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風電機剛創造日發電量世界紀錄,我國更大風電機又下線了
風力發電是當今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能源生產方式之一,而伴隨著風電快速增長的是越來越大的風電機組。今年12月21日,安裝在我國福建平潭海上風電場的一台16兆瓦的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它曾經創造的單機日發電量的世界紀錄,在一天時間內(24小時)發電38.72萬度(千瓦時),足夠同時供給17萬人的生活用電。
這台16兆瓦的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由金風科技和中國三峽聯合打造,2023年7月剛投運,正是目前已投用的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它的主機機艙的輪轂中心高度為152米,比50層樓的高度還要高一些。而機艙重量則高達413噸,相當於260多輛普通家用轎車的重量,而裡面的發電機組重達385噸。
如此巨大的風電機,它的葉片當然也非常巨大,也說明它的葉片將會特別長,其每隻葉片長達123米,相當於41層樓的高度了;機主葉片的表面積超過了1000平方米,或者說比一畝半地還大;葉片根部直徑則超過了5米,比長征五號火箭的芯級還粗。雖然使用的是碳纖維輕質材料,但單個葉片的重量仍然超過了54噸,比4輛卡車還重了。
這颱風電機組葉輪旋轉時直徑達到了252米,掃風面積更是驚人,有5萬平方米,相當於75畝地或者7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
如此巨大的風電機,發電能力當然也會特彆強,它每秒就可發電約4.5度,葉輪每轉一圈可發電34.2度,每分鐘可旋轉8~11圈,平均可發電268度左右,每小時發電超過1.6萬度,單日發電量超過38萬度,每年平均可發電6600多萬度。相比燃煤火電站每年可節約標準燃煤約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噸。
這個創紀錄的風力發電的消息公布後不久,便又有消息稱我國更大的海上風電機組要安裝了。據環球網等媒體報道,我國自主研製的全球最大單體容量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海鷹」平台已經下線,接下來它將很快建造完畢並投入商業運營。
這裡的「海鷹」平台指的是「海鷹」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它由運達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製,單體容量為16兆瓦至18兆瓦,比上面所講的已經投用的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規模更大,又是一台大國重器。
不過還沒有公開資料顯示這種機組的規模到底有多大,但有說法稱它將搭載超140米長的葉片,其葉輪直徑達280多米,最大掃風面積超6.6萬平方米,相當於9個足球場大小。
它的發電能力當然也會更強,這種機組在設計上突破了海上機組一體化、「風浪流」耦合控制、抗颱風策略等關鍵技術,這種設計可以有效降低支撐結構總體工程量,具有更高的發電性能、更低的度電成本和更好的環境適應性。
而且這種海上風電機組和上述所講的16兆瓦風電機組並不相同,它是深海海上風電機,是在水深超過60米的海域中使用的。
目前全球海上風電場多位於淺海區域,深海風電場有待開發,是極具開發潛力的風電能源產地。在淺海風電場中,風電機是被固定在海底的,而在深海風電場中的風電機是漂浮式的,可以漂浮在海面上隨風浪移動,但是這個漂浮平台也會被幾根錨索固定在海底。
而且海上漂浮式風電平台還可以開展海中網箱養殖業,我國也有企業進行著這方面的試驗,2023年10月份,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國能共享號」平台在福建莆田南日島海上風電場水域「落戶」,代表著深遠海漂浮式風電與漁業養殖一體化設計概念在世界範圍內的首次創新實踐。
所以,這種16~18兆瓦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不但發電能力更強,還有開展養殖業的潛力,有望進一步助力開發我國的新能源和海洋養殖產業。
消息來源:環球網12月31日報道《全球最大,中國自主研製單體最大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