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蔬菜營養會流失?亞硝酸鹽會超標?上海市消保委做了專業測試

2022-04-24   中國食品安全網

原標題:冷凍蔬菜營養會流失?亞硝酸鹽會超標?上海市消保委做了專業測試

大家都知道,蔬菜營養價值豐富,多吃蔬菜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不過新鮮蔬菜保存時間較短,於是有些消費者選擇將蔬菜處理一下放在冰箱冷凍起來,方便下次食用。對此,有消費者質疑,冷凍蔬菜營養會流失嗎?會不會像剩菜一樣產生亞硝酸鹽?

對於這個問題,近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開展了相關測試。結果顯示,冷凍蔬菜和新鮮的蔬菜營養差別並不大,亞硝酸鹽含量差不多。

上海市消保委選取部分冷凍蔬菜進行試驗

圖片來源:上海市消保委

上海市消保委測試

1、冷凍蔬菜和新鮮蔬菜,哪種更有營養?

上海市消保委選取了超市裡售賣的冷凍青豆、毛豆和速凍西蘭花、胡蘿蔔、薺菜以及菜場裡相應的新鮮蔬菜,送往上海源本食品質量檢驗有限公司(上海市營養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站)進行了檢測。

通過檢測冷凍蔬菜和新鮮蔬菜的維C含量,結果發現冷凍青豆和毛豆與新鮮的維C含量差別並不大。

而速凍西蘭花和薺菜餡與較新鮮的相比,維C少一些,這要考慮到在生產過程中,蔬菜被切開後,維C會加速氧化。

新鮮蔬菜與冷凍蔬菜維生素C含量對比

圖片來源:上海市消保委

實際上,蔬菜從被採摘下來開始,營養就在持續流失,洗、切會加速營養流失,但冷凍可以減緩營養流失。鑒於新鮮蔬菜在烹飪前會先經歷洗、切等處理,所以整體來看冷凍對蔬菜營養流失影響並不大。

2、冷凍蔬菜會有更多的亞硝酸鹽嗎?

除了擔心冷凍蔬菜營養價值有所流失,有人擔心冷凍蔬菜一直放冰箱裡會產生更多的亞硝酸鹽,就像剩菜一樣。上海市消保委同時測了冷凍蔬菜和新鮮蔬菜後才發現,結果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

新鮮蔬菜與冷凍蔬菜亞硝酸鹽含量對比

圖片來源:上海市消保委

冷凍蔬菜和新鮮的亞硝酸鹽含量差不多,是因為亞硝酸鹽的升高需要依靠細菌,而冷凍蔬菜經過加工處理和低溫儲存,就像把蔬菜「凍齡」了一樣。

測試結果顯示,冷凍對蔬菜的影響並不大,蔬菜的差異還是主要來源於產地、加工工藝、儲存環境和時長等。

什麼是冷凍蔬菜?

說起冷凍蔬菜,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超市裡的冷凍區有各種各樣分裝的冷凍蔬菜,如豌豆、西蘭花、玉米粒、胡蘿蔔片等。冷凍蔬菜是一種速凍食品,它是把西蘭花、菠菜、蘆筍、口蘑等新鮮蔬菜經過清洗、漂燙、切配、冷卻等加工處理後,再通過先進低溫設備急速冷凍。

有人認為冷凍蔬菜營養很低,事實上,它們可能比有些新鮮蔬菜營養價值還高。原因在於,蔬菜採摘後,依然會進行呼吸作用,消耗內部的營養。而且在進入超市、蔬果市場之前,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輸,不可避免的會因呼吸作用造成營養損失。

冷凍蔬菜一般選用當季的新鮮蔬菜進行加工,經燙漂加熱後馬上急速冷凍,並保存在零下18℃條件下。在這個溫度下,蔬菜的呼吸作用幾乎停滯,細菌等微生物也無法生長繁殖,反而有利於保留營養。研究表明,冷凍蔬菜雖然會損失一點水溶性的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但膳食纖維、礦物質、類胡蘿蔔素、維生素E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自己在家冷凍蔬菜行不行?

自己在家也可以做一些冷凍蔬菜,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選擇一些適合冷凍的蔬菜,比如豌豆、玉米、西藍花、胡蘿蔔、花椰菜、洋蔥、南瓜等,這些是比較穩定的。番茄、黃瓜、茄子等水分多的蔬菜在解凍、烹飪時會變軟,所以不推薦。

第二:冷凍之前先焯水。將蔬菜改刀成適合烹調的形狀後焯水,一定要在水達到100℃沸點時下鍋,一方面可以殺死細菌,另一方面可以讓蔬菜的色澤更好。通過漂燙來破壞蔬菜里的氧化酶的活性,阻止氧化酶對葉綠素進行破壞,也就不容易產生異味了(尤其是西藍花之類的容易產生特殊氣味的)。

第三:焯水後要瀝干,建議按照每次所需的量分裝存放,避免反覆解凍、冷凍帶來安全隱患。

第四:不要冷凍時間太久,儘量兩個月內吃完。

冷凍蔬菜如何解凍更安全?

有人喜歡把冷凍食物浸泡在熱水裡,這樣雖然解凍速度快,但會在化凍時破壞細胞結構,使食物中的脂肪提前跑出來,影響食物的營養和口感。

還有人喜歡把食物浸泡在自來水中解凍,這樣也容易造成營養損失,破壞食物口感,並導致微生物滋生。

將食物放在室溫下解凍的方法也不科學。大多數致病菌在5℃—60℃環境中大量繁殖,且室溫解凍通常需要2小時以上,這樣就給了細菌充分的生長機會。

推薦兩種保留更多營養且安全的解凍方法:

提前放在冷藏室化凍

把要解凍的食物提前從冷凍室取出,用保鮮盒或保鮮袋裝好後,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下層,化凍後即可用來烹調。這種方法唯一的缺點是耗時比較久。

用微波爐解凍

如果著急烹飪,可用微波爐,幾分鐘就可完成解凍,微波解凍是從食物內部加熱,解凍時間短,營養損失較小。但微波解凍時溫度設置不能過高,否則會引起蛋白質變性與水分流失。

同時,待解凍食材形狀儘量要規則,最好是扁平狀,這樣受熱更為均勻。

來源:上海市消保委、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