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他死了,日本政壇最反動的石原慎太郎之死,會改變日本嗎
石原慎太郎
每年新年,日本人總要給中國人一些「驚喜」。去年是日本著名配音演員茅野愛衣本性暴露,大年三十去靖國神社拜鬼,被愛國網友稱為「茅廁拜鬼」。今年大年初一則是日本右翼大佬級人物、反華最積極、拜靖國跟拜他親祖宗一樣的石原慎太郎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石原慎太郎是挑動日本侵略釣魚島的罪魁禍首,他憑一己之力,強行將中日政界擱置的釣魚島爭端拿上檯面,促使中國積極維護釣魚島主權,也促使日本社會全面右轉。咱們今天就來聊聊石原慎太郎的一生。
神社
一、石原慎太郎其人
石原慎太郎,出生於日本積極侵華的1932年。在軍國主義、侵華氛圍濃厚的20世紀30年代中成長起來的他,對侵略中國、右翼思想耳濡目染,養成了極端反動的人格。舊日本滅亡後,雖然美國對日本進行了民主化改革,但並不徹底,日本的右翼土壤並沒有被清理乾淨。
1952年,石原考入一橋大學,在大學時期,他就積極參與政治活動。1954年,他發表了人生處女作《灰色的教室》。該作品受到當時文人的好評,在文學創作領域他開始嶄露頭角。此後石原開始頻繁發布大作,憑藉《太陽的季節》一文他獲得了「芥川文學獎」(地位類似中國的「魯迅文學獎」)。可以說石原也是個文豪。
《太陽的季節》發揚了日本傳統藝能,以色情、暴力和犯罪為主題。其內容創作上特別像中國的《金瓶梅》和日本的《源氏物語》。該作主人公是一個叫津川龍哉的青年,其生平、性格和事跡特別像西門慶、光源氏。
龍哉
津川是個混混,整日遊手好閒,又沉溺女色,經常糾集狐朋狗友在女學生上下學路上搶劫她們。津川和一個叫英子的女生交往、發生關係,但同時津川又頻繁出入色情場所,和妓女們鬼混。當津川玩膩了英子,果斷以5000日元的價格將英子賣給自己的哥哥。可以說龍哉就是個人渣。
英子
對該小說的評價,當時的日本呈兩極分化。石原自己說小說展現了戰後50年代日本在經濟騰飛之時,一般青年的迷茫和墮落,是抨擊社會的作品。但該小說是個18禁的小說,它肯定無限制的、突破倫理道德的「適合於動物的那種情操」(小說原話)。因為該小說存在大量的色情低俗內容,所以當時有大量的日本當紅作家批評該作是「極簡單的惡作劇文學,好似只要破壞良風美俗,就是新文學」,佐藤春夫甚至為了抗議給石原頒獎而辭去了芥川獎評委會委員的職務。但更多的無知群眾卻稱讚石原為「年輕一代的旗手」,甚至日本還拍了同名電視劇、電影。
二、從色情小說作家到右翼政客
20世紀60年代,「文豪」石原開始轉型走向政界。憑藉過去寫作留下的社會名聲,加上有一定的財富,石原在選舉中一帆風順。1968年,他就成了自民黨的國會議員,自1999年起連續三屆當選東京都知事(類似北京市長),直到2012年10月他主動辭職。辭職前後,他組建右翼政黨太陽黨,後改組併合並其他勢力,組成維新會。該黨在當時詭譎多變的日本政局中,大有突破日本傳統兩黨格局(自民黨、社會黨),成為新興第三黨的趨勢。石原也成了日本公認的右翼頂點、大佬級人物,其地位類似於戰前日本的右翼導師北一輝、大川周明。
北一輝
石原的右翼本性真正暴露於1973年。這年7月,石原以歃血為盟的方式在自民黨內組建了自己的小團體青嵐會,其目的是反對田中角榮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動陸台「兩個中國」,維持日「台」關係,鼓吹復活日本軍隊,讚揚納粹主義。他把共產主義叫做「敵人」,稱讚納粹分子是「最崇高的人物」、希特勒是「啟蒙政治家」。
今天說日本右翼,最大的特性就是狗仗人勢,依靠「義父」美國的幫助,奴顏婢膝般地反華,以向美國表忠心。但石原比今天這些「廢物」右翼更右翼。石原最著名的就是說「不」三部曲。1988年,石原和索尼老闆盛田昭夫合著了《日本可以說「不」》;1990年,石原出版了《日本還要說「不」》;1991年,又出版了《日本堅決說「不」》。這三本書堪稱現代日本的右翼聖典,在辯解日本侵略、屠殺罪行之上,突出宣傳日本要拋棄小國意識,批評當時日本對美的「軟弱外交」,公開向美國「宣戰」,要向美國說「不」。可以說當時石原反對的主要對象是美國,兼職反華。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崛起,加上美國《廣場協定》狠狠地教育了日本做人,由此石原的矛頭從主要反美轉向了主要反華。
說「不」三部曲
三、反華的頂點
石原反華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拜鬼。臭名昭著的靖國神社自1978年起,每年會舉行兩次「祭祀」,以祭祀日本諸戰犯。石原拜靖國比拜他家祖宗都積極,每年的祭祀都要參加,從無缺席。自小泉純一郎2001年首開以現任首相身份拜鬼之後,石原不僅替小泉張目,更是以刊登新聞報紙的方式上書天皇,跪求天皇拜鬼。
今天的日本軍國主義餘孽
二是反人類,否認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是世界公認的反人類罪行,但2004年東京都知事石原公開發布聲明,說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的謊言」;東京市政府通過了否認南京大屠殺、美化侵略的《新歷史教科書》的審定,自此《新歷史教科書》登堂入室、公開銷售,成為日本學校官方指定教科書之一。
右翼教科書
三是懷念神風。神風隊是日本最後的瘋狂。二戰結束前,日本軍部讓日本新手飛行員以自殺撞機的方式攻擊盟軍。石原特別感念這些神風隊,所以2005年由他主導,創作了右翼歷史片《吾為君亡》,將那些被日本軍國主義洗腦的神風隊員美化為「英雄」,宣傳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
四是宣傳中國威脅論。自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不斷發展,日本右翼特別擔心崛起的中國會清算日本的戰爭罪行,所以日本右翼中的「有識之士」搶先提出了「中國威脅論」,力圖將發展中的中國圍堵、扼殺。2005年6月,中國核潛艇彈道飛彈試驗成功,中國國防力量更加強大。當月石原在華盛頓提出了中國提升國防力量的行為比美蘇冷戰更可怕,「東亞現在置身於緊張危險」,主張「父子」聯合反華。2012年,石原訪美又提出了為防止中國「威脅」,要分割中國,策動「台獨」的言論。
強大的中國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四、釣魚島問題的始作俑者
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中國官方有清晰的表述,日本著名史學家、為數不多的客觀史學代表井上清先生在其大作《釣魚島:歷史與主權》中也已經將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論述得非常清楚。那麼挑動釣魚島問題,進而引發中日關係全面崩潰的原點在哪裡呢?
其實就是石原慎太郎的一己之力。
井上清先生的仗義執言
在中日關係正常化的七八十年代,毛主席、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和日本領導人達成了默契,中國「擱置」了釣魚島爭端。但到了2012年,已經是維新會頭目的東京都知事石原,為了在當年的競選中獲得日本選民支持,以強硬態度發布了所謂的釣魚島「國有化」提案。當年4月,石原以東京都的名義向不知道哪找來的釣魚島「島主」栗原弘行購買了釣魚島。隨後日本政府人員公開登上釣魚島,引發中國全面反制。接著在石原引導下,日本民間右翼勢力紛紛跳出來,以反華為口號,挑動日本民族主義,由此日本右翼勢力暴漲,日本右翼大面積復活、反華成了此後日本的主色調。至此中日關係全面冷淡,直到今天。可以說,石原是憑藉一己之力,全面扭轉了中日關係。
石原慎太郎
文史君說
今天日本政局不斷右轉,雖然這不是一個人能辦到的,但石原慎太郎無疑在日本右轉的道路上出力甚多,其地位甚至可以和日本法西斯精神導師北一輝並駕齊驅。今天日本不斷試探中國底線、不斷否認歷史,日本的右翼已經無法遏制,石原慎太郎之死,如同北一輝之死,不會對日本造成任何改變。
參考文獻
胡運哲:《石原慎太郎與冷戰後日本的民族主義》,東北師大碩士論文2010年。
蔣豐:《日本地方政治勢力干擾中日關係》,《黨政論壇》,2012年第10期。
藍泰凱:《石原慎太郎:從右翼作家到反華急先鋒》,《貴陽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