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充、快充,交流、直流,我該知道些什麼?

2023-06-15     電動湃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充電」成為電車車主們再尋常不過的操作了。那麼,關於快充和慢充,交流和直流,大家了解多少呢?我們今天聊一聊。

有沒有注意到?傳統的燃油車只需要一個加油口,而我們購買的新能源電動車往往會配備兩個充電接口,分別是7孔的交流充電口和9孔的直流充電孔。

簡單說,新能源電池充電,就是將電網中的電充入動力電池的過程。

但電網中的電是交流電,而動力電池中的電是直流電,這就需要進行轉換才能完成充電。轉化一般依據快充和慢充的選擇不同,分別在外部的直流充電樁上和車內的車載充電器上完成轉化。

其實就是通過充電方式的不同,和轉化器位置的不同來區分。在直流充電模式下,交流到直流轉換由車外AC/DC直流充電樁進行;而在交流充電模式下,交流到直流由車內充電器OBC進行。

很多人認為交流充電樁就一定慢充,直流充電樁就一定是快充,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前半句是對的,如果採用交流充電樁,需要將電網中的交流電經過車載充電器轉化為直流電,再給電池充電。交流充電樁只提供電力輸出,不直接對電池充電,一般6-8個小時才能充滿。

交流慢充的優點,就是以較低的速度給電池充電,很少出現「虛電」的情況,這就是很多車友的切身感受:慢充的電,比快充的電更耐用。

另外,慢充的電流會小很多,一般小於10A,不僅可以減少熱量和電池壓力,也更有利於延長電池壽命。

而缺點則是充滿一次電需要耗費很長很長的時間。

後半句(直流充電樁就一定是快充)不完全準確,但多數情況下,是這麼個情況。

大功率直流充電,它是用直流充電樁的接口,在充電樁上就將電網中的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再通過快充口直接給電池充電,最快可以在半小時充電至80%。

但不是所有用直流充電樁的都是快充。快速充電只是指相對於一般充電時間更短的充電方式,其定義根據不同的充電器和電池而有所差別。

因為,真的有直流充電樁,充電速度並不快,屬於慢充(像蔚來ET7取消了交流充電口,僅有直流充電口,但這個直流充電口在對應的家充樁上就是「慢充」)。

直流快充的優點,很顯然就是充電速度快,它是通過較大的電流和功率來提升充電速度的。

缺點也比較明顯,首先是安裝和使用成本較高。另外,充電電流大,會對電池組產生很大影響。

諸如,充電速度過快,會導致虛電,就像「往杯子裡到啤酒,看似滿滿一杯,實則半杯都是泡沫」。此外,大功率充電產生的高溫也會導致電池內部加速老化,縮短電池壽命。

那麼,電動車用快充好,還是慢充好呢?

用戶心聲或許是這樣的,「如果不是快充對電池可能有傷害,那百分百選擇快充嘛!」

其實,快充對電池的潛在傷害,也不用太擔心。目前,量產電動汽車基本都只支持快充到80%,隨後就會降低充電功率,這是對動力電池的保護;其次在充電時也會自動啟動冷卻系統,溫度達到閾值就會通過防凍冷卻液配合散熱器給電池組降溫。

另外,現在的電池組都有不低於8年或者12萬公里的質保,還有很多廠商提供首任車主三電終身質保,那就更不必要擔心電池出問題了。

如果著急用車或需要長途駕駛,那麼就用快充,反之,若不著急,當然可以安然地使用慢充。

電池不怕常用,就怕不用,在正常的用車範圍內,並沒有太多的講究,「該吃吃,該喝喝」,大膽用車,大膽充電,才應該是生活的常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73fb2a79b933ee3f53c72fe9e48a4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