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的「樂事」

2024-11-05     北京日報

王征宇

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野蜂飛舞》在台上奏響,綿密纖細的小提琴弦音明快又充滿力量,宛如十萬隻蜜蜂振翅呼嘯。一位五十來歲的婦人湊頭對身旁的女伴悄聲道,這小提琴聲,倒像鞋底板擦著砂石路走的聲音,嗡嗡嗡的。經婦人一說,我細聽琴聲,粗放、剛強,似真有箭鏃穿竹的聲勢。接著,八十高齡的孫馳先生與孫女上台合奏了小提琴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包含愛情、叛逆與獻身的弦音在金色稻田上壓浪而行,破空而來的激盪之情四溢,使熟悉越劇《十八相送》的鄉人,欣然領會其中之意,一下子便進入了跌宕的戲劇情節,跟著旋律輕輕哼。曲畢,大家送上熱烈的掌聲,孫馳爺孫在台上激動地微笑鞠躬。

事先將金燦燦的稻田割出三分場地,鋪上灰白平整的木板,稻田音樂會現場如一隻載著絲竹弦樂的遊輪,泊在金色的稻浪中……這場在浙江省德清市莫干山鎮勞嶺村上演的音樂會,不但有專業人士演奏古典樂,有入住村裡民宿的國際友人吉他彈唱《City of Stars》(《星城》)、《茉莉花》等中外名曲,一隊身穿紅裝的村婦也閃亮登場,每人腰間綁著一面兩頭都可以敲擊的小鼓,一邊有節奏地奮力擊鼓,一邊伴隨著鼓點起舞,把豐收的酩酊推上高潮……

促成這場音樂會的,就是村裡愛樂了一輩子的孫馳。

當年高中畢業,由於家庭成分特殊,孫馳失去了考大學的機會。他跟著大家一起務農,不同的是,他拿出工分的一半,換得村裡一把小提琴的使用權。每晚自學小提琴,以至於食指到小指的指尖部分,因為長時間練習觸弦、揉弦,長出了蹄一樣的繭。他自己取松脂蒸餾松香,找野生核桃榨核桃油,經年細緻保養那把小提琴。小提琴猶如得了良好教養的孩子,光潔瑩澈,渾身散發出迷人的高雅氣韻。

後來政策放開,孫馳率先在家辦起了暖通設備廠,通過水循環的方式,在農家推廣天然「空調」,自己也攢起了一份家業。孫女四歲那年,有一次他在家拉琴,一回頭,看到孫女眨著大大的眼睛,全神貫注地看著他的手指,傾聽著美妙的琴聲。這讓爺爺驚喜極了。孫馳為孫女找了杭州和上海的老師,不管颳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冬,都堅持親自送孫女去上琴課。

經十餘年習琴,孫女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後來如願上了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畢業後,曾在一家樂團任小提琴手。眼見家鄉的面貌日新月異,不但有多家高端民宿、一個五星級酒店,還有作家、畫家相繼入駐。夏天在小溪邊洗腳,雨後登樓看青山,閒時沿著稻香、花香四溢的鄉間小路散散步,在公園涼亭和友人吹拉彈奏、喝喝茶,聽聽鳥雀對歌……東坡樂事,我村人可享十之八九。孫女去年回鄉與同學一起辦了小提琴和鋼琴學習班,班上不但有孩子,還收了好些位頭髮花白的爺爺奶奶,大家一起學琴、唱歌。耄耋之年「尚能飯」的孫馳,自然不甘寂寞,幫襯孫女指導指導琴課,保養保養樂器,每日忙得不亦樂乎。說起牽頭舉辦音樂會,孫馳先生笑道,有句話叫作「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其實吧,人努力的過程就是最好的收穫。

稻田裡的音樂會,如包容大氣的「金色大廳」,會引導更多的人走過去,藉由它,開啟更美好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ab8baca2f96381538fadc284759f4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