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醫生患有睡眠呼吸障礙疾病,背著呼吸機去武漢

2020-03-12     大河報洛陽新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 通訊員 張珂 文圖

2020年春節,疫情爆發,洛陽市宜陽縣中醫院呼吸科醫生陳占國和他的同事們放棄春節假期,仔細排查、練習防控操作、嚴防死守,已經半個月沒有休息。

2月9日凌晨五點,疫情命令緊急下達,陳占國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我是老黨員,就應該第一個上前線。」陳醫生裹上外套安撫驚醒的妻子,只說有急事便匆匆趕往醫院。經多方討論,陳占國入選宜陽縣赴武漢醫療隊,他立刻打電話交代姐姐和妻子,照顧患食管癌的老母親,並替他瞞住去武漢的消息。好在前一天下夜班,他才位母親送去夠吃一個月的藥,這才稍稍安心一些。他囑託妻子多多辛苦,留意還有40多天就要生產的大兒媳,瞞著老母親和外出的兒子,背上呼吸機,毅然決然走向支援湖北的路。

原來,陳占國患有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夜間容易呼吸不暢、憋醒,他需要帶著呼吸機,夜間才能休息好。「我是老黨員,就算要背著呼吸機,國家有難,我也要上前線」,評估自身身體狀況後,他毫不遲疑地出發了。

在中醫院,無論年老年少,都親切地稱陳占國醫生為「老陳」,隨和是他的代名詞。他說話風趣幽默,科室一遇上什麼事,大家第一時間就是給老陳打電話幫忙,老陳總是笑呵呵:「中,中,沒事!」老陳經常到科室加班,當科室調配不開時,他也總是站出來自願頂班。大家都知道,老陳常常是來的最早、走的最晚、操心最多的那個人。

穿上了白大褂,就要有一顆仁心,一手妙術。陳占國對自己要求嚴苛,干到老、學到老是他的座右銘。他常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鑽研醫學技術,沒有終點。他精益求精、不驕不躁,一直刻苦學習,經常翻閱專業書籍,查閱專業網站,向上級專家主動請教,積極報名參加學術會。作為老醫生,他臨床經驗豐富,對年輕人毫不吝嗇,言傳身教,帶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呼吸科醫師。對年輕人,他總是如市師長,如父兄,格外寬容。有些護士初到科室,摸不清頭緒,讓他做了很多無用功,本以為陳醫生會大發雷霆,沒想到他卻耐心溫和幫其分析,讓新入職護士提高辦事效率,掌握工作方法。提起陳占國醫生,無論是護士還是醫生,你一言、我一語,都是發自肺腑的誇讚與欽佩。

同時,他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深入鄉鎮衛生院講學、義診、查房,為基層醫院醫療水平的提高,不知疲倦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對病人,陳占國是一位值得信任、依賴的權威專家,也是親切溫厚的朋友。他總說,常將人病當己病,常將他心比我心,對患者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大雨滂沱的夜晚,一名患者疑似腦出血,陳占國放心不下,非要自己推著患者去做CT。雨幕里,他將傘傾斜向病人,雨水順著脖頸流進自己衣服里,濕透了後背,他卻全然不知……

120救護車送來病人,陪同家屬只有一個年事已高的大爺,大爺也不熟悉醫院環境,陳占國二話不說,安置他們在病房等待,跑前跑後為病人擔保費用、辦理入院手續、取片子等,患者家屬感激地拉住他的手,連聲道謝,陳占國擺擺手:「沒事,沒事,俺們當醫生的,只要病人好,比啥都強」。陳占國如果不穿白衣,在任何場合,誰都會以為他就是病人的家屬,壓血管、抬病人、推去檢查.....他總是不辭辛勞不知疲倦為病人奔走著。類似的這種小事數不勝數,因為他深深地熱愛著這份職業,幫助患者減輕病痛,緩解焦慮,他和患者家屬一樣開心,因為醫術高超,細心溫和,他和許多患者成為了朋友,竭盡全力詮釋著對生命的無限尊重。

陳占國是個稱職的好醫生,卻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76歲老母親因患食管癌,需要長期化療,母親住院時,陳占國白天照常,精神抖擻忙工作,顧不得去看母親一眼,說兩句貼心話,只有晚上,他才能到病房陪陪護母親,給母親擦洗、喂飯,常常累得坐著、站著都能打盹。但他沒有提一句困難,一個累字,所在科室同事無一人知曉,陳占國兼顧著工作和照顧母親的重任,默默地抗下了這一切。

陳占國的兒子從朋友圈才知曉父親支援湖北的消息,來不及送行,兒子難以接受、淚如雨下,母親寬慰才得以釋然。陳占國的愛人平靜地說:「 老陳就是這脾氣,自從疫情爆發,他就常說國家有難,他得去,有國才有家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Bdg0nABgx9BqZZIZe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