵬和極越(百度聯合吉利的汽車品牌)似乎沒有提及獲得L3級准入的牌照一事。

對於L3級自動駕駛牌照的發放,小鵬汽車相關人士告訴「探客出行」,小鵬G9早在2022年10月31日就已獲得廣州首個L4級自動駕駛測試牌照,並成為行業首個在不改變硬體的情況下,即獲得中國道路範圍內自動駕駛路測資格的在售量產車。

隨後在2023年4月,小鵬G9又正式獲得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的載客營運測試牌照,測試範圍也已覆蓋到了廣州的所有一般測試道路。

前述相關人士表示,從技術能力上,小鵬汽車已經有L4的Robotaxi牌照,L3牌照其實不稀奇。從商品化方面,L3測試需要在限定區域內進行,L3的關鍵在於配套的路段環境定義和兜底的法規和保險,但是目前針對相關定義、法規和保險都還沒有明確。

極越汽車相關人士則對「探客出行」表示,「在L3級測試名單里,除了個別品牌和極越一樣是自動駕駛技術頭部陣營外,其他品牌均不是頭部。這也說明,能上測試名單和技術是否領先沒有關係。更大程度上是做「試點」,奔著建立體系的目標去的。極越沒有參與此次測試工作,是極越從自身角度等多方面進行考量的,與技術無關。」

他表示,「極越的高階智駕就是由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賦能的。百度Apollo擁有全球領先的L4級技術,有著10年的技術積累,L4級運營測試里程超過7000萬公里,無人計程車robotaxi的商業化訂單超過200萬單。」

此外,「探客出行」還注意到,2023年3月,調研機構Guidehouse Insights公布的全球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分析報告顯示,百度與Waymo、Mobileye等世界級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企業同處於全球第一梯隊。且百度已經是連續三年處於自動駕駛行業的領導者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聯合吉利推出的首款車型極越01,不僅搭載了基於視覺感知+圖像算法(BEV+Transformer)的百度Apollo「純視覺」技術方案,還取消了雷射雷達,成為全球範圍內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個純視覺技術量產落地的自動駕駛方案。

圖 / 極越01發布會現場

顛覆式的換代升級

從去高精地圖,到去雷射雷達,在短短的2023年里,自動駕駛的路線方案出現了近乎顛覆式的大轉變。

在1024科技日上,小鵬汽車繼無圖模式之後又推出了「純視覺」方案。2024年1月上新的小鵬X9如約推出了XNGP(全場景智能駕駛)+XPilot(高階輔助駕駛)的自動駕駛方案。小鵬X9的到來,打破了小鵬在G6和G9車型上智駕版和非智駕的區分,也意味著小鵬全系標配智能駕駛的時代已經到來。

圖 / 小鵬汽車微信公眾號

另一方面,小鵬自動駕駛的落地速度已經遠超預期目標,從2023年4月XNGP的正式落地,到12月底,小鵬的XNGP已經覆蓋了全國243個城市,遠超2023年6月底小鵬G6上市發布會上提出的預期目標:2023年下半年覆蓋50城,2024年覆蓋200城。

自動駕駛合法落地的提前到來,顯然離不開技術革新和產品疊代的加速。這不僅是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發展大機遇,也是中國車走向世界的一種可能。技術進步,最讓人擔憂的情況是,從「看不上」和「看不起」最後淪為「追不上」和「來不及」。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在2023年年初的財報交流會上直言,「無人駕駛是扯淡,弄個虛頭巴腦的東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言論一出一片譁然,這句話也讓比亞迪與主打智能化和輔助駕駛的華為站在了對立面。

而王傳福對自動駕駛的擔憂是,每年百萬級車禍事件,如果都上自動駕駛一旦出現了事故,誰來承擔責任?應對這每年百萬級的各種不同車禍現場,機器的模擬學習工作量也是問題。

華為余承東在4月問界M5發布會上對於王傳福的「自動駕駛就是扯淡」言論回應道,「自動駕駛是扯淡有兩個原因,或者是對行業的不了解,或者是故意這麼說的。」由此,比亞迪也被扣上了「智能化落後」的帽子。

在一年前,「自動駕駛就是扯淡」言論確實有很大爭論,一個是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一個是硬核科技的ICT巨頭,二者針尖對麥芒的隔空喊話無論是從營銷層面還是在技術路線上,確實很有看頭。

但如今回過頭來看,在剛過去的2023年里,比亞迪和華為都迎來了高光時刻。

比亞迪在隨後推出的仰望和騰勢品牌車型中加入到了輔助駕駛陣營。更為關鍵的是,讓這些大車企引以為豪的L3級牌照,比亞迪已經早在半年前就獲得了。

當然,作為爭論的另一方,華為的ADS 2.0自動駕駛也沒有讓人失望,從9月問界M7發布會上喊出的「全國都能開」,到12月問界M9發布會上,還增加了一個「越開越好開」。

華為自動駕駛引入AI大模型,將王傳福擔憂的「工作量問題」交給了AI,通過駕駛車輛不斷地識別、學習,模擬和演練,進而提高對車外實時路況以及障礙物體的識別效率,從而達到增加車機指令下發的精準程度。

在11月底的智界S7發布會上,華為余承東稱接入盤古AI大模型的ADS2.0擁有了強悍的計算和持續進化的能力。截至2023年11月,華為能為ADS 2.0提供學習訓練的算力達2.8E FLOPS,每天可學習駕駛的里程達1200萬+公里,訓練模型每5天更新一次。隨著後續華為智能駕駛產品的落地,算力規模還將繼續增加。

對於這種大模型的學習訓練優勢,最直接的體現方式可以反映在AEB(緊急制動)的主動安全「剎停」上。

華為問界M9發布會上,余承東展示的一組數據顯示,問界M9對靜止車輛或行人的自動緊急剎停,在9月就能做到90公里/小時,到12月進一步提升到了120公里/小時。這意味著問界M9在最高時速120公里時識別到障礙物能做出迅速的剎停反應,這也能有效地緩解王傳福的模擬車禍現場的工作量擔憂。

圖 / 問界M9發布會現場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至今,資深玩家也早已不止國內車企。

特斯拉的一位工作人員對「探客出行」表示,特斯拉FSD(自動駕駛系統)在中國之所以難以落地,複雜的道路環境並不是真正的阻礙,多跑跑很容易解決。而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是,特斯拉FSD在自動駕駛上擁有領先優勢,如果早早允許特斯拉FSD落地國內,國內本土自動駕駛的發展空間可能會被嚴重排擠。

當國內企業在自動駕駛技術上能站穩腳跟時,再放特斯拉的FSD進來進行角逐,或許如此才能推動行業長遠健康的發展。

結語

從燃油車到新能源,從電動化到智能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自動駕駛更是智能化技術的最佳體現。

隨著華為、小鵬+滴滴、百度、小米以及拿到L3級自動駕駛的車企們先後完成自動駕駛的集結,2024年也必定將迎來各方勢力角逐的一年。

誰能一騎絕塵,誰會翻車掉隊,誰會彎道超車,誰還在紙上談兵,是李逵還是李鬼,2024年也將一一揭曉。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e91c7fea324acc8835949b3e7acc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