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投奔自己的外祖母,身邊帶著的貼身小丫頭叫雪雁,應該是陪著小姐一起長大的模樣,在年齡上比黛玉略大,但在心智上比黛玉還略小。
小小年齡的黛玉帶著同樣小小年齡的雪雁,一路懵懵懂懂,謹小慎微的千里迢迢而來,走進富麗堂皇、威嚴氣派的大觀園。
彼時,不知道她在離家的船上想些什麼,想了些什麼,估計是難逃對亡母的思念,難逃對故土的眷戀,難逃對未來的忐忑,難逃對未知的恐慌……
想必不像我們今年七八歲的孩子走親戚那副天真無邪又肆無忌憚的樣子,千金大小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僅僅代表著個人和家族,還有名聲和未來。
人情世故精通的老祖母,一眼就看出外孫女的身單影只,也深諳賈府「一顆富貴心,兩個勢利眼」的現狀,把自己身邊的一名大丫頭紫鵑派給了黛玉,從此黛玉在賈府也算真的有了一個全心全意照顧她、幫助她、體貼她的人。
有人說,難道老祖母不照顧她嗎?
老祖母當然心疼、憐惜自己的外孫女,可是老祖母作為一家之主,需要面對的事情太多,而且祖孫情再濃,也不過是對身體的呵護,精神世界卻會因為年齡而無法想通。
有人說,難道寶玉不照顧她嗎?
寶玉當然照顧天仙一般的林妹妹,可是豪門的貴公子,在自己尚小的時候,又怎麼能夠對黛玉的惶恐和不安做到感同身受?
其他的人,就不必多提了吧!
另外,親情和愛情,無法替代友情,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都非常重要、無可替代的三種情,尤其是女孩子。
紫鵑,作為賈母一手培養的大丫頭,自然有大丫頭的細緻與氣度。
想想賈母身邊的鴛鴦、寶玉身邊的襲人、王熙鳳身邊的平兒,一水的大丫頭,哪個站出來不比小門小戶的姑娘大氣、精緻?
紫鵑照顧黛玉,更是事無巨細,無微不至。
對紫鵑照顧黛玉印象很深的事情有幾件,首當其衝第一件:
寶玉和黛玉都在薛姨媽家裡吃酒,雪雁給黛玉送來了暖爐,這裡我們不說大主角3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只聽雪雁對黛玉說:「紫鵑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來的。」
若非是心心念念的記掛著自家的姑娘,真心實意的照顧著自家的姑娘,又何來「寒夜送手爐」一說呢?
若是往牛角尖里鑽,我們不妨大膽去設想:作為黛玉的貼心大丫頭,聰慧的紫鵑怎會看不出隨著薛寶釵的出現,讓自家姑娘已經含酸帶醋坐臥不安了?她又怎能想不到,珍珠如土的薛家,難道連一個多餘的手爐都沒有嗎?
所以,雪夜紫鵑的這個小小手爐,送出的不僅僅是手爐,更是送出了一種溫暖,來自家人的安心和溫暖。
聰穎過人的黛玉,又怎會接收不到來自紫鵑的愛呢?
第二件就是眾所周知的「試探寶玉」:
單此一件事,若是無勇無謀或者沒有強大的為自家姑娘好的信念,身為丫頭的人,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
紫鵑雖然因為這件事受到了老祖宗的責罰,但事後她對黛玉說的肺腑之言:「我是一片真心為了姑娘,替你愁了這幾年了。你無父母兄弟,誰是知疼著熱的人?……」一番話下來,說的黛玉柔腸寸斷,流淚到天亮。這哪裡是小姐與丫頭,分明就是相扶相持的閨蜜情深。
另外,紫鵑試探寶玉的時候,說「我並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襲人鴛鴦是一夥的,偏把我給了林姑娘使,偏生她又和我極好,比她蘇州帶來的還好十倍,一時一刻我們兩個離不開……」正是這樣真情實感的流露,才能夠使紫鵑的試探多了幾分由心而生的真誠,讓實心眼的寶玉深信不疑。
其他如耐心勸姑娘吃藥,及時為姑娘添衣,夜半的默默守護,日常的勞心勞力……就不一一列舉。
其實,黛玉對紫鵑又是如何,作者並沒有具體展開去寫,只是曹公雖然刻畫了黛玉偶爾的尖牙利齒、尖酸刻薄,但寥寥幾筆卻總是能從紫鵑這裡得到一個聽話、乖巧的林姑娘。
心安則坦然。
我想,也正是因為紫鵑給了黛玉這種不離不棄、終生相伴的信任感,黛玉才會在紫鵑面前收斂起自己的張牙舞爪吧!
這也正是我們現在常常說起的「安全感」的體現。
我們的孩子從開始想要擁有友誼之時,就到了他們學習「識人」的關卡。不得不說,在孩子的青少年時期,他們所交往的朋友,對他們的人生影響很大。
好的友誼,惺惺相惜,相互照顧,彼此信任,正向而行。
就像黛玉遇到了紫鵑,即便身在異鄉,也有人照顧、有人關心、有人記掛,讓自己孱弱的身體得到穩穩的呵護,同時也能妥當的接住自己的傷春悲秋,使自己的精神有所寄託,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而紫鵑遇到了黛玉,也得到了自己靈魂的升華,從此不僅僅是「丫頭」,她跟著黛玉,這個詩一樣美好的女子,這個畫一樣精緻的閨秀,學會過「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紗屜子;看那大燕子回來,放下帘子,拿獅子倚住,燒了香就把爐罩上」的這種從容安穩、詩情畫意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這就是好的友誼,友誼中的人,彼此都感受到擁有對方的幸福,也會把自己最為優秀的方面展現給對方、傳遞給對方,從而彼此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