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造車芯,直面吉利、避開比亞迪

2022-03-03   英才雜誌

本文作者 | 顧天嬌

從去年起汽車晶片的漲價潮就一直不曾平息。據上海賽格電子市場的商戶透露,意法半導體生產的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的核心晶片STL9369,短短一年,價格從20元左右漲到了2800元。

翻幾十倍甚至百倍的「神話」在汽車晶片身上並不鮮見。

近期晶片巨頭英飛凌公開數據,公司2022年積壓訂單總價值達310億歐元,超2022年130億歐元收入預測2倍有餘。這310億歐元訂單中,預計80%會在2022年交付,2022年全年產能依然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尤其是在汽車領域。

量價齊升帶來的美好的「錢景」使得汽車晶片一躍成為資本追逐的目標,這也吸引了正在摸索第二增長曲線的中興通訊(000063.SZ)的關注。

如今,在汽車業務方面,中興通訊已成立汽車電子產品線,布局並開發車規SoC晶片,並與一汽集團、上汽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立聯合創新中心。車規SoC晶片價值如何?中興通訊又能否藉此實現成長?

如何解決主業失衡

業務發展進入新階段,尋求高成長、厚利潤的增長極

「低調」了多年的中興通訊再次展露鋒芒。

1月29日,中興通訊公告,其2021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65億元-72億元,同比增長53%-69%。即使最終核算業績落在低區間,65億的歸母凈利潤也已創下近五年新高。

中興通訊的三大塊業務中,為運營商提供無線接入、有線接入、核心網等技術和產品解決方案的運營商業務占利潤比重最大,達到70%-80%;主做智慧型手機、家庭信息終端的消費者業務,以及為政府企業提供基於「通訊網絡、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產品信息化解決方案的政企業務此消彼長,占比均維持在7%-15%。

雖然消費者業務和政企業務在2021年上半年扛起大旗,帶動中興通訊營收增長12%,但這兩個業務毛利率都是下降狀態,反倒是營收微增0.23%的運營商業務,因營業成本降低近20億,使得毛利率增長6.47個百分點,帶動了中興通訊利潤的增長。

高增長的業務毛利率降低,高毛利率的業務增長卻放緩,這種「失衡」使得中興通訊業績爆發的同時並不輕鬆。

另外,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中興通訊毛利率分別為37.11%、31.61%、36.82%;凈利率分別為6.37%、4.65%、7.38%,個位數的凈利率也使得它長期被質疑「科技含金量」。

為此,中興通訊每年重金投入研發,一方面維持已有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在尋求新的增長點。2018-2020年,中興通訊在研發上分別投入109億、125億、148億,占營收比重從12.75%增至14.59%,與此同時研發人員數量也從2.59萬人增至3.17萬人,增幅達22%。

到了2021年,中興通訊在元宇宙、新能源等「時髦」領域都不乏探索。智能汽車市場更是憑藉廣闊的市場空間、成熟的介入時機成為了中興通訊的目標,而汽車晶片正是合適的切入點之一。

從自身角度考慮,中興通訊在晶片領域並非「新兵」,反而具有超過25年的研發歷史。截至2021年6月,公司擁有晶片專利申請近4400件,授權的晶片專利約1950件。同時,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2022年1月版《汽車晶片推廣應用推薦目錄》中,中興通訊的兩款車規級模組產品已順利入圍。

在此基礎上,中興通訊著手研發車規級SoC晶片,顯然是有備而來。

抓緊智能汽車風口

軟硬結合,前瞻布局

一輛智能汽車上用到的晶片包括傳感器晶片(CMOS、TPMS)、功率半導體(MOSFET、IGBT)、存儲晶片(DRAM、NAND、Nor Flash)、運算控制晶片(MCU、SOC)等。

其中,MCU以控制指令運算為主,算力較弱,而SoC晶片以智能運算為主,算力更強。

這一區別主要由其結構決定,MCU又稱單片機,是晶片級晶片,一般只包含CPU這一個處理器單元,它往往集成了CPU、存儲晶片和接口單元;SoC則是系統級晶片,一般包含多個處理器單元,比如可集成CPU、GPU、DSP、NPU、存儲晶片和接口單元等。

近年我們看到車用MCU價格飆升,這是因為MCU應用場景非常多,簡單的比如風扇、空調、雨刷、天窗、車窗、座椅、門鎖等,複雜的比如智能儀錶板、多媒體信息系統、動力總成系統、輔助駕駛等都需要用到MCU。由此也引得不少晶片廠商如比亞迪半導體、兆易創新、晶豐明源、芯海科技等加碼,另有美的等家電企業跨界布局。

不過,相較傳統MCU主控方案,SoC不僅在功耗上具有明顯優勢,性能上也更能滿足智能終端設備的演進趨勢,比如日益增長的音視頻處理能力、AI處理能力等。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能夠更好地運算處理數據、實現自動駕駛功能的SoC或將取代部分MCU方案。

相比車規MCU入局者眾的熱鬧景象,國內做車規SoC的企業並不多。走在前面的主要是吉利汽車旗下的芯擎科技。在2021年11月,吉利公布了自主研發的智能座艙晶片SE1000,這是一顆7nm製程的車規級SoC晶片,據悉可與高通驍龍8155一較高下。吉利方面表示,該晶片在完成車規級認證之後,2022年就可量產。之後還將推出5nm製程的車載一體化超算平台晶片和高算力自動駕駛晶片,算力能達到256TOPS,在實現L3 級智能駕駛的基礎上,實現「算力可拓展」,滿足更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算力需求。

因此,選擇車規SoC做為切入汽車領域的基礎,對於中興通訊來說,既站在了未來的趨勢上,又避開了激烈的競爭,可謂「一石二鳥」。

除此之外,中興通訊還將在車用基礎軟硬體平台、智能駕駛算法、車路協同的智能網聯產品等產品上發力。從底層晶片到中層軟體、再到上層產品,中興通訊看上去野心勃勃,它能否在下一個智能汽車時代獲得突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