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不要瞎聊,是錢賺夠了,還是責任完成了?永遠都別解釋,更別自我安慰,說什麼好不容易能遇到一個真正聊得來的伴兒。
在你空虛寂寞的時候,任何一個人,都可能讓你感到特別。不是這個人本身有多好,也不是你們倆真聊得來,只是你在孤獨的時候太需要,你的這種太需要,就會給這個人鍍上一層光環和濾鏡。
說到底,你的喜歡和依賴,都不過是自己的幻想。
很多已婚男女,在這種事情上都會極力地向伴侶解釋,比如我們就是普通朋友,只是聊聊沒想過怎麼樣。
永遠記住,感情是人行為的最大不確定因素。真到感情上頭的時候,你將不再是你。
趁自己還有理智,還能冷靜下來,或者趁你現在還能管住自己,要懂得為自己規避麻煩,哪怕只是一種可能。
已婚男女,聊天的時間久了,就是會出事兒!具體從四個方面來說。
- 1、差異化。
就像很多人並不能理解,伴侶出軌了,但找的人完全比不上自己,各個方面。其實大家關於這個問題,很容易走進一個誤區,覺得那個人至少要比自己好,才能被選擇。
錯了,只要具有差異化,都可能被選擇。
不一定就是這個人長得多好看,身材多纖細,性格多溫柔,只要能給他不同的感覺。這種不同的感覺,就是新鮮的,因為與他平日裡的體驗完全不同,像是換了一種口味。
反過來理解,婚姻生活確實很容易讓我們感到疲憊與麻木。
這時候你遇到了一個新鮮的人,陌生的人,你們經常在一起聊天,肯定是涉及不到生活的,固然會讓你感覺到有趣,因為你們相處的內容,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填補婚姻生活當中的缺失。
比如,只有人生浪漫部分的參與,所以聊起來輕鬆、有趣,故而容易發生「真愛」的錯覺。
- 2、有好感。
能讓你願意聊下去的人,一定是讓你有好感的,至少也是你看著順眼的。如果討厭、反感、噁心,基本上已經處到頭了。
這種好感意味著什麼呢?如果你不去約束自己,不去管理自己,不去刻意拉開彼此的距離,就等於是任由好感的種子生根發芽。接下來的聊天,就是持續發酵好感的過程,最後可想而知。
感情逐漸加深,甚至形成依賴,然後就是害怕失去了。
當你已經開始害怕失去對方,甚至突然斷聯兩天,你自己也像丟了魂似的,那基本上就到了危險的時候。
接下來,你將不能再控制自己,包括你自己的情感、情緒、想法,都會受到對方的影響。
人都是感情動物,更不用說還是對一個自己有好感的人,這樣的聊天,擺明了就是對關係的一種默認,默認兩個人的感情、關係自由發展下去。
- 3、有依賴。
人都是有慣性的,比如一個人每天準時準點給你發消息、打電話,連續半個月之後,突然不打了,消失了。 這時候你心裡肯定會失望,是沮喪,會琢磨,坐立不安、心神不寧的感覺。
這不一定就是你喜歡上了對方,對方也沒有多麼喜歡你,就是一個正常的慣性作用。
永遠記得一句話,喜歡最多折磨人的情緒,而習慣卻可以支配人的思想。人在慣性的影響下,會發生許多的錯覺,以及瘋狂的行為。
等你徹底依賴上對方的時候,你肯定會不斷地交底,暴露的東西越來越多,最終建立起一種深層次的聯繫。
這就是由於慣性發生的感情,等彼此間的聯繫越深,依賴也就越重。
另一個,這種依賴也意味著,你們無法再保持好分寸感、界限感,接下來就會有一些親密的、曖昧的試探。最終在試探中,一點點越界,一點點危險。
這個時候的你就已經出問題了,也已經不是你自己了,完全被牽動和影響著行為。
- 4、會美化。
兩個人經常抱著手機聊天,這種性質屬於什麼呢?遠距離的精神上的依戀。你們沒有近距離的相處,也很難發生真實自我的衝突。
所以別太自信,你還能管住自己。
我們都會因為對方的一句話,一個表情,而在自己的想像中將對方美化。比如會將其幻想成自己理想中的伴侶。
也會根據對方表現出來的溫柔,經過自主意識的推斷和泛化,形成全面的印象。肯定她各個方面,都如表現出來的溫柔一樣,是那樣的美好,絕對的美好。
試想,你已經幻想出來了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在你面對一個這樣的人時,你能有多大把握管住自己?
很快就會發生一種特別的依賴和憧憬。幻想著和這個人在一起,會有怎樣的浪漫,會有怎樣的快樂,會有怎樣的幸福,然後帶動著你的行為。
說在最後的話,人也都是貪心的,聊天時間久了,會有感情,有感情就想見面,見面就想擁抱,擁抱就想親吻,親吻過後就想在一起。比如很多私情男女,最開始大家都沒想過「上位」、「離婚」,但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就變得貪婪了。
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就是見色起意,所有的背叛都是從閒聊開始的,不然,你為什麼要去聊?
這種事情的本質,也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出發點不是單純的,也是有一些什麼想法的,然後剛好遇到了一個合適的人。
真的什麼心思都沒有,那即使你遇到一個再好的人,也沒有什麼心思去聊天。因為你的心思不在那個方面,更多想著的還是自己的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