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將啟降息周期 亞洲市場首先受益

2024-08-26   第一財經

上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講話讓全球股市迎來狂歡。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舉行的全球央行年度經濟研討會上,鮑威爾發表了一次溫和的講話,明確表示9月份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將降息,並表示「政策調整的時機已經到來」。

從2022年3月17日開始,美聯儲啟動加息抗擊疫情後的高通脹,累計加息超500個基點。如今,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同比降至2.6%(接近2%目標),失業率從年初至今已從3.7%上升至4.3%,一度引發衰退擔憂。高盛認為,美聯儲將在9月、11月和12月會議上連續三次降息25個基點(BP)。如果8月就業報告比7月更疲軟,9月可能降息50BP。

這一轉變對股、債、匯市場都意義重大。美元在8月加速下跌,會議後美元指數跌破101大關,此前在6月28日創下年內新高,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亞洲貨幣或受到提振;在不發生衰退的情況下,降息亦利好股市,各界預計美股將繼續創下新高,而美債亦可能受到降息的提振。從1989年至今,美聯儲在6次降息周期中,就降息後的第一年內股債的平均表現來看,納斯達克指數漲9.7%,標普500指數漲5.8%,美國國債總回報為6.2%,美國綜合債券總回報為5.7%。

美聯儲釋放明確信號

鮑威爾此次釋放了明確信號——「政策調整的時機已經到來」,這也導致美元和美債收益率快速走低。美國利率市場預計到2024年底將降息100BP,並在2025年再降息略超過100BP。

「2024年的定價,意味著市場認為在接下來的三次FOMC會議中,有一次可能降息50BP。我們不認為9月會進行50BP的降息,但如果經濟繼續走軟,美聯儲是否落後於經濟形勢的問題將會更加頻繁地被提及。我們認為,美聯儲可以通過降息25BP並承諾在經濟數據顯著惡化時加快寬鬆步伐,來傳遞足夠的鴿派信息。這種做法可以讓美聯儲在寬鬆政策的同時保持靈活性,並避免傳遞出對美國經濟前景有重大擔憂的信息。」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師羅伯遜(Eric Roberten)對記者表示。

鮑威爾此次的言論,與上周三發布的7月會議紀要中暗示的9月降息相一致。「總體而言,經濟繼續以穩健的速度增長,但通脹和勞動力市場數據顯示形勢正在演變。正如我們在上一份FOMC聲明中強調的那樣,通脹的上行風險已經降低,就業的下行風險已經增加。」鮑威爾在演講中稱,「我們關注我們雙重任務兩方面的風險。調整前進方向的政策時機已經明確,降息的時間和節奏將取決於即將公布的數據、不斷變化的前景和風險的平衡。」

美國勞工部上周早些時候的數據顯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12個月內,全美新增就業崗位下修81.8萬個,有望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近期多項數據也反映出,美國就業市場已經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製造業崗位需求正受到嚴峻考驗。

對於就業市場,鮑威爾認為過去一年失業率上升近一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勞動力供應增加和招聘放緩,而不是裁員增加,但他也強調,美聯儲希望防止任何進一步的侵蝕。在本輪緊縮周期伊始,鮑威爾曾談及勞動力市場「痛苦」是控制通貨膨脹的必要條件,現在這種想法已經改變。

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就業增長不如以前想像的那麼強勁,但對非農初步基準修訂不會對美聯儲的想法產生太大影響,因為它們是向後看的。不過他認為,最近的就業增長是美聯儲會擔心的,因為勞動力市場可能會更加脆弱,就業機會不足以跟上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

機構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在當前的兩大法定使命中,維持物價穩定將讓位於保證充分就業,早前美聯儲認為就業市場出現一些疲軟是抗擊通脹必須付出的代價,但如今隨著失業率開始上升,美聯儲對就業放緩的容忍度開始下降。

7月非農數據顯示,失業率超預期升至4.3%(前值為4.1%),為近三年來高點,觸發了預測衰退準確率高達100%的「薩姆規則」;8月14日公布的美國7月整體CPI同比增速降至2.9%,低於前值和預期的3%,連續四個月回落,且為2021年3月以來首次跌破3%。

降息勢在必行。芝商所(CME Group)首席經濟學家艾瑞克·諾蘭德(Erik Norland)對記者稱,考慮到當前的通脹幅度,美國的實際利率水平高達近3%,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點,因而美聯儲也有將利率回歸到正常化水平的內在需求,而並非只是寬鬆。

「軟著陸」利好股債資產

在不發生衰退的背景下,美聯儲進行修正式降息,這是最利好風險資產的情景,同時降息也將利好債市。當前,美股已經再度反彈接近歷史新高,一掃8月初全球恐慌式拋售的陰霾。標普500指數在8月24日收盤報5634.61點,逼近前高5669.67點;同時,美債收益率也快速下行,為投資者帶來了資本利得。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報3.909%,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報3.795%,二者在去年最高點時都一度突破5%。這也意味著債市已先於政策利率下降。

就美股而言,短期歷史新高的預期仍高企,且對利率變化更敏感的中小盤股大幅反彈,這意味著即使「科技七巨頭」動能緩和,美股或會由其他更廣泛的股票來貢獻。

與此同時,風險偏好逐步回歸讓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恢復了平靜,華爾街「恐慌指數」在月初觸及四年高點後迅速回落。截至上周五收盤累計跌幅超70%,回到了長期均值以下,顯示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回歸。

資金流向顯示,貨幣政策轉向在即,加上強勁的美國零售銷售數據、樂觀的消費者信心數據和溫和的通脹數據表明經濟基礎穩健,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匯總的數據顯示,上周投資者凈買入美國股票基金59.7億美元,創五周新高。

就美債而言,摩根資管中國資深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對第一財經表示,未來降息啟動之後,短端國債收益率會更快下行,而長端收益率(10年)的預測區間可能在3.2%~3.5%附近,降至這一區間後可能會暫停,因為長債收益率是投資者對於美國潛在經濟增速和長期通脹的一個預期,但是短端則與聯邦基金的變化緊密掛鉤。因此,未來收益率曲線可能結束長達40多個月的倒掛,重新出現一個正的期限利差。

美元走弱或利好金價和亞洲市場

美元的走勢將對各大資產至關重要。截至收盤,美元指數報100.6,較近期的高位跌去近5%。

羅伯遜對記者提及,美國國債利率的下降也對美元施加了下行壓力。然而,美元的持續貶值可能需要美聯儲進行實質性降息,同時美國避免陷入衰退。美國股市似乎假設了一個軟著陸的情景,主要指數接近高點。然而,經濟動能明顯減弱可能會使股市基準指數回吐近期漲幅,美元也會隨之回升。

當前,機構對黃金尤為樂觀。在經歷了三次嘗試後,黃金現貨價格近期終於突破了2500美元,降息或推動金價再次創下新高。瑞銀稱將繼續看好黃金,預計今年底金價或升至2600美元,明年6月進一步升至2700美元。

此外,美元的趨弱也有利於資金回流亞太市場。過去一周,MSCI亞洲除日本外指數(MXAPJ)上漲1%,其中泰國和菲律賓領漲(+3%),而中國台灣、韓國和中國A股表現較弱(-1%)。亞洲貨幣普遍升值,其中泰銖、韓元和菲律賓比索漲幅最大(+2%)。印度、東協地區和中國台灣共吸引了11億美元的外資流入,而韓國則出現了小幅資金流出。

羅伯遜表示,隨著美國進一步加息威脅的消失,大部分對美元的優異表現來自亞洲的低息貨幣。例如,泰銖可能是亞洲收益率最低的貨幣之一,但這並未阻礙其外匯表現。未來,亞洲貨幣或跑贏整體新興市場,因為隨著外部壓力緩和,亞洲貨幣政策或變得更加寬鬆,這將有利於經濟增長。

這也意味著,作為亞洲低息貨幣的人民幣或繼續受益於美元走弱,當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已經開始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