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如今200萬的房產大概值多少錢?王健林與曹德旺觀點一致

2024-10-02   常高俊April

自1998年房改浪潮湧起,國內樓市便踏上了一條波瀾壯闊的上漲征途,其間幾無喘息之機,穩健的回調似乎成了遙遠的傳說。全國房價的畫卷緩緩展開,從最初的溫柔筆觸——均價兩千元每平米,到後來的濃墨重彩,巔峰時觸及一萬一平米的輝煌,漲幅之巨,令人咋舌,平均而言,已是昔日五倍有餘。而北上深等一線城市的房價,更是如同搭乘了火箭,漲幅直逼二十倍,讓早期勇敢入市的智者,不僅超越了通脹的桎梏,更步入了財務自由的殿堂,成為人生棋局中的大贏家。

然而,自2021年下半年起,樓市風雲突變,步入了漫長的調整期。這場調整,起初是二三線城市的低吟淺唱,如鄭州、石家莊、天津等地樓市漸顯疲態,繼而環京樓市也未能倖免。時間的車輪駛入2023年,即便是北上廣深這樣的璀璨明珠,也未能抵擋住下行的趨勢,以上海為例,其市中心的房價已從雲端跌落,跌幅之大,三至四成之間,令人唏噓。

為穩樓市於風雨飄搖之中,政府頻出救市奇招,限購限貸之鎖,在除一線及少數二線城市外的廣袤土地上逐一解鎖。銀行亦不甘落後,房貸利率自高位的5.8%輕盈滑落至3.2%,首付門檻更是溫柔降至兩成,力圖以政策之暖,喚醒剛需購房者的沉睡之心。

面對樓市未來的迷霧重重,網民們紛紛猜測:至2030年,今日價值兩百萬的房產,又將何去何從?專家之聲紛至沓來,普遍認為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或繼續探底,而一線城市核心區域,或能尋得一絲企穩的曙光。三四線之城,房價泡沫本就輕盈,下跌之路或顯平緩;而一線之貴,泡沫厚重,調整之路必將是漫長且深刻的。

王健林與曹德旺,兩位商界巨擘,亦對樓市未來投下了他們的目光。王健林曾言,全球鮮有房地產市場能繁榮逾半世紀,二十餘年已是極限。自1998年至2021年,中國樓市已狂奔二十三年,繁華落盡,調整之期已至,房價縮水,恐難避免。曹德旺則更為直白,斷言未來房價將日益親民,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已成過往雲煙。他建議,若為改善居住條件,不妨靜待時機,待泡沫散盡,購房成本自會更為親民。

兩位大佬的共識,無疑為樓市未來蒙上了一層理性的陰霾。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樓市調整大勢已定,外力難阻。一線城市的房價鬆動,標誌著調整已進入深水區,未來之路,或將更為崎嶇。其二,疫情三年,經濟受挫,百姓收入不穩,高房價已成負擔。理性購房之風漸起,樓市回歸價值本源,勢在必行。其三,保障房的大量入市,將為樓市注入一股清流,分流商品房市場需求,投資炒房者終將退場,房價下行,已成定局。

因此,展望2030年,那價值兩百萬的房產,或許已不再是今日的輝煌,價格縮水,成交艱難,或將成為新的常態。而這一切,都是市場規律與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