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發達的國家也用不到那麼多大學生,復旦教授一席話,扎心又現實

2024-06-14     平說財經張平

一直以來,國內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大學,成為一名大學生。在這些家長看來,只要孩子考進大學,成為大學生之後,就可以輕鬆找到一份收入較高,且體面的工作,將來就會有光明的前途。

而近些年,大學生這類高學歷越來越不值錢。甚至一些企業在招聘後勤人員時,都寫明要大學本科學歷。與此同時,就連送外賣、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工作,專科生、本科生等高學歷人才都占有較大的比重。

導致大學生學歷越來越貶值的原因有三個:首先,20-30年前大學生錄取比例不高,國家每年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數量有限。而現如今,70%以上的中學生都要進大學讀書,這樣一來,大學生數量是越來越多。資料顯示,今年我國大學畢業人數達到1179萬人,比去年增加了21萬人。一旦人人都能上大學,學歷貶值就在所難免。

再者,當前國內各行各業都不景氣,多數企業效益下滑,不少企業都在裁員降薪。現在招聘市場的需求出現萎縮。於是,一些企業就上調了錄取新員工的要求。甚至一些大型企業,在招聘保安、保潔人員時,也都需要本科學歷。

最後,大學生在學校裡面學的知識與實際操作脫節,用人單位必須要對大學生進行培訓之後,才能讓其上班。這樣一來,用人單位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去培養新人。所以,企業更喜歡有經驗的技術人員,而不是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

面對國內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大學學歷貶值越來越快,而大學生找工作卻越來越難,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卻表示:再發達的國家,也用不到那麼多大學生。

其實,葛劍雄教授說的話雖然會讓學生家長們聽了很扎心,但也確實說出了真相。那就是,社會並不需要這麼多大學生,社會更需要藍領工人、服務人員等基層勞動者。如果大家都去上大學,那麼社會上的一些基礎性工作又該由誰來做呢?

以已開發國家的代表德國為例,也並不是所有德國孩子都能上大學,而是德國在其境內開設了大量的技工學校,培養更多具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才。而且,技術人員如果掌握了一二門過硬的技術之後,不僅可以有穩定的工作,其收入也不會比高學歷的大學生低。所以,德國很多年輕人都願意在技工學校,學習一二門技術,這樣就可以靠這些技術養家餬口。

面對當前我國的教育制度,後續的改革也已經迫在眉睫:一個是,大學生學校所學習的內容,不應與實際情況相脫節,甚至學了多年之後,還需要用人單位再次進行培訓。希望大學院校所教的課程應該與實際操作相掛鉤,並且提高大學生的動手能力。

另一個是,減少大學生的招生名額,社會不需要太多的大學生。而是應該擴大技工學校、職業中專等的招生數量,讓更多的中學生進入技術類學校,學習一技或多技之長,將來就會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90a8a3fe72f0af1d956b423c42ceb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