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嚴重失算,俄羅斯剛熬出頭,2個好朋友的背刺,馬上就來了

2024-01-12   科羅廖夫

原標題:普京嚴重失算,俄羅斯剛熬出頭,2個好朋友的背刺,馬上就來了

路透社日前報道稱,在沙特下調部分石油價格後,印度作為俄羅斯石油的最大進口國,目前已經大幅減少了對俄羅斯石油的採購量,並開始轉而增購沙特石油。

印度方面相關人士表示,他們之所以開始購買沙特石油,減少俄油的進口,一是因為在購買俄羅斯石油時,經常會出現無法付款的問題;二是俄羅斯方面給出的折扣不夠了,價格方面相較於沙特石油,已經不具備吸引力。目前兩家印度國有石油公司已經在和沙特進行磋商,希望2月份從後者再額外進口100萬桶石油。

數據顯示,去年12月是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最少的一個月,而且今年1月的進口量還將進一步下跌。

先說付款問題,這是個老問題了,一直都存在。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根源在於俄羅斯與印度之間的雙邊貿易,很多是以本幣來結算的,也就是印度用盧比去買俄羅斯的石油。然而現在問題在於,俄羅斯手裡的盧比太多了,只能在印度花,在國際市場上花不出去。而就算在印度花,印度也沒有多少東西值得俄羅斯進口的。

然後是價格問題,這才是關鍵。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為了彌補能源財政的缺口,在石油進口方面給印度提供了很大的折扣。但問題在於現在沙特石油降價後,俄羅斯的石油價格缺乏競爭力了。

本月初,印度石油部長普里表示,印度之所以減少對俄石油的進口,主要是俄羅斯的價格缺乏吸引力。他甚至直言不諱地說道:「如果俄羅斯不給我們提供一個好的折扣,我們為什麼要從他們那裡購買?」

說白了,就是印度嫌俄羅斯的折扣力度不夠大了。但這還真怪不了俄羅斯,主要是沙特的降價太過突然,打了俄羅斯一個措手不及。

不久前,沙特下調了部分石油產品價格,將2月份對亞洲地區出售的石油價格每桶下調2美元,創下了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的最低價格紀錄。

毫不誇張地說,沙特現在降低石油價格,以及莫迪政府減少俄油進口,都算是某種程度上對俄羅斯的「背刺」。去年4月,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成員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對外宣布自願減產石油產量,以提高石油價格。而作為兩個知道國家,俄羅斯和沙特去年的減產非常積極。

當時,兩國代表宣布,自願將各自每日50萬桶的減產幅度延長至2024年底。後來,沙特又在此基礎上額外減產每日100萬桶,俄羅斯則宣布自願減產每日30萬桶。

只不過,當初說好的一起減產抬價,如今沙特卻堅持不下去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等非歐佩克+國家趁著沙特、俄羅斯等國減產的機會,大幅增加石油出口量,而且價格優惠,甚至導致目前市場供遠大於求。

「大難臨頭各自飛」,面對沙特的突然「背刺」,俄羅斯內心估計在想:當初說好了一起減產,一起抬高石油價格,結果沙特現在丟下自己先跑了,突然宣布降低石油價格,這樣的辦事風格未免也有點太不厚道了。

要知道,去年12月的時候,普京才訪問過一趟沙特,跟沙特王儲本·薩勒曼談笑風生。在會晤期間,雙方同意擴大兩國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合作,以支持兩國的「共同利益」。至於這個「共同利益」,其實指的就是繼續堅持石油減產,從而抬高價格。可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沙特就打了俄羅斯一個措手不及,自己先提前下調石油出口價格了。

按照克里姆林宮的打算,他們希望通過跟沙特一起持續的減產,來繼續抬高國際石油價格,進而增加自己的能源收入,緩解軍費上漲帶來的財政壓力。

但人算不如天算,隨著沙特突然的降價,俄羅斯想要保住自己在印度市場上的份額,他們恐怕也要選擇降價,要比沙特的價格還要低,否則就沒有什麼競爭力了。而當初說好的一起減產,估計今年也有可能堅持不下去了——實際上,其他歐佩克+國家本身就沒有完全履行減產義務,很多承諾的減產根本就沒有執行。

總的來說,印度現在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進口,轉而尋求增購沙特石油,這一點其實很正常,俄羅斯也怨不得誰,這就是殘酷的市場規律。至於沙特,別看他們與俄羅斯關係緊密,但真在實打實的利益面前,他們也是要動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