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一個人,亦可品味三生

2022-04-03     小丑哥哥侃娛樂

原標題:獨自一個人,亦可品味三生

正如下面這3幅圖片,都是一個人,意境卻截然不同。圖讓人覺得孤獨寂寞;圖讓人覺得輕鬆自在;圖則讓人覺得空曠高遠。

非選擇性孤獨,傷害的不止身心乃至生命

一個人並非主動選擇獨處,而是被迫地接受這一狀態時,就會倍感孤獨、鬱鬱寡歡。

現代生活中,有人失戀,有人失去親人,有人被拋棄,如果沒能及時調整心態,也很容易陷入到孤獨寂寞、無力自拔的狀態。

選擇性孤獨,珍惜獨處時光,享受自由

工作、社交、應酬,太過繁複也容易令人疲憊。如果能於其中尋得片刻獨處時光,對於解放身心緩解壓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恰如「孤舟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都給人一種悠然自得的感覺。

直面孤獨,聯結內在,回歸真實自我

如果一直與他人共處,我們就會變得在意別人目光,慢慢地忽略內心感受,迷失自己而感到彷徨。適當地創作獨處時間,主動和自己的內心建立聯結,不斷發現那個一直在變化著的自我,才能真正地成熟。

正因為經歷過人生起伏,看破世間興衰,蘇軾才能從容地寫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張可久才能吟唱「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獨」可分為「孤獨、獨自、獨處」三種不同狀態。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內心不夠成熟,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反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希望。

有些人不斷地給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循環反覆、無盡無休,稍有停滯不前就會心神不寧。有些人過於苛求獲得他人的認同,而社交媒體則放大了被人認可的慾望。比如朋友圈點贊,平台的流量,人們急切地希望被人關注、被人認可,還為此沾沾自喜,卻鮮少在意自我存在的價值。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載,真的沒必要為他人而活。更多地關注內心,活出自我,才是真正的成熟。

最後,引用格式塔療法創始人弗雷德里克·皮爾斯的一首詩做結尾,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找回自我。

我過我的人生,你過你的人生。我來到世間,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你來到世間,也並不是為了符合我的期望。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如果我們有緣相遇,感謝上蒼。若是我們擦肩而過,順其自然。——《格式塔祈禱》

#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8ebff464645247957083c28da5de1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