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家裡一塊磚,專家7塊錢買下,原是「國之瑰寶」

2019-09-26   壹號收藏




1980年夏,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城郊文化站一位齊姓文物專家下鄉考察。他走遍了大部分村莊都沒有發現任何文物,失望之餘,他走進一個農戶的院子準備休息片刻。當他坐下來,看到院子裡有很多各種各樣圖案的磚,像是漢代的花紋磚,便起身在院子裡走動,希望能有其他的發現。





在一個雞籠附近,他看到了擋住雞籠的磚頭,又大又厚很不尋常,磚頭上面的圖案非常巧妙。雖然磚頭少了三分之一,可直覺告訴他,這塊磚頭並不簡單,於是他想把磚頭拿回去做深入研究,農場主沒有答應,齊專家最後拿出7元錢買下了這塊磚。


這塊磚就是後來震驚全國的「斜索戲車漢畫像磚」,且全國僅此一件。



斜索戲車漢畫像磚

這件漢磚孤品上反映的是中國最早的雜技——險象環生的戲車表演,畫面中共有兩駕馬車,前面馬車上,面朝後站立一個藝伎,與蹲在後面馬車橫杆頂端—個小托盤上的藝伎共同拉起一根前低後高的斜索。在這條有巨大傾斜度的斜索上,一藝伎胸腰端正、頭部前傾,口中銜著一個棍狀物,雙臂優美地擺動著,她的一條腿優雅地抬起、彎曲,另一條腿直立,身軀僅靠一隻腳的腳尖支撐在斜索上,邊舞動雙臂,邊向斜索上端攀登,成為整幅畫面中的第一焦點。





前車橦杆上端橫置一木,橫木右端上一藝伎雙腳鉤木、頭朝下倒掛在橫木上,她雙臂伸展,左右手掌上各托一圓球,左手圓球上蹲一藝伎吹奏著樂器,姿態優美端莊;右手圓球上一藝伎隨音樂翩翩起舞。這個倒掛托舉者,成為畫面上第二個焦點。


畫面上還有兩個御手,前車御手凝神駕駛,後車御手卻是一心二用:一邊駕車,一邊仰頭注視斜索上的驚險。





「斜索戲車漢畫像磚」為什麼會在新野被發現呢?


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於西漢初年置縣,兩漢交替時,新都侯王莽及其子孫據此37年。漢末劉備屯兵新野7年,曾請出諸葛亮,開啟三分大業。所以,新野名門望族故里和漢代城廓建築遺蹟頗多。加之漢時厚葬成風,境內古冢墓葬星羅棋布,地下埋藏著大量珍貴的漢代文物。據初步統計,全縣共有漢代墓群和漢建築群10多處,地下漢代紋飾磚、古文字磚20000多塊,漢畫像磚2000多塊,其數量之多,堪稱「全國之最」。




《斜索戲車》漢畫像磚拓片


漢代畫像磚為何如此珍貴?


漢代畫像磚雖屬陶制工藝品,但它和漢畫像石一樣都是國之瑰寶,為研究漢代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古代特殊的燒陶工藝,使新野漢畫像磚質地優良,不易風化和腐蝕,至今仍畫面清晰,浮雕凸現,線條分明。其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對聖賢忠烈的景仰,有對神仙世界的嚮往,也有對人生歡娛的留戀。


「斜索戲車」是一塊反映漢代高超雜技藝術的模製高浮雕畫像磚,由於軟索為飛車軟索,傾斜角度較大,難度遠遠超過現代的走鋼絲技藝,堪稱漢代雜技之精粹。該畫像磚送京展出後,令眾多的現代雜技藝術家和考古學家驚嘆不已,稱它為國之瑰寶、「漢畫像磚之鄉」的明珠。


責任編輯:子曰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