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文理班的時候,理科班男女比例通常為3:2或者1:1,而文科班男女生比例較懸殊,可能會達到1:5 。
糖媽還記得學生時代分文理科時,大部分學生都是按性別考慮,默認女生適合學文科、男生學理科。
其實只要認真學習,女生也能把理科學得很好,高考時並不輸男生。
寒窗十年,每個孩子無論平時的成績怎樣,都對自己的高考成績有一個目標。有些學生覺得總分夠了就好,但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並不滿意。
理科女生高考成績709,卻不滿意自己的語文成績
也許是今年語文題比較難的,被語文拉分的情況比較多,這名雲南的理科女生也沒躲過。
女生的總分是709,這個分數已經把很多人甩在後面了。數學145、理綜289還有英語的141分都不低,唯獨對自己112分的語文成績不滿意。
她說到自己總分709時比較淡定,想必這個分數是在她意料之中的。但看語文成績時女生感嘆「才」112分,並表現得有些失落。
女生有些可愛的樣子,被大家笑稱是在「凡爾賽」。明明是別人眼中的「大佬」,卻還對自己不滿意。
對很多考生而言,112分的語文成績並不算低。但看到女生其他學科成績,就能理解她的不甘心了。
女生對自己的語文成績不滿意,一隻腳卻已經踏入高校大門
從成績截圖可以看到,女生的語文成績,已經超過87.0391%的考生。若語文分數再高几分,她就能更「穩」一些進入大學。
不過,就算語文沒有達到她理想的成績,也不耽誤女生考上大學。據家人說,清華和北大已經聯繫女生了。
女生考出這個分數,就相當於一只腳已經踏入大學校門。女孩的理想院校,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最終去哪裡,要看她的選擇。
學習好的孩子,有天分、有努力等,他們的性格中還有這名女生相似,「不服輸」、「不滿意」的性格。
他們的成績一次次提高,是因為對過去的自己「不滿意」。就算考到了人人羨慕的成績,他們還是覺得自己有進步空間。
很多家長也想用「不滿意」這個方法,來激勵孩子,但往往用錯了方式,起到反作用。
同樣地對成績「不滿意」,為何有些孩子進步明顯
家長錯誤的激勵方式,往往是表達大人對孩子的「失望」,對孩子沒有比過別人而感到「不滿意」。
本意是讓孩子再加把勁,努力做得更好。結果卻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在為家長學習,把目標重心放在跟別人的比較上,心態不好。
想讓孩子進步,試著在以下結果方面,表達「不滿意」,才能起到真正的鼓勵作用。
不滿意「過去的自己」
比較確實能激起孩子的鬥志,但前提是與自己比。學習本就是給自己學的,這一次的自己,比上一次的自己好,才能穩定進步,且有成就感。
總結上一次失誤和知識點,和掌握不牢的地方,狀態才能越來越好。
總是跟他人比,摻雜了不必要的勝負欲,心態有些不穩定,不是長久之計。
不滿意學習時敷衍的態度
「你可以學不會,但是不可以不學」,這是糖媽在學生時代印象最深的一句話,確實很有道理。
前段時間,一位清華爸爸批評他的女兒。他著急女兒成績不好,但更生氣的是女兒對學習厭煩的態度。崩潰怒吼:「你不要天天抱怨Boring,rude」!
很多孩子成績上不去,並非智商低,而是毀在不認真、不專注。
當然,孩子也可能是遇到了煩惱或困難,才影響了學習的心情。家長們在關注孩子的成績時,也要關心他的需求。
最後糖媽想說的是,孩子的「偏科」問題。偏科不代表孩子很差,縱觀今年考了高分的學生,也存在語文或者某一科低分情況,想要孩子進步,偏科問題要及時解決。
對短板成績「不滿意」,但肯定每一次進步
調查顯示,約20%的小學生存在偏科現象,到初中偏科現象高達70%。
偏科是很正常的情況,前面我們提到那位考了709的女,相比之下語文就像是她的短板。家長先找到孩子這一科,成為短板的原因。
孩子可能天生不擅長這一科目
孩子對哪個科目擅長,在小學時期就有所體現了。他們天生對一些科目難以理解,或不感興趣。
這種情況,要遵循不放棄、分清主次慢慢來的方式。不能因為孩子某一科學得不好,就把全部精力放在短板上,耽誤了其他科目的學習。
正確的方法是,其它科目繼續努力精進學習,提升總分;短板科目重在紮實基礎,別越來越差。
肯定孩子每一次的小進步,偏科會慢慢追上來。如果還是分「文理」,就按照孩子擅長的方向選擇,而不是用性別區分。
孩子可能是不喜歡科目老師
孩子可能因為某位老師批評過他,或是不喜歡老師的性格等,從而不喜歡他教授的科目。
遇到這種情況,換班級或換學校,甚至是提出換老師,都是下策,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家長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被傷自尊、批評後的心情,但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不放棄這一學科是對自己負責。
糖果媽媽心裡話:
我們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其中就包括喜歡我們和討厭我們的人,還有我們喜歡和討厭的人。為了這些小事耽誤了自己的大事,很不值得。
【今日話題】大家身邊有總分很高,卻有些偏科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