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衛中
繼此前《喜人奇妙夜》《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以及《喜劇之王單口季》多部喜劇類綜藝的「輪番轟炸」之後,日前騰訊視頻上線的《喜劇大會》沒有顯露出疲態,播出當日就登上網絡綜藝節目熱度第一。尤其是話題和關注度呈現出圈現象,如「短視頻與倍速觀劇」等話題相繼登上熱搜高位,引髮網友熱議。
喜劇為觀眾帶來情緒價值,而優秀的作品更能讓觀眾產生思考。儘管《喜劇大會》開播後褒貶不一,但其精準的議題設置引發了觀眾的思考和討論,這就足以促使業內思考:這檔節目做對了什麼?
在歡笑中「冒犯」,促成觀眾深刻反思
《喜劇大會》主題曲中的一句歌詞這樣說:「沒梗的世界處處是荒野。」「梗」為觀眾帶來歡樂,「梗」自身也源於生活。對於《喜劇大會》開播所展現的熱度,有評論認為這些作品受歡迎的共性在於,它將普通人的煩惱、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但被忽略的小事、社會的不良現象等素材,通過解構、自嘲的方式進行呈現,在荒誕的表象之下呈現出創作者思考的深度。
被一部喜劇作品「罵了」,還要笑著鼓掌「罵得好」——在嘉賓大張偉看來,這才是優秀喜劇的特質。大寶的作品《電影消亡史》將故事背景設置在100年以後,觀眾跟隨去電影學院面試的小帥的視角,見證了電影「進化」到只有短視頻的荒謬時代。在那個8分鐘電影屬於「鴻篇巨著」的未來時代,小帥因為立志於拍攝90分鐘的電影而被視為異類,他絕望地反問考官:「角色的姓名、情緒、台詞都不需要了嗎?」然而,略帶諷刺的是,小帥本人極其嫻熟地回答考題:「男人叫小帥、女人叫小美、壞人是喪彪、無關路人是『小卡拉米』、執法機構統稱『佛波勒』……」不經意間透露出奮力抨擊短視頻吸血電影現象的小帥本人,也是速讀電影的用戶人群之一。實際上,速讀電影之所以泛濫,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觀眾對此類作品樂此不疲。而《電影消亡史》和風細雨式地對觀眾人群的警示或者「冒犯」,讓觀眾在歡笑中接受了創作者的「意見輸出」。大張偉用他鮮明的個人特徵的語言評價:「笑完之後你就罵自個兒,我怎麼這樣啊?然後問題就在於你還愛看。」另一位嘉賓郭麒麟也反省到,對於觀眾倍速看劇、速讀電影的現象,作為演藝從業者也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做個人吧!」李飛作品《人工智慧之死》最後的一句雙關語讓觀眾沸騰了,有彈幕回應:「罵得好,以後我確實得『做個人』。」程式設計師小汪設計出的為了打工而生的AI分身「小汪1號」,依然和人類一樣陷入「996加班」「還房貸」「刷短視頻消除焦慮」的生活模式。小汪甚至設計出「AI老闆」,構建出AI打工人的閉環關係。最後,小汪本人與「AI老闆」留在原地;「小汪1號」放下對「打工人」狀態的執念,走向生活的遠方,它不無嘲諷地問觀眾:「如果我是人工智慧,那你們又是什麼?」
描摹身邊人身邊事,喜劇也是現實題材的「標杆」
從身邊人、身邊事挖掘題材,更容易讓觀眾產生共情,但這需要創作者細緻入微地觀察和思考。《喜劇大會》的很多題材來自周遭生活,讓觀眾從中看到自己、看見他人,更有代入感,難怪有網友寫下評語:「喜劇向很多披著『現實題材』外衣的電視劇證明了什麼才是接地氣和貼近生活。」
短劇時代,「霸總」遍地。《「凡死」人了》極儘可能地諷刺了「凡爾賽」人群的「討人厭」。沉浸在「生活的美酒」的李先生上一秒在還電話里驚呼「那麼大的金融公司倒閉了」,下一秒就湊近記者話筒說:「以後只能靠家裡的石油和房地產生活了嗎?」嘴上說「熱愛搖滾」卻唱出「我怎麼這麼好看」……連評委們也在爆笑中忍不住握拳說「好想揍他」。三邊人的作品《分工明確》以諷刺手法和爆笑情節揭示了現實中職場效率低下的尷尬現象。作品通過講述一位大明星被綁票的故事,而當明星保鏢、談判專家、交易專家、烤肉管家等角色依次出場後,原本簡單的「救人」任務反而陷入了「死循環」。
事實上,口碑出眾的喜劇作品多以荒誕的方式,喚起深刻的思考。如郝肖張的作品《哲學家的願望》將哲學家、神燈和劫匪這三個身份完全不同的人物放在同一空間,通過他們之間的荒謬交流和答非所問,探討了哲學、金錢、慾望背後的人性問題。
年輕人熱愛喜劇,需要喜劇。喜劇不僅擁有反映當下現實的能力,也具備創造新的現實的能力——用喜劇的方式生產出新的流行話語,甚至有人說喜劇已成為了青年人文藝生活中的剛需。這也倒逼著創作者們必須殫精竭慮銳意創新。《喜劇大會》首輪個別作品後半程蒼白乏力、虎頭蛇尾,難免暴露創作者的思考深度和創作能力的參差。哪怕《「凡死」人了》中的李川表現十分出彩,仍難免被觀眾拿來與《少爺與我》中龍傲天更為獨到的人物塑造相對照,並對其後續能否實現更新的突破抱有些許疑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9590d53013dadf39acdea32b32f3e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