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突然"咯噔"一下,是要猝死了嗎?別等到身體「報警」才看它

2022-04-13     健康160

原標題:心臟突然"咯噔"一下,是要猝死了嗎?別等到身體「報警」才看它

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夜漫長熬著,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胸口一悶,心臟咯噔一跳,但也很快就緩過神來……

或是在運動過程中,跑著跑著感覺心跳漏跳了一拍(也有人是心臟猛地跳動一聲),不得不停下來休息會。

夜漫長熬著,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胸口一悶,心臟咯噔一跳,但也很快就緩過神來……

或是在運動過程中,跑著跑著感覺心跳漏跳了一拍(也有人是心臟猛地跳動一聲),不得不停下來休息會。

心臟漏跳一拍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種「心臟咯噔一跳」不會是猝死的徵兆吧?要知道,心血管疾病致死比例約為40%,也就是說,平均每3個死亡人員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病!

別慌,今天就來一起說說心臟的那些事……

護心戰士來也!

一、

心臟好好的,怎麼就會「咯噔」了?

我們之前寫過很多身體疾病的「晴雨表」,像指甲、舌頭、大小便(點擊即可查閱)等等。而心跳就是心臟的「晴雨表」。

那心臟跳得好好的,怎麼就突然「開小差」了?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知道心臟是怎麼正常運轉的。

心臟就像個「情報局」,這個局類似於兩室兩廳的結構,分別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要想讓心臟跳動起來還需要一個指揮官,它就叫「竇房結」,處於右心房的它就是團隊的「大佬」。

正因它的存在,心臟能夠按照一定節奏有序將跳動信號傳給心房心室,規律地去收縮和舒張,醫學家為了紀念「竇房結」的功勞,把從竇房結髮出的正常跳動節律稱為「竇性心律」

當我們作息正常,這種「竇性心律」就會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即在60到100次每分鐘之間波動,平均為每分鐘75次。

但架不住現在的人熬夜、情緒起伏大、過度思慮、飲食不當、久坐不運動(或運動過量)……

在這幾重高強壓的情況下,心臟得不到休息,這種規律節奏就可能被打破,出現總指揮(竇房結)還沒發命令,底下的執行(心肌細胞)就自顧蹦躂的狀況。

這時就可能引起心跳節律紊亂,比如「心臟突然咯噔一下」或者好像「心漏跳了一拍」,醫學上叫心律不齊、心臟早搏

如果著急先跳的是心房,就叫房早,著急先跳的是心室,就叫室早

出現早搏時每個人感受是不同的。最常見的是心悸,心臟有停跳感或是強烈撞擊感,但有的人則沒感覺,也有少數人會有乏力、頭暈,感覺站不穩……那問題來了!

二、

心臟咯噔一下,會有猝死風險嗎?

心律不齊提起來可怕,但偶爾出現一次心臟「咯噔」,卻不一定是疾病。這個還得結合情況來看,心臟早搏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

如果本身沒有心臟疾病,只是因不良習慣引發的早搏,那麼就屬於生理性早搏:

亞健康因素:熬夜或過度疲勞、工作壓力大、情緒過激、長期吸煙飲酒、喝濃茶等都可能導致早搏發生;

藥物作用:洋地黃等抗心律失常藥物,神經和精神類疾病藥物也會引起早搏;

電解質紊亂:像夏天大汗淋漓之後、腹瀉嘔吐等情況引起的電解質紊亂(鉀、鎂等)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見原因;

其他器官影響:甲亢甲減等病人往往都伴隨早搏,心慌氣促、易疲勞、失眠等症狀。

如果心臟「咯噔」只是偶爾出現,沒有什麼其它症狀,不用擔心會猝死。

這種早搏一般是偶發性早搏,即每分鐘小於5次,或是動態心電圖檢測每小時小於30次!只要及時調整休息就好,也不需要特殊治療!

但是,若是繼續熬夜、堅持不良習慣,那「偶發性早搏」是可能會轉成「頻發性早搏」的!即每分鐘超過5次,或是動態心電圖檢測每小時超過30次!

你能明顯感受到心裡頻繁「咯噔」,同時可能伴隨心慌、頭暈眼花、揪心感等等。過度頻發的早搏會影響心臟正常工作,還可能演變成「心動過速」(即心臟咚咚咚跳得過快)。

這階段就要多重視,及時去醫院就診,檢查心電圖各波段是否符合正常範圍。

像一些本身心臟就不是很健康強大的人,又是壞習慣不斷施壓給心臟,長期下來就可能發展成「病理性早搏」這就意味著你未來面臨猝死的風險性增加了。下面也總結猝死前可能會出現的異常信號,提前預知,及時就醫!

對照自己是否遇到過上面這些情況,就知道你該不該改掉不良習慣了!

三、

怎麼穩住「亂跳的心臟」?

除了疾病原因,我們的飲食、運動、作息等都會影響心跳,那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哪些方式可以保健心臟的,在此給大家幾個小建議:

拒絕熬夜,規律作息

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補覺也無濟於事,所以非必要儘量不熬夜。

首先要睡夠,8個小時是個比較好的執行方式,雖說每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不一樣,但每天睡眠最少不能低於5小時,而且最好入睡也選在12點之前

其次注意睡眠規律,保持住自己的固定生物鐘,不要頻繁打破規律!

戒煙戒酒,少喝濃茶

遠離煙酒這類一級致癌物,二手煙還會對身體的人造成傷害,影響深遠。另外咖啡因會刺激大腦,使人無法入睡。建議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尤其在下午四五點之後避免攝入濃茶、咖啡、可樂等飲料。

提倡「輕+慢」飲食,忌狼吞虎咽

眾多科學證明,吃東西會影響心跳。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不要過飢過飽,飲食中可適當增加新鮮蔬果及魚類的攝入,少吃刺激性食物,減鹽限油,少吃快餐。

保持心情愉悅,運動要適量

情緒緊張,壓力過大會引起心臟跳動失常。「如何快速化解負面情緒,保持心情愉悅」可以說是我們一生的課題,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進行一些如跑步、瑜伽之類的有氧運動,也可以選擇聽音樂、看書、泡澡等解壓方式。

一開始運動別急於求成,可以根據身體情況慢慢增加運動量,重在循序漸進。另外注意在睡前一兩小時避免太過劇烈的運動。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我們都知道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幕後黑手,保持理想的體重可以說保護心臟的有效方式:

體質指數(BMI)適宜範圍在18.5~23.9之間;

血壓儘量保持在120/80mmHg以下;

空腹血糖保持在3.9-6.1mmol/L。

Tips:BMI公式=體重(kg)÷身高²(m²)

體質指數(BMI)適宜範圍在18.5~23.9之間;

血壓儘量保持在120/80mmHg以下;

空腹血糖保持在3.9-6.1mmol/L。

Tips:BMI公式=體重(kg)÷身高²(m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64fa248d563864502a8431b7f02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