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名醫 | 北腫杜鵬:26歲年輕人得膀胱癌!一個習慣害了他

2024-06-15   搜狐健康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吳施楠

編輯 | 袁月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尿路上皮癌(UC)的90%,嚴重威脅我國中老年男性健康。和其他腫瘤一樣,膀胱癌的患病率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發病年齡通常集中在50歲—70歲,但年輕患者也並不罕見。

「我在臨床工作中就碰到過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尿路上皮癌患者,這些腫瘤患者幾乎都有抽煙的習慣。有一個患者只有26歲,煙齡已有10年。」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杜鵬教授告訴搜狐健康,膀胱癌有兩個明確誘因,相關性最強的一個就是吸煙。煙草中的苯環類物質通過腎臟代謝到膀胱後,會對膀胱尿路上皮造成長期的慢性刺激,導致癌變發生。這種刺激還可能導致膀胱癌早發,年輕患者也就越來越多。

另一個誘因是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如瀝青、石油、芳香胺染料等含有芳香烴類的物質。因此,從事化工、紡織、橡膠、皮革、染料、塗料和印刷等行業的人員應做好職業防護,避免或減少接觸這類有害致癌物。

目前,根據分期不同,膀胱癌的治療方式也有所差別。早期膀胱癌通常採用微創手術治療,在尿道鏡下看到腫瘤,利用電刀或雷射切除,術後輔以化療預防腫瘤復發;對於肌層浸潤性膀胱腫瘤或反覆復發的患者,一般主張膀胱全切;對於腫瘤已經轉移,沒有手術機會的患者,主要以抗腫瘤藥物治療為主,延長患者壽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據杜鵬介紹,傳統抗腫瘤藥物治療是以鉑類為主的化療方案,有效率在40%左右,但副作用比較大,會出現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再加上含鉑類化療藥物對腎臟有毒性作用,患者往往很難堅持下去,這是傳統化療的局限所在。近年來以Nectin-4、HER2等為靶點的抗體偶聯藥物(ADC)投入臨床應用後,晚期膀胱癌的治療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而且ADC類藥物在膀胱癌的術前新輔助治療、保留膀胱和術後輔助治療方面,都展示出了較大優勢。

「ADC類藥物將來會貫穿尿路上皮癌治療的整個周期。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通過多學科協作,針對不同的個體進行綜合治療,儘量保留膀胱功能,同時預防腫瘤發生,儘量延長患者的生命。」杜鵬說。

當然,治癒率的提高不僅與技術和藥物的進步有關,更有賴於早發現。杜鵬告訴搜狐健康,國家一直在提倡腫瘤早診早治,但並沒有引起大眾足夠的重視,很多膀胱癌患者拖到血尿特別嚴重,反覆血尿,甚至出現疼痛、排尿困難才去就診,往往已經是晚期。如果能夠提升大眾對於疾病的認識,定期體檢,一旦發現有血尿就及時就診,可能膀胱癌整體早診早治率會有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也會提升。

如何才能早期發現膀胱癌?杜鵬建議,體檢中的尿常規一定要做。如果尿常規結果提示尿液中有紅細胞,需儘快去醫院查明原因。另外,如果日常生活中肉眼能看出尿中帶血,但沒有其他不舒服,也要警惕是不是膀胱或者尿路上皮出現問題了。超聲、CT、核磁以及膀胱鏡檢查的手段都已普及,80%—90%的尿路上皮癌或膀胱癌都能及時被發現。

「有些患者會出現間斷性血尿,今天尿中有血,明天又沒有了,能自行減輕或停止。這種情況極其容易造成『沒啥大事』的錯覺,最終耽誤病情。因此,無論是偶爾一次,還是頻繁出現,一旦尿中帶血,就要到醫院做詳細檢查,不要自行假設和猜測。」杜鵬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