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長空又放紅核雲,怒吼揮拳顯巨身。橫目南天震虎口,寄心北海躍龍門。」這是我國第二次核試驗成功時,潤之同志所作的一首《七律·慶祝第二次核試驗成功》。核武器的成功象徵了我國國力,提高了當時我國的國際地位。
落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仿佛預示著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因為在那個科技尚在起步的時代,誰也想不到,一座城市,能夠在一瞬間被夷為平地。幾十萬城市居民當即殞命,即使有些許倖存者,但是也躲不過核輻射的折磨,最終在病痛中死去。核能用得好,小小的一點就能提供巨大的能量,能為人類創造福祉;用的不好,就會成為可怕的武器,重創如今來之不易的文明社會。
原子彈爆炸場景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擔心納粹德國可能會研製出核武器。所以美國馬上全世界招募這一方面的科學家,開始自己的核計劃,當時成立了一個小組開展「曼哈頓計劃」,最終他們研製出的就是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彈。
二戰結束後,美國由於有了自己的核武器,開始大規模地裁減軍隊,同時開始操控國際事務,當然,這些都是憑藉著美國核武器的威懾力。不過美國這個獨一無二的優勢很快就消失了,在1949年,蘇聯也研製出了自己的核武器。然後美國開始研製威力更加巨大的氫彈,在1952年成功引爆,不過蘇聯隨後也研製成功。
美國蘇聯國旗
緊接著英國、法國和中國,也紛紛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彈和氫彈。眼瞅著越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這對於國際秩序的穩定有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1968年,首批共計59個國家簽署了著名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隨後有更多的國家加入這個條約。要求無核國家不得再研製核武器,同時有核國家不得向無核國提供相應的技術和研究材料。但是有這樣一個國家,始終不承認擁有核武器。但是根據各種資料顯示,他們國內不僅擁有核武器,甚至數量還很龐大。因為其與我國研製原子彈時間近似,其總量或許還超過我國。這個國家就是以色列。
02
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以色列便設置了一座內蓋夫核能研究中心,專門負責核武器領域的研究。因為以色列一直沒有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所以國際原子能機構無法對其檢測,但是他們宣稱,相信以色列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雖然以色列政府一直否認,但是國際上基本上都相信以色列擁有至少一百枚核武器裝置。
以色列城市夜景
在1981年,《紐約時報》對以色列前國防部長摩西·達揚進行的採訪。採訪中,摩西·達揚強調,我們沒有原子彈,但是我們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製造出來。1994年,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和美國總統一同出席的一場發布會上表示,以色列不會成為中東第一個引入核武器的國家。但是,一旦阿拉比世界有國家企圖製造核武器,那麼他們也不會視而不見,同時他們自己也會為核武器發展隨時準備。
03
除了以色列官員總是有意無意地暗示自己國家的核能力,還有一個關鍵人物莫迪凱·瓦努努,他曾在以色列南部秘密核基地迪莫納核電站擔任技術員,並在此工作了整整九年。莫迪凱·瓦努努本人十分反對核武器,所以在離職後他聯繫了英國《星期日郵報》,將之前在車間拍攝的有關核武器的照片發布出來,進一步展示了以色列製造核武器的能力。
莫迪凱·瓦努努舊照
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的傳言已經坐實大半了,卻為何以色列國家方面一直否認此事呢?專家表示,這正是它想要的。其一,如果承認自己有核武器,勢必會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抵制,朝鮮和巴基斯坦就是前車之鑑;其二,如果以色列承認自己擁有核武器,勢必會引起阿拉伯世界的恐慌,甚至進行軍備競賽,影響國際和平;其三,就算以色列不直接承認,但這些關於核武器的流言也有了一定的威懾力,既不會產生正面衝突,而且還能夠震懾他國,維持自身的良好發展。
以色列軍事展
結語
以色列對國際輿論的應對,稱得上「舉凡強者,皆斂華於胸,不露於外也。」一個國家處理國際事務,不可太鋒芒畢露,要學會在矛盾之中合理周旋。與此同理,為人處世也一樣,真正的高手,總是隱藏在人群之中的。
參考資料:
《列國志:以色列》
《七律·慶祝第二次核試驗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9021cbb5229203cfbbfdeb1d1a6de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