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百團大戰,打了不少的硬仗。其中,鮮為人知的是,彭德懷有一次差點被日軍圍殲,誰救了圍?
是陳賡。
8月,百團大戰發起後,開始,日軍被八路軍打蒙,立即急忙從各地抽調七八千人,分兵六路,合擊八路軍占據的安奉、馬坊地區。於是,彭德懷下令陳賡率領的太岳軍區部隊掩護破路群眾轉移。
陳賡完成後,9月2日6時許,在卷峪溝、窯兒里、上葫蘆把地區,突然與日軍遭遇,前進的道路被日軍隔斷了。陳賡的迎戰部署尚未就緒,日軍三千人已在兩架飛機掩護下,向八路軍陣地發起了猛攻。陳賡見勢不妙,下令部隊立即準備轉移。
這時,他遇見八路軍129師直屬隊一個傷員,對方說師部醫院尚在卷峪溝,很多傷員還來不及轉移。陳賡一聽,大吃一驚,為了掩護師部,他下令38團立即占領東大角陣地,16團占領羊兒峙等處陣地堅守。不久,日軍集中兵力,在炮火掩護下,猛攻第16團的1547高地,敵眾我寡,兵力懸殊,陣地終於被日軍占領。
16團被迫撤到卷峪溝、窯兒里之間的1670高地。
在不利的形勢下,陳賡正準備率部轉移時,突然接到師長派警衛營長傳達的口頭命令,說中共北方局、八路軍總部、129師直屬隊及385旅炮兵部隊,都在卷峪溝,要求太岳軍區部隊不惜一切代價,奪回窯兒里陣地,以掩護首腦機關轉移。
陳賡接到命令後,立即進行動員,命令向卷峪溝以東轉移的第38團兩個營迅速控制卷峪溝以南的下張牆1787高地,阻止高莊之敵,以第16團一個營向上窯攻擊,威脅窯兒里日軍後背,第16團兩個營及第38團一個營,向窯兒里敵人正面反擊,奪回窯兒里陣地。隨即,各部一起發起猛攻。主攻窯兒里的部隊,在第38團團長蔡愛卿率領下,向窯兒里的日軍發起猛烈攻擊十三次,與鬼子展開白刃格鬥。
日軍急了,敵機轟炸,施放毒氣,企圖阻止第38團的進攻。
但是,經過兩小時激戰,蔡愛卿率部將窯兒里主陣地山頭奪回。此後,2000餘日軍又進行幾次反撲,均被擊退,死傷慘重。
陳賡率領太岳軍區部隊堅守到黃昏。彭德懷和其他部隊終於安全轉移。
隨後,陳賡在撤出戰鬥。
這次作戰,陳賡率部從清晨6時半打響,一直打到夜9時半結束,激戰持續了15個小時,斃傷日軍300餘,粉碎了日軍合擊八路軍總部的企圖。戰後,彭德懷說:「陳賡打仗穩當了,幾乎無敗仗。這次救了總部,功莫大焉!」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記述了此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