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8月9號上線,前兩天居然悄咪咪下線了…撐了不到8天啊旁友!這戰績也是足以載入國產影史
為了讓大家了解它的爛而又不至於辣到眼睛,小主稍稍側寫一下。首先這是一部一開畫豆瓣評分就跌破4分的電影。現在已經穩定在了3.2,評分呈現出堅固的倒F結構,鐵打的爛再無翻盤可能
首映日排片率第一,碾壓《哪吒之魔童降世》,結果票房居然還是被哪吒按在地上摩擦,第二天影院方特別識時務地調整了排片
更致命的是,連《逐夢演藝圈》的導演畢志飛都在對這部電影表達不滿。品品這用詞—「像喝了杯不太新鮮的白開水」
真的,不管有錢沒錢外行內行,貢獻了票房的觀眾無不表示:我太難了
正片看得人想玩手機,但這電影的番外可真是太抓馬太赤雞了,評價太差導致官博小編失眠。怒而連發四問:這是爛片嗎?
等等,沒事先質疑觀眾審美,這不是爛片的常規操作是神馬?
發完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微博,更打臉的事也來了:宣傳素材盜用了他人拍攝視頻,被原po質問得狼狽道歉
相比之下鎖場偷票房等事跡反而不能顯示出這部電影的特殊性了
作妖不斷,更可最自損的招兒還數滕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用錯了鹿晗
雖然這些年踩流量已經成了一種zz正確,這身為導演公然甩鍋,是不是有點不妥?這種噁心人的表態首先把向佐首炸了出來主持正義
然後被向太點醒:兒砸,你用了錯別字。這種態度明顯也是在站邊附議#滕華濤的不厚道#
其實仔細看看採訪原文,滕華濤想要傳達的意思是鹿晗不適合這類電影,沒有太多貶低的意思
可問題是,這人不是你親自挑的嗎?當時還覺得和男主形象特別契合
2014年一看照片就把人定了,這話也是您之前親口承認過的
港真之前有關鹿晗沒有全情投入角色,拍戲不耽誤看球,以及陪女朋友打遊戲這事,很多人都嘲過鹿晗所謂的職業素養
但有一說一,這電影撲到冇眼睇,是演技的問題嗎?是特效的問題嗎?是砸錢不到位的問題嗎?明明是導演敘事能力有問題啊!
仔細看了整篇採訪的小主認為,滕華濤確實對自己所該承擔的責任存在很大的誤解。導演身為影片質量的第一責任人,什麼叫做「鹿晗的髮型和角色身份不符,拍完了我能怎麼辦」
「特效不到位,演員文戲太弱,沒辦法,來不及了」
「因為過於關注特效,而忽視了劇本故事、人物關係的內容」
這種託詞真是讓人黑人問號臉:請問導演你在現場幹嘛?吃瓜嗎?
滕華濤透露出無奈也是有原因的,來不及沒時間那是因為人家超忙的好嗎!!看看滕導這幾年的作品,不得不說工作量那是相當之飽和了
涉足的類型既多又雜,當年全職高手也傳他是導演,後來掛名監製了
這是不是能解釋為啥鹿晗他們在上海堡壘里操控無人機模擬戰鬥場面時看起來就像在玩電競?
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一個有膽涉足科幻電影的導演,對科幻的理解居然是:我們是硬科幻,比流浪地球還硬的那種,因為我們這有外星人
???原來硬科幻是這麼解釋的,您這已經不是國產科幻了,您這是國產魔幻吧???
因為上海堡壘這齣鬧劇,已經有人開始質疑,滕華濤到底具不具備一個電影導演的基本素養
這就不得不由滕華濤的成長背景說開去。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滕華濤,其實早在出生時骨子裡就已經寫好了從事導演行業的基因
父親滕文驥是國內有名的第四代導演,能和《百鳥朝鳳》的導演吳天明放在一塊討論的那種
、
曾經在國際A類電影節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上拿過最佳藝術貢獻獎,國民度比較高的代表作有《血色浪漫》
而和滕父一樣在西安電影製片廠工作的、滕華濤的母親翁路明,導演了初代國產科幻片《霹靂貝貝》,不知道這跟後續專注都市情感劇五百年的滕華濤突然要去拍科幻有沒有關係
總之近水樓台先得月,據滕華濤同學、《長安十二時辰》的導演曹盾表示,滕華濤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在滕文驥的劇組實習了
有空還會幫母親翁路明的兒童電影寫寫劇本
畢業時正值國產電影的低潮期,在正經導演系學生都苦於入行無門時,從文學系畢業的滕華濤,居然極其順利地轉型成了導演,和同學合作拍了人生第一部戲《新言情時代》,女主是當時還在上大二的徐靜蕾
後續滕華濤又拍了電視劇《危情時刻》,主演是張國立胡軍和劉孜,當時劉孜還是一名北影大四的學生,因為這部戲兩人相戀。一年後,滕華濤因為拍攝《找不著北》又遇上了高圓圓,由此引發了一場曾經轟動一時的三角戀
在電視劇里摸爬滾打了五六年,從未涉足電影行業的他,這之後他奇蹟般地拿到了中影青年導演計劃給的200萬,完成了自己第一部電影的拍攝
等第二部電影《心中有鬼》開拍,他已經成了華誼力捧的青年導演。劉若英黎明範冰冰當主演,攝影是和杜可風齊名的李屏賓,編劇是哥哥生前最後一部電影《異度空間》的編劇楊倩玲,監製陳國富…集齊兩岸三地精英陣容,這種待遇,非常人所能擁有
華誼如此重金支持滕華濤不是沒有原因的,之前有人做過分析,說娛樂圈宛如當代武林,也是分門別派的
其中故事最多的當屬京圈中的「大院子弟」這一支流。馮小剛跟著王朔混進了這個圈子,而滕華濤的父親滕文驥又是馮小剛的同行朋友兼鄰居
所以說滕華濤能進入京圈,那都是命里寫好的事情
背靠大樹好乘涼,借著馮小剛和華誼這層關係,滕華濤想要在影視圈做出成績,比起單槍匹馬靠自己打拚的電影民工,那可太easy了
加上多年藝術薰陶以及文學科班出身,滕華濤對劇本的選擇也是老辣精準,貼合著老百姓家長里短瑣碎日常的《雙面膠》、《蝸居》、《裸婚時代》等均大獲成功
而這背後,依舊是京圈的力量在支撐他闖蕩
能成為和管虎、陸川等人同框的中國第六代導演,與其說是滕華濤的實力翻身,倒不如說是上一輩資源與人脈的成功世襲
很多人初識滕華濤,是從電影版《失戀33天》開始。但是這部電影的成功,能歸因於導演的部分簡直太少,觀眾普遍認同的是劇本和演員的出彩
比較搞笑的是,王珞丹和白百何暗自互掐多年,最終反而是滕華濤跳出來斥責王珞丹蹭熱度,態度可以說是很硬了
回頭再看一眼全文的關係圖,就知道這不過是大院子弟常規的抱團動作。要知道當年滕華濤結婚,出任婚宴主持可是陳羽凡啊
人情社會,混哪行其實都是在混圈子混人脈,如果不是導二代的光環加身,不是仰仗盤根錯節的京圈人脈,《上海堡壘》點映時能這麼多業內人士上趕著無腦吹嗎
沒到現場的,也依舊是一波接一波的彩虹屁
就連不問世事的大劉都下場轉發安利,比起對滕導專業能力的信任,小主我更願意相信是迫於人情世故的商業吹捧
即使是在說出「用錯鹿晗」之後,滕華濤仍能得到諸如汪小菲等人的無條件站隊支持
可純路人觀眾又沒有所謂的人緣濾鏡加持,也不用看導演及相關利益群體的臉色吃飯,所以最終呈現的效果就是:爛片,不看便是
一面被圈內好友熱情地捧著,一面被普羅大眾冷眼地噴著,如此割裂的態度,不知能否讓滕導理解:要做傳世的作品,理解觀眾的需求尊重觀眾的智商,遠比捧資本的臭腳更重要
更何況所依靠的資本,已經大樹將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