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母女「一等座」事件熱議: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我不配」的思維

2023-09-18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安徽母女「一等座」事件熱議: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我不配」的思維

勤儉和肯吃苦是優良傳統,到了你們這一代孩子身上,也不能丟了!我還會記得,這句小學語文老師說過的話,所以,一直認為,吃苦對我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那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還會有一種「吃苦優越感」在心中。

但安徽母女在高鐵上的對話,一下子火了,引發了大眾的思考「有些苦,真的有必要讓孩子吃嗎?」

一位媽媽在假期末尾,帶著女兒出行,買票的時候沒有選擇「二等座」,而是多花了428元,買了一等座。女兒有些費解,為什麼要多花錢坐一等座,明明二等座也有位置啊!

媽媽坦然的告訴她:「你值得一等座!配得上一等座!」

女兒又問:「那商務座呢?」

媽媽愣了一下,接著告訴女兒:「商務座你也配得上,只是爸爸媽媽目前的能力還配不上,這不是你的問題,是爸爸媽媽的問題。」

小女孩特別懂事,接著追問:「那節約點不好嗎?我不想你們那麼辛苦。」

媽媽則回答:「那我們掙錢是為了什麼呢?而且就算沒有你們,爸爸媽媽也是要努力的,只是有了你們,我們會更有動力!」

媽媽的一番話,讓女兒明白,父母的辛苦她不必感到抱歉,她也不是爸媽的負擔。

媽媽還說,要記住,你值得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但前提是你也得為自己努力!這句話一出,觸發了網友們的情緒閥門:

「我也想要這樣的媽媽,我總覺得自己『不配』」

「我爸媽小時候就告訴我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卻沒告訴我,我其實也配擁有不苦的人生!」

「小時候爸媽總說日子很苦,能省則省。我現在有錢了,看到漂亮衣服也不敢買,總覺得自己不配!」

如果我爸媽看到這條視頻,應該會發怒:「這樣的媽媽,教不出好孩子,得吃苦啊!坐什麼一等座!浪費!」因為,老一輩人總覺得,吃苦、節儉是應該的,浪費就可恥,更別提拜金了!

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的事情,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需要出差,雖然公司會報銷車票和住宿,但餐費是要自己出的。而我每次,都會點外賣,不捨得出去吃,幾十塊錢的外賣,中午一頓,晚上一頓,或者乾脆泡麵吃。那時候我內心就是有一種「不配得感」,有一種「我不配」的貧窮感。

雖然,出去吃點也就是百八十塊錢,但這種強烈的感受支撐,讓我邁不出那一步。內心特別難過,也很無奈。所以,這條視頻,我也是反覆看了好幾遍,內心被這位媽媽溫暖了,同時,也很羨慕小女孩的成長。

我把這件事說給了我的兩個朋友,得到的反饋,居然千差萬別,也讓我對「配得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

第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在一家婚紗影樓看婚紗,碰巧聽到兩對母女的對話,她們的孩子都剛好3、5歲的樣子,第一個女兒對媽媽說:「媽媽婚紗好漂亮,以後我也要穿」,媽媽說:「真漂亮,長大以後你嫁人就穿這樣的,媽媽給你買!」另一個女兒也向媽媽表達了「婚紗好漂亮,我長大了也要穿」,這位媽媽答到:「只能穿一天,誰買這個有什麼用!」

朋友說,當聽到後一位母親的話時,我為這個女孩難過,她已經告訴女兒,你不配得到,不配擁有美好的東西。她說,自己小時候也經常被教育要勤儉節約,什麼都不捨得買,以至於,現在月薪兩三萬,也只穿幾十塊錢的衣服,她面對那些昂貴的衣服,會有深深的自卑感,總覺得自己不配,而不是買不起。

還有個朋友說,她小時候,媽媽就用行動告訴她,有些苦,其實你不必吃。比如,媽媽會在她和姐姐還是小學生時,就給她們買了時髦的黑色方口小皮鞋,也會在秋收後,獎勵自己一件呢子大衣。

媽媽說,家裡雖然沒有太多錢,咱也只是普通人,但能力範圍內,可以擁有的,我和爸爸都會儘量給你們。這句話,在她內心深處留下了印記,以後她想要的,都會靠自己努力去爭取。她說,工作發工資後,她想買件貴點的衣服犒勞自己,會有點捨不得。告訴媽媽後,媽媽說,你如果錢不夠,媽媽這裡還有,可以給你點。一瞬間,她內心富足,那件衣服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覺得自己配!

是啊,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我不配」的思維。我想起了自己當初創業,熱的滿頭大汗,卻不捨得開空調,總覺得還能再堅持一下。

但其實,最後感動的只是自己,因為中暑,被120送到醫院打點滴,也沒少花錢。而當時的我,怎麼就覺得,自己不配開空調呢?

這種貧窮思維下,讓我對生活,沒有了動力,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努力賺錢到底是為了什麼?生活都不敢享受,只知道苦哈哈的活著,對什麼又有熱情呢?就像福大大學教授梁永安說的那樣,貧窮思維會讓一個人失去某種很自由的,很有生活熱情的狀態。看起來省了錢,其實呢,精神裡面,不斷給自己熄火。

當然,並不是說勤儉節約就不好,而是說,如果你已經靠努力獲得了一些成就,你是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不只是物質上,還有精神層面,而不是謙虛的說:「不不不,我不配,不不不,都是運氣!」

為什麼不能肯定一下自己呢?為什麼不能犒勞一下自己?難道你真的不配嗎?或許,你只是被父輩傳遞的「貧窮思維」局限住了,以至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優秀,又配多美美好的人生?

枕邊育兒寄語:

我想告訴我的孩子,父輩的辛苦、節儉品質,是良好的,你們需要繼承,但不必要的苦,也不用吃。因為,吃苦不一定是你人生的必需品,但你想要獲得更好的人生,都得靠自己努力得來,這是必然!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a154ea127f7558df30dd70089d42d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