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王石×何志毅:面對多變的競爭環境,企業如何踐行"三精管理"

2022-06-04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宋志平×王石×何志毅:面對多變的競爭環境,企業如何踐行"三精管理"

文:閆佳佳 石丹

ID:BMR2004

在當前經營環境日趨複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下,企業面對充分競爭和轉型時如何做強做優做大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什麼樣的做法是值得國內乃至國際上的企業學習的?管理從來都不是無師自通的,怎樣才不會讓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家和管理者總是從零開始?

2022年5月28日,中經傳媒智庫聯合機械工業出版社邀請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北京大學教授何志毅、萬科集團創始人和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什麼是「三精管理」?

當前,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過去重視規模、速度,現在重視質量和效益。

從大環境來看,全球經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轉型面臨挑戰。在此情況下,宋志平認為,我國企業應該在經營管理方面下功夫,學習日本和德國「技術+管理」的發展方式,他還為此總結出了「三精管理」方法。「三精」指的是精健、精細、精益,「三精管理」指的是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和經營精益化。

組織精健化包括「四化」:治理規範化、職能層級化、平台專業化、機構精幹化。企業的每個層級有不同的職能,集團總部是投資中心,業務平台是利潤中心,執行單位(工廠)是成本中心。企業在集團層面要有決策高手,業務平台要有市場能手,執行單位要有成本「殺手」。

此外,每個平台業務都需要做到專業化,堅持長期主義、專業主義、務實主義,最後成為細分領域中的頭部企業。「多面手」很難,但可以力爭做到「單項冠軍」,比如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等都成為了某個領域的單項冠軍。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業在盲目地成長,層級也越來越多,甚至發展至十幾個層級。一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如果不進行干預便會瘋狂擴張,效率降低,最後轟然倒下。所以企業發展中需要不停地「剪枝」,要控制層級、控制機構數量、控制人員數量。

宋志平以「傳話遊戲」為例,如果十幾個人參與傳話,最後信息大機率會失真,同樣企業層級越多,效率便會降低,所以企業層級應控制在4~5級;同時,企業應減少機構數量,過去5年間國資委在央企里推動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減掉了19000多家企業,占整個央企數量的38%。中國建材減掉了將近500家企業,占到企業戶數的20%以上。

在組織修枝剪葉的同時,也要做到管理精細化,精者質量,細者成本。管理精細化也包含「四化」:管理工法化、成本對標化、質量貫標化、財務穩健化。

企業要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如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極限制造,實現了在生產每個電芯耗時1.7秒的速度下僅有十億分之一的缺陷率,贏得了市場。為促進生存與發展,企業應不斷學習管理方法,比如看板管理、定置管理等以降低企業成本。此外,成本對標化是降低成本的一種簡便方法,可以與行業頭部進行對標,慢慢降低成本。

關於質量貫標化,產品的質量問題在通過檢驗員檢驗出來時已經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所以需要對質量進行全過程的控制。比如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質量管理是一種綜合的、全面的經營管理方式和理念,以產品質量為核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其根本目的是通過顧客滿意來實現組織的長期成功,增進組織全體成員及全社會的利益。

財務穩健化方面,眾人皆知,財務三張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其中最重要的是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中最重要的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財務的利潤可以因折舊等方面進行調整,但現金流是死數,也就是一年以來在經營活動里支出多少,收入多少,這是企業是否盈利的關鍵。

比如過去四年,中國建材只有4000億元收入,但是其每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都在550億元到700億元之間,也就是中國建材每年能有六七百億元的凈現金放在經營活動中,經營狀況比較好。所以企業每個月都需要關注現金流,企業的問題往往出現在現金流上,如果資金鍊斷裂,企業容易走向衰落。

企業如果做到了組織精健、管理精細,是否就意味著成功呢?答案顯而易見,未必會成功。國外將管理歸為一個大概念,中國則將管理和經營分開,管理好是指質量好、成本低、現金流充沛、管理有序;經營好是指企業賺錢、效益好。當前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企業要學會管理,也要學會經營,要在經營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企業還要做到經營精益化,經營精益化的「四化」包括業務歸核化、創新有效化、市場細分化、價值最優化。業務歸核化是指企業必須構造自己的核心業務,不賺錢非核心業務應該減掉;創新是企業經營的一個核心,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活力,但是,創新又極具風險,所以,要有效、有目的、有質量地創新;市場細分化方面,在經濟下行和行業產能過剩情況下,企業想要取得效益就應進行市場和產品細分;價值最優化方面,企業應該主動掌握產品的定價權,有量本利和價本利兩種方式,量本利是通過大規模生產降低每個產品的單位固定費用,從而降低成本。如果大量產品無法賣出,堆在庫里,不但沒降低成本,還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此時量本利就會失效,所以要進行價本利,穩定價格、降低成本、取得利潤。

發現企業規律,做好企業管理

宋志平曾肩挑中國建材、國藥集團兩家央企董事長重任,並帶其雙雙進入「世界500強」榜單,他從自己的工作經歷中提煉出「三精管理」的管理理念與方法。

王石認為,雖然宋志平管理的是中央企業,但他的方法也適合於民營企業。他還表示,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和時間以後,民企和國企在管理上的區別就不是很大。民營企業也會情不自禁地多種樹,大樹不行,還有小樹,小樹下還有樹苗要生長,最後往往會多元化,變得機會主義或者急於求成。

宋志平也表示,上市公司里有4782家A股公司,其中2/3是民企,1/3是國企。不管是民企還是國企,都是企業,都符合一般企業的規律,企業管理的規律不是國企特有的,而是與民企共有的。國企是一層一層的,越往下越接近市場,和民營企業在經營管理、市場競爭、企業創新上沒有太大區別。

企業管理過程中要重視對人員素質的培養,宋志平提出「四精五有」,「四精」就是精心做人、精心做事、精心用權、精心交友,「五有」就是要求幹部有學習能力、有市場意識、有敬業精神、有專業水準、有思想境界。

最後,宋志平提到,工商管理是個實踐學科,學習理論的同時要實踐,但是一個人孤軍作戰、僅靠經驗做不好企業,所以,必須不斷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93c8fe1fdb3bcfc2df4738d6a2d0d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