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悲喜各不同

2023-07-15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長安三萬里,悲喜各不同

本文作者:川美眉

觀摩《長安三萬里》追光動畫電影,我被近三個小時的故事內容和精美的畫面所吸引。這追光動畫的效果如此美妙,那山那水那人是真實的嗎?是的,李白杜甫高適三人的情誼如此深厚,同時代的王維、杜牧、王昌齡、賀知章、崔顥、孟浩然等詩人們才情詩意千年流轉到今,輝映著大唐的半壁江山,令人震撼

故事以高適棄守雲山城為開端,天子派程公公來督戰,揚言有必要時可立斬不作為的將領節度使你,以聖意威懾之。然老年高適已看淡生死,他不疾不徐地和欽差大臣聊起這一生的起起落落,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李白、杜甫等才子佳人們。

隨著他對李白的回憶,壯美富庶的大唐盛景,如清明上河圖那般鋪展開來。然而 ,流光溢彩的盛唐時節,爆發了「安史之亂」吐蕃入侵等棘手事件。百姓年年征戰,苦不堪言。「戰士軍前半身死,美人帳下猶歌舞」,「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這些高適寫在《燕歌行》里的邊寨詩句,令那些歷史的塵埃又浮現在觀眾面前。這些有史可考的歷史,見證了大唐由勝轉衰的轉折。

其間穿插了李白、杜甫、高適三人的深厚情誼,以及李白這樣有曠世奇才卻鬱郁不得志,縱情酒色,沉湎胡姬艷女的生活場景。邊寨詩人高適三次與李白相會又不得不分手,大丈夫當取功名為重。最後畫面一轉,演繹了高適利用計謀巧妙奪回雲山城的故事。

整個故事體現出了唐代詩人們的豪情壯志以及唐詩百轉千回的經典魅力,通過對高適一生經歷的描述,我才更加深入了解了高適是個什麼樣的人。原先只是停留在他是邊寨詩人的層面,現在知道了他是大唐才情詩人里官階最高之人,做到了淮南節度使、刑部侍郎、渤海縣侯。

如果說李白是大唐詩歌的巔峰,被稱為謫仙人,那麼高適就是人生逆襲的典範。《舊唐書》稱讚高適「政存寬簡,吏民便之」。正是對高適恰如其分的評價。

永泰元年,高適病逝,享年62歲。贊曰「慷慨悲歌,臨風懷古。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那麼,李白才情蓋世,曾經得到唐玄宗賞識,擔任翰林學士,僅此而已。為何一生也沒見有什麼卓著的建樹。電影里說他是商人之後,那個時代商人遭貶,社會地位最低,他想求取功名,靠正常的科舉考第還無門,他必須有頭有臉的權威人士舉薦。可是李白這樣的天馬行空桀驁不馴,「不肯催眉折腰事權貴的性格,他會委身於誰呢,他無論在美女如雲歌舞翩遷的小城揚州,還是今武漢」白雲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還是在美輪美奐氣貫長虹的長安,他都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不屑做誰的跟班侍從,他只做我自己,哪怕身陷煙花柳巷,甚至入贅女婿,也不改李太白初衷。

在長安,他和高適一起,他讓好友路邊等他一會兒,他拿著手裡的文章去拜訪某名人,結果門剛敲開,就被推搡出來「去去去,你個商人之子賤民!」其實呢,有人考證李白是官宦之子,是「涼武昭王九代孫也」,我查了度娘結論同此,顯然這是此片的硬傷。但是唐宋諸代確有抑商重農之風氣,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影片塑造的兩男主李白、高適一喜一悲,或曰喜悲交集。李白一生放浪形骸,沉湎酒色,美姬艷舞,浪跡天涯,隨心所欲,看起來「喜」,實則報國無門,內心悲不可言。你看《將近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悲乎,蹉跎半生,啥也不是。空有一生抱負,然則被權貴讒毀,排擠出京,只能浪跡天涯。

高適呢,少年讀書小笨,不曾及第,但一生內斂,循規蹈矩,半百之後倒憑藉高氏槍法,家傳武道走上了仕途,官職刑部侍郎,堪稱高位了。但他開心了麼?沒有:《燕歌行》「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簪應啼別離後」,「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丈夫在前線打仗,珠淚紛落妻獨泣。你有看見麼沙場征戰多慘苦,至今還記得那李將軍。

李高友誼持續了一生,兩相交好,一文一武,本來可以憑藉「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放異彩。終因朝廷腐敗,聖上聽信讒言,他們蹦噠了一生,殊途同歸,都遭貶,都歿於62歲。

李白晚年站錯隊,捲入永王之亂,流放夜郎,輾轉到達當塗縣令李陽冰之家卒於762年12月。

廣德二年一月嚴武擊破困在山中七萬吐蕃軍,郭子儀收復長安。高適疑兵之計為破吐蕃雖然立功,回到長安仍然被貶。不過很快又升為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兩年後高適去世,與他一生的朋友享年同歲。

如此追光動畫大片,豆瓣評分高達8.1,好評如潮。將大唐四海朝歸九州騰的壯美盛景,詩人縱情詩酒的豪情壯志,文化群象波瀾壯闊的畫卷,融於電影各處細節之中,實為恢弘氣度的大手筆,在我所看過的動畫片領域,堪稱頂流不為過吧。

電影有兩處特別讓人動容:一是李白帶著醉意吟出《將進酒》,他裹挾著高適、岑夫子、丹丘生等人,突然一齊駕著仙鶴扶搖直上飛越了銀河,這個頗為浪漫主義的瑰麗的想像太酷了,這符合李白浪漫主義詩人的標籤,將實時與想像交融,開啟了穿越時空的「唐代詩友會」,令我驚奇、讚賞萬分。

二是高適在功成名就後,告別黃鶴樓,他對書僮說的那番話「只要黃鶴樓的詩還在,黃鶴樓就在」,「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這是中國式的浪漫,寄託了華夏文人墨客對這片土地真誠的愛和美好的終極理想。我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他們太可愛了。我想起了老詩人艾青在28歲時寫出的名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長安三萬里》是一段充滿驕傲與夢想的歲月,以李白杜甫高適所代表的詩人還有吳道子畫家,這些才華橫溢的文人按今天的話來說,他們是有風骨有理想有抱負的文化人。他們所有超越時空的洒脫,都是在中國文化的詩意和痛苦裡孕育的。李白曾經希望以道家的出世來面對世俗入世的苦難與困惑,然而不成。

人間有路嗎?大唐有救嗎?理想與現實的碰撞,我們今天仍然有類似的叩問,歷史會回答。

因此,此電影感動了很多人 。

投稿、合作、加入讀者群

我們在百家號、頭條號、企鵝號、搜狐、知乎、簡書亦有入駐,敬請關注。

我們的作者來自山川河海,因對電影共同的熱愛而聚在一起,在業餘時間堅持原創寫作,堅持每天更新。希望你喜歡我們的文字,喜歡我們分享的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9e05d04ac88eba5f8421d9d2ef21c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