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表面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但背地裡卻是暗流洶湧避之不及。劉宋小皇子劉子鸞因為太受父皇寵愛,所以遭到哥哥劉子業的嫉恨,公元464年劉子業繼位之後,將10歲的劉子鸞一杯毒酒賜死,劉子鸞臨死前感嘆希望來世不要再生在帝王之家。但清朝有位皇子卻能在三朝皇帝的庇佑下長大,真可謂是幸福一生,他就是康熙帝的兒子胤袐。
胤袐出生於1716年,是康熙帝的第24個孩子,也是最後一個,所以康熙帝老來得子,對她十分寵愛,就連他的母親穆嬪在宮中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1721年,康熙帶著臣子和一眾妃嬪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5歲的胤袐和其母穆嬪也在隨行之列,可見康熙對他們母子的寵愛。
康熙帝時期的帝位爭奪戰可謂是一出大戲,九子奪嫡,慘烈無比,最後四皇子胤禛憑藉著過人的智謀勝出,於1722年登上皇位,史稱雍正帝。雍正上位之後,先是穩住超綱,然後清理了爭奪帝位的其他兄弟,被幽禁的、流放的不在少數。
但他卻十分寵愛胤袐這個弟弟,因為胤袐年紀太小,也沒有參與過黨爭,所以雍正將他接近宮中親自照料,說是當做「兒子」來養也不為過。雍正將胤袐和弘曆養在一處,經常親自教導他們的詩詞學問,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
雖然從輩分上說弘曆是胤袐的侄子,但實際上弘曆比胤袐還要大五歲,所以經常帶著小叔叔胤袐一起玩。1733年,胤袐長到了17歲,雍正將他封為諴(xian,第二聲)親王。1736年雍正去世後,弘曆繼承皇位,年號乾隆,他同樣對胤袐照顧有加。
1740年,25的胤袐被任命為蒙古都統,這個職位錢多事少,可見乾隆對他的關照,後來胤袐又做過滿洲都統,還在宗人府、御書處、玉牒館等部門任過職,不管皇位如何更替,不管皇宮內發生什麼爭鬥,他一直就像一個局外人一樣安享富貴。
其實乾隆也對胤袐發過脾氣,據記載那是在1743年的時候,乾隆在宮中設宴款待宗親,按照皇家規矩,皇帝與眾人一起進食的時候,其他人一定不能在皇帝之前放下碗筷,否則就是大不敬,是對皇帝的不尊重。
但那天胤袐並沒有注意到這個規矩,乾隆還在進食的時候,他就已經先吃好放下筷子等在一旁了,乾隆見到後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於是斥責了胤袐,不過這件事過去之後,他還是對胤袐一如往常。其實這也是帝王之術的一種,帝王可以關照下面的人,但為人臣子必須恪守本分,不能壞了規矩,或許乾隆就是藉此機會提醒胤袐。
胤袐的一生無功無過,所以很多人都不熟悉這位清朝的小皇子,他歷經三朝帝王,每一位帝王都對他寵愛有加,這在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事情,或許這也與胤袐本身淡然、與世無爭的性格脫不開關係。公元1773年,胤袐在家中去世,享年58歲,諡號為「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