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者丨川澤漁具創始人張軍:「價格戰」下做品質,打出一張「創新牌」

2023-12-29     華聲在線

原標題:登峰者丨川澤漁具創始人張軍:「價格戰」下做品質,打出一張「創新牌」

全媒體記者 黃亞苹 視頻 袁紅霞 朱帥銘 通訊員 丁會雲 彭珊 滕鳳英

「最後一條,我爭取一次過!」12月21日,冬日暖陽照射下的晴朗午後,湖南川澤漁具有限公司創始人張軍在採訪間隙,整理起白色襯衣領口,隨之一口氣咽完350毫升礦泉水,準備最後一條視頻錄製,「你們不要笑我啊,第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我有點兒緊張嘞。」

與鏡頭前的緊張相比,張軍細數5000餘款商品卻滔滔不絕。這種反差感,很難與其年銷售過億元的岳陽臨湘浮標公司產生聯繫。2016年,他和好友合夥創辦「川澤漁具」;2021年看準短視頻帶貨風口,組建輪班制直播團隊。每一次,他都「湊巧」踩中風口,成長為臨湘標杆企業。

7年,他和團隊一起,將「小作坊」變為「大企業」,年銷售額過億元。

偏鋒

本想「試一試」,小店做成大規模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清代詩人王士楨用《題秋江獨釣圖》描繪江邊漁人獨釣的逍遙之景。在湖南,一群野釣友與王士楨相似,同享繁星滿天、波光粼粼的寂寞;一群嗅覺敏銳的「踏風者」,將「湘北門戶」的浮標賣向全國。

2016年,帶著南下從事外貿積攢的經驗,張軍與朋友一道,註冊湖南川澤漁具有限公司。「嚴格來講,只是不成規模的淘寶店,兩三個人全職運營。」張軍提到,開店前2年,受「價格戰」影響,低價產品層出不窮。5元包郵、10元三支,除去成本、郵費的淘寶店賺了些吆喝。為了省錢,他只能趁回顧客的消息空當趕著打包、發貨。

長期打價格戰,浮標品質一般,甚至有人稱「臨湘浮標是爛大街的貨」。2018年,張軍另闢蹊徑,確定主營中高端產品定位,從淘寶轉戰天貓。「調整之後,單只浮標賣到30元左右。還逐步推出了競技浮標、蘆葦夜光高靈敏漂,以及魚竿、釣魚網、偏光鏡等產品。」張軍坦言,整個行業把重心調整至「高品質」,這是公司對帶動當地浮標、釣具行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的些許貢獻。

2018年至2022年,天貓店連續4年銷售額以每年60%至80%增速增長。誰也沒想到,張軍在而立之年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創立的浮標「小作坊」,7年後已躍升為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標杆企業。而臨湘市的浮標,也搶占了80%市場份額,形成了全國首個浮標特色小鎮。

風口

直播帶貨,趕上浮標行業「好時候」

小小的浮標,乍看不起眼,卻是必不可少的釣魚裝備。臨湘民間流傳,屈原「取三寸蘆葦作浮子,以窺魚汛」;赤壁之戰,東吳名將黃蓋曾在雲夢澤太平湖(今黃蓋湖)上「折葦作標」操練水軍,偶然發覺蘆葦稈亦是釣魚工具。

「這一款是我們的夜光漂,6年賣出500多萬支。浮標裡面有靈敏感應晶片,魚兒一旦上鉤浮漂就會變色……」張軍拿起手邊的樣品,饒有興趣地展示起來。只見他右手垂直握住浮漂猛地往下一拉,浮漂上的綠色變成了紅色,「看,如果魚餌被魚兒咬住了,它就會立刻變色提醒,適合夜釣。」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聚集性消費活動減少,相對開闊、安全的戶外運動受到消費者青睞。2020年,張軍開始與網紅、短視頻達人合作生產釣具選擇攻略、垂釣方法等內容,從短視頻的風口培育市場。「浮漂小鎮」則將浮標賣至全國乃至全球,藉機完成一場新的跨越。

提起第一場直播帶貨,他眼睛裡突然聚起光彩,一改初見時雙手不斷摩擦的緊張,變得滔滔不絕。「攢了近60萬粉絲後,2021年進行了第一次直播,賣了快50萬元的貨。很驚訝,這確實超過了我們的預期。」張軍稱。

如今,在位於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的辦公室一角,該公司搭建了3個較為專業的直播間。15人的直播團隊,採取輪崗形式,日均直播時長超18小時。可預見的幾年,川澤漁具仍將主攻線上,天貓、抖音占比分別為38%、48%;抖音數據顯示,「川澤官方旗艦店」銷量已超834.6萬。

創新

多材質,小小浮標也有差異化

量質齊升,浮標身價大漲。在的市場競爭中,張軍堅信,勇創新、舍投入才能研發出高品質的產品,有效提升品牌競爭力。

「曲柄鉤就是我們的專利產品,鉤柄上14°防切線斜角設計,可以提高魚鉤拉力,拉餌更省力、便捷,上魚率也更高。」話音剛落,張軍拿出曲柄鉤和普通魚鉤對比,著重強調著指甲蓋大小的魚鉤上,很容易被外行人忽視的小細節。

如今,即使深處煙波浩渺的洞庭湖畔,企業無需再「折葦作標」,山陵丘地上的桐木、南美的巴爾杉木、雲南的孔雀羽都是浮標原材料。川澤漁具樣品展示間,日夜兩用感應漂、鰱鱅專用的遠投漂、專攻冬釣淺水漂一應俱全,釣鯉魚、釣鯽魚、釣花鰱均能找到對應的產品。

傳統的浮標,也開始展露「創新范」。從2021年起,川澤漁具組件研發團隊,進行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累積與合作商開發6款專利產品。臨湘市浮標企業獲得國家專利57項,針對夜釣愛好者開發的夜光電子浮標,占據行業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穩居全國第一。

「搞創新、研發,都是想把川澤做成一個釣具領域內的專業化品牌。做品牌,非常不容易。」談及未來的發展,張軍目光如炬,手裡緊握著引以為傲的浮標樣品,「不僅僅是做精,還要做大,做更大的市場。」

登峰者說

犇視頻:您總是能踩准風口,原因是什麼?

張軍:靠前輩們打下的基礎。1991年,台釣技法所需的浮標製作技術傳回臨湘。浮標前輩們,有著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的品質,自己挑著擔子、拖著小板車、背上書包,跨出省門賣貨,那時候沒有網購、沒有直播,推銷純靠一雙腿。相比前輩留下的技術和產業,拼搏精神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犇視頻:2018年都在打「價格戰」,為什麼堅持做品牌?

張軍:首先要做專,才能做精。把浮標事業做大、做強不是靠倒賣貨物賺差價,時代紅利期總會消失。做品牌,也是希望獲得固定消費者認可,不用那麼跟別人去拼、去「卷價格」。做品牌,也是讓同行們看到,臨湘浮標早已不是爛大街的貨,我們是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產品,賣向全球。

犇視頻:可以談談對行業發展的建議嗎?

張軍:市場可以更加開放包容一些,讓更多企業參與到市場裡面來,不管它做得好不好,有賣高價的,也有賣低價的,大家是不是都可以做?以臨湘浮漂產業為例,每個企業都要服務好、穩定好對應的客群,形成「百家爭鳴」的感覺。最好是能引入一些外資,將專利產品做精、做專,才能壘起行業護城河。

記者手記:不善言辭,目標明確

張軍坦言,自己是第一次接受採訪,面對鏡頭的緊張感顯而易見。

他的辦公室里,極其簡單。除了標配的辦公桌和茶台外,只有一台按摩椅,仔細看,按摩椅上的保護膜還沒撕掉。從辦公室的落地窗向外望,是城市裡少見的自然風景,也是他繁忙工作之餘的靜謐一角。

談及成功原因,他總是說自己很幸運,是「踩中風口才能飛起來的豬」。實際上,近年37歲的他,對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有清晰且明確的目標:既要做好電商運營,也要繼續在直播帶貨上加大投入,專注品牌差異化和專業化建設,做好產品研發和創新……5年內,他希望川澤成長為全球知名釣具品牌。

從他手中拋出的釣線,牽動著一個廣闊的釣魚產業鏈市場,川澤漁具2000多名繞線工,在浮標、魚線的指尖纏繞中,收穫了致富密碼。川澤的成長,也生動地展開了臨湘市浮標產業欣欣向榮的畫卷。

(一審:蔣宇 二審:鄧望軍 三審:謝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db8b198ed759eeefcd699558bc1fd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