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痛點、難點在哪?各方代表這樣建言

2019-10-14     樓市IN溫州
來源:溫州都市報、記者:朱斌 通訊員 葉艷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衣食住行,人生四大事。其中,尤以「住」最牽動人心。如何做好「住有所居,住有所適,住有所安」的文章,是政府部門的必修課。

近日,市政協十屆三十七次主席會議圍繞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提升開展專題協商,針對與會政協委員、智庫專家、社區居民代表的發言,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現場回應。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就此次會議的協商意見先後作出批示,肯定市政協的協商意見很有價值,建議意見將吸收到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提升方案之中。


老舊小區量大面廣,市政協調研組提五點建議

圍繞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提升開展專題協商,這是今年市政協年度重點協商課題之一。

前階段,市政協調研組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座談交流等方式,深入有關部門、各縣(市、區)和村(社區),就我市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提升的現狀和存在問題作了調研,廣泛徵求了各方面情況。

會上,市政協城建資環委主任周晨暉代表調研組彙報調研情況。近年來,隨著我市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的生活條件及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和提高。

然而,由於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早期建設的城市老舊住宅小區與我市良好的宜居環境相比相形見絀,與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相比日趨滯後,已成為當前我市城市建設中亟需改進和加強的薄弱環節。

具體表現為:建設標準低,公共配套設施不全;房屋本體和基礎設施陳舊老化;小區存在各類安全隱患;小區物業管理相對滯後。

據調查,我市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共計280個,涉及住戶9.28萬戶、涉及建築面積935萬平方米、樓棟2611棟。其中,市區合計257個,涉及住戶8.62萬戶,涉及建築面積844萬平方米,樓棟2325棟。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大量時間、資金和精力投入。雖然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比老舊小區總量,仍是杯水車薪,同時存在整治改造的標準不高、不徹底等情況,並在要素保障、統籌協調、房屋安全、後續管理等方面面臨一些困難與問題。

調研組認為,應重點把握好五大關係做好五大措施:



居民代表訴苦,智庫專家支招,職能部門現場回應

橫河南新村建於20世紀90年代,是典型的老舊住宅小區。鹿城區蒲鞋市街道橫河社區書記兼主任吳海燕表示,雖然小區近幾年陸續完成了管線的上改下、污水管網整治、燃氣管道鋪設等工作,但在小區交通微循環改造、加裝電梯、屋頂漏水、危房改造、高樹修剪、小區周邊環境整治等方面仍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她建議,政府部門在改造資金方面給予保障;在政策方面給予必要支持。最後她呼籲相關部門幫忙出出主意:如何為老舊小區引進物業,加強管理?

作為市政協智庫專家成員,市規劃信息中心主任楊介榜全程參與了此次調研活動。他認為,今年以來,國家層面頻頻釋放信號,表明已經意識到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性。我市老舊小區量大面廣,應充分利用國家層面的老舊小區改造政策,打造溫州改造模式。

他建議,應根據建設年代、標準、質量等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改造目標和實施要求,在整體上把握全市老舊小區改造的水平,實施制定「一小區一方案」。

對於現場提出的問題和建議,與會的有關部門負責人也給出回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老舊住宅小區改造主要分為拆除重建和局部改造提升等兩種方式。

前者需要根據新的建設規範和設計標準要求,重新調整和編制規劃。後者則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規劃微調並論證,滿足改造提升需求。而在加裝電梯方面,應進一步簡化環節、優化服務、更加便民。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人表示,應利用老舊小區改造的契機,對亂搭亂建現象做一次清理。特別是部分老舊小區的樓頂的確存在嚴重的滲漏現象,有的居民甚至修補多次無效。建議對需要實施「平改坡」的樓頂做統一規劃和設計。

小區基礎設施應統一整治,消除消防安全隱患。至於道路綠化問題,我市整體上雖然有提升,但市管道路好於區管道路,區管道路又好於街道社區的情況十分明顯。因此,要在社區層面建立完善的管養機制,保障經費,優化布局綠化空間。

市財政局負責人表示,上級部門對政府在老舊小區改造上的投入是有具體要求的。在資金籌措上,應爭取中央資金,堅持政府和居民自籌相結合,同時配合一定社會投入的原則。他建議,老舊小區改造應對接好城市發展規劃,科學選擇試點小區改造項目,測算改造項目整體投入情況,為今後的試點鋪開打好基礎,保障項目建設資金來源。

副市長李無文說,老舊小區是當前溫州城市建設的安全隱患之一。目前國家政策導向已從棚改轉向老舊小區改造。溫州應緊抓政策紅利,在保證居民意願的前提下,有效平衡資金,堅持政府主導,引入社會資本、整合資源,做好政策保障,全力爭取財政補助和金融支持,改善老百姓居住條件。

委員聲音

市政協常委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呂朝暉:

堅持「街道負總責、各部門配合」的責任制度

我市從1997年起就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但由於每次改造的資金所限和長效管理機制缺失,導致改造成效不顯著。建議應重點解決老舊小區建築物破損、環境髒亂差、市政設施不完善及管理機制不健全、社區治理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建議成立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作領導小組,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居民」五級聯動工作機制。堅持街道對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負總責的責任制度,各相關部門配合做好工作。

對老舊小區改造的實施範圍加以明晰,根據居民的意願和建議,提供更多實用的個性化菜單。明確改造內容,包括供水、供電、供氣、弱電(通信、有線電視)、市政道路等,以及小區範圍內的房前屋後綠化美化等改造提升項目。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應儘可能簡化流程和審批程序,落實資金撥付。由市住建局會同相關部門對各區、管委會提出的改造需求組織審查,確定下一年度項目安排和資金預算,編制改造計劃。

市政協常委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張靜:

突破難點重點,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首先應明晰改造對象和事項內容,針對我市老舊小區量多面廣的特點,分門別類、有效施策。

圍繞群眾最關注的需求、最吐槽的難點重點加以突破,將內部道路、供電照明等基礎設施,養老撫幼、便民商業、綠化停車、體育活動等服務設施,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內容,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加強頂層設計和管控,細化措施辦法,包括工作流程、申請條件、改造標準等。分區施策,合理確定改造方式,建議由住建部門對老舊小區的區域分布、用地及建築規模、建設年份、現狀建築質量進行調查分析。牽頭單位制定實施計劃,逐步開展收儲、置換等政策處理工作。

細化方案設計,按總平方案建設實施。個別小區也可根據片區人口結構、群眾生活需求等進行適老化、兒童友好型改造。

市政協常委

市設計集團副總工程師方嵐:

積極利用國家政策紅利,解決資金問題

我市核心城區仍有大量老舊住宅區,且普遍存在房屋年久失修、線路管網老化、配套設施缺失、道路系統破損等問題,影響居民正常生活。

當前制約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最大的難點是基層推進。建議確立「政府主導、街道主抓、業主主體、社區主動」的工作格局,強化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

對現有老舊住宅小區做一次全面的「體檢」,準確掌握老舊住宅小區的房屋結構等基礎數據。落實市級負責、住建牽頭、部門配合、街道實施、業主參與的工作責任,明確房屋權利人承擔房屋維修養護的主體責任。

資金保障是最基本要求。溫州在這一輪國家舊改工作中應積極主動,利用政策紅利,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建立多元投入的資金保障體系,解決改造資金問題。

市政協委員

市設計集團風景園林設計院院長吳安定:

實施「共謀共建」理念

讓群眾成為小區改造「主角」

目前我市老舊小區存在三大問題:部門和群眾參與的問題,群眾認為改造是政府的事情,而非小區和居民的意願;較為突出的民生問題,老舊小區絕大部分是單位自建房、早期的統建房和拆遷安置房等,存在基礎設施老化、安全隱患較多、配套管理落後的現狀;缺乏長效管理的問題,老舊小區居民共同參與熱情不足。

建議實施「共謀共建」的改造理念,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變「要我改」為「我要改」,調動老舊小區居民參與改造提升的主動性,讓群眾成為小區改造「主角」。

建立健全老舊住宅小區維護管理長效機制,鼓勵、指導小區引入物業服務管理或建立自治管理,使改造提升與長效管理相銜接,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相協調。

更多原創深度爆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樓市溫州」,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微信公眾號:樓市溫州(id:loushiwenzhou),戳文末擴展連結跳轉原文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Ib3yG0BMH2_cNUgQ-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