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酒的「隱形寶藏」,川法清香的變遷與新生

2022-06-21     酒食評論

原標題:四川白酒的「隱形寶藏」,川法清香的變遷與新生

作者:李虓

對於四川釀酒,人們大都有兩種認知,一是名酒輩出,二是濃香特色。其實,作為享有得天獨厚釀酒資源的天府之國,還有一種品類優勢,曾名震一時,甚至於在上世紀四川白酒之中,三分天下有其一,這就是四川清香白酒。

進川沿線。

為何說其是川酒的「隱形寶藏」呢?川法清香白酒有怎樣的價值特點?為何能在濃香大省鼎足?本文以變遷和新生的視角,予以論述,以饗讀者。

01

川法清香,川酒鼎足

川法清香,與山西清香不同,最大特點在於用曲。傳統的川法清香,以小曲為發酵動力,並以整粒高粱為原料,得益於小曲之功,酒體更加醇香柔和、回甜純凈。因此,川法清香也是小曲白酒中的傑出代表,還是大曲白酒流行之前的第一大酒種。

釀酒紅高粱。

上世紀60年代以前,川法清香的產量占到白酒總產量的80%以上,並由商業部統調全國各地,90年代,年產達20-30萬噸(另有數據說是60萬~70萬噸),占據四川白酒產量的三分之一。在1992年,國內釀酒權威雜質《釀酒科技》中,明確提到川法清香「是我國第三大白酒酒種,僅次於濃香和麩曲清香」。

除了體量大,川法清香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國家、四川等科研機構的關注。約從上世紀40年代起,川法清香就成為釀酒科研的一大研究主體,以至於每隔一個階段,均有相應的突破,比如,1957 年, 國家食品工業部制酒工業管理局,組織的川法小曲酒先進性經驗試點;1964 年,全國釀酒會議,對四川糯高粱小曲白酒的操作規程的修訂,如此等等。

釀製川法清香。

因此,川法清香曾經輝煌,也是四川白酒產業貢獻給全國的另一品類特色。但川法清香,沒有像濃香那樣全國性大發展,單從品類而言,筆者認為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在上世紀居民口味變化的趨勢中,川法清香不占優勢。國民經歷了60-70年代食品匱乏的階段,對於飲品和食品的口感偏好,一直在向風味的豐富性升級,食品「重味」、飲品「重香」,是當時的大勢所趨,而在白酒「香」時代的過程中,以「味」為特色川法清香,自然敵不過濃香或其他大曲白酒。

時代決定白酒風味偏好。

再者,受限於口味趨勢,在名酒評選流行的時代,川法清香也無緣「國家名酒」,這進一步拉低了川法清香的認知,低估了其價值。

02

情感尤在,酒香依舊

川法清香雖然不及濃香名氣大,也沒有入選國家名酒,但不可否認,在很多人的心裡,尤其是老一輩四川本土消費者的記憶里,仍然是一種「名酒」的存在,更凝聚著相當豐厚的情感。

舉例來說,上世紀50年代以後,在四川峨眉山,曾廣泛流行過一種地產白酒,名極一時,叫做「龍池白酒」,因產自峨眉山市龍池鎮而得名,其工藝做法正是川法清香。

峨眉山雪景。

據當地人回憶,輝煌時期,龍池白酒不僅在當地的供銷社銷售,更供應幾大國有企業,成為當時峨眉山乃至於樂山地方的名酒、特產酒。雖然80年代被迫停產,但時至今日,在老一輩人的回憶中,當時喝起龍池白酒,亦是一種家鄉的榮耀。停產後,龍池白酒的復產,一時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不少百姓都呼籲龍池酒廠的再生產和龍池白酒的復原。

但直至2015年,才由峨眉山人王超舉先生在原址上進行重建。而至於為何重建?也源於這種家鄉情感。

原址重建後的龍池酒廠。

王超舉先生之子王盛,曾告訴筆者,「當時家父的理念就是『每個地方都應該有一瓶自己的好酒』,在龍池白酒里,有他年輕的記憶和光陰,所以,一直以來都想把她興建起來。」

人們常說,情懷,是一份事業最原始和強勁的動力。基於對於龍池白酒的家鄉情、保護和傳承的使命感,王超舉還定下「五年不賣酒」的規定,即:不將老龍池白酒的風味、文化和品質全面傳承優化好,五年不賣酒。

龍池酒廠發酵車間。

目前,七年光陰已過,龍池酒業,已成為樂山第一家認證IS9001與HACCP體系的白酒企業,並返聘原龍池酒廠的2名老師父進行技藝復原,聘請著名白酒專家李克明先生進行工藝升級。

舉龍池白酒的例子,在於說明,川法清香具有非常廣泛的認知和情感基礎,情感尤在,酒香依舊,即使現在去往四川,在很多場合,川法清香仍然在酒桌上頗據流行度。

03

風味價值,口味回歸

川法清香在當時為什麼能夠名極一時?而在目前四川濃香大省的市場中,為何能具有一席?回到酒體本身,原因就在於兩個字——好喝。

香氣層面來看,上世紀80年代末,科研機構曾對川法清香白酒工藝和香味微量成分進行研究,並與大曲清香和其他小曲類白酒進行對比,認為川法清香具有特殊的典型特徵,除了濃郁的糧食香氣、水果香氣之外,還有幽雅的「糟香」。

糟香和飲後舒適是川法清香的特色。

雖然在某些特徵性香氣的強度上,川法清香不及大曲白酒,如濃香的己酸乙酯、清香的乙酸乙酯,但這一「劣勢」反而也是優勢,整體香氣組分的多元性更加明顯,不會被一種或者某幾種強度大的香氣而覆蓋,川法清香能夠反映出,糧食從蒸煮到發酵所產生的多種香氣感受。

味覺層面,由於是小曲釀造,所帶來的醇甜感十分明顯,口感柔和,舒適度極高,尤其是飲後「不上頭」的特色。對此,王盛曾告訴筆者,「川法清香在上世紀很受歡迎的關鍵原因在於好喝,那個時候人們並不很懂工藝、香型等品質概念,主要就是這酒喝起來順口、不上頭,這就是好酒。」

龍池酒廠的基酒庫。

專業酒評的角度來說,川法清香白酒的特色為,無色透明,醇香清稚,灑體柔和,回甜爽口,純凈怡然。而從消費味覺趨勢的角度來看,川法清香白酒的這種風味價值,也將會迎來更廣泛的認可,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白酒品類發展的原因。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口感也在演變,原有的白酒香型模式其實已經開始淡化,從過去以香為主轉變為講究口味為主,同時要求衛生、健康、醇爽,尤其是舒適的體感,而川法清香純凈、清爽,不上頭,符合人們對於清爽型酒品的青睞。目前整個清香型白酒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即印證了這一觀點,也為川法清香白酒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

第二,國人口味回歸的原因。目前,已經不是上世紀因物質稀缺而追求馥郁的時代,消費者對於清淡飲食、原滋原味的更加追求,這為四川小曲白酒的市場帶來了新的市場基礎,也將進一步放大川法清香的風味價值。

龍池酒廠「龍池·金頂」,以99分高分,榮獲IWSC金獎。

正因如此,目前在國際賽事上,川法清香白酒也逐漸得到專家評委的肯定,開始大放光彩,比如,峨眉山龍池酒業的產品,分別在2021國際葡萄酒與烈酒大賽(IWSC)和2022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SFWSC),並以絕對品質優勢獲「99滿分大金獎與雙金獎」,正是典型。專家團評語為,龍池白酒具有精緻迷人的香氣,尤其具有花香、果香和陳年的木香,風味層次多元,香蜜優雅,回味悠長,這也反映了川法清香在風味層面競爭優勢。

所以,無論是基於歷史輝煌,還是消費情感,亦或是自身價值,川法清香都是四川釀酒的另一瑰寶。而無論是基於品類發展、消費回歸、市場向好,川法清香正是寶藏發光之時。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碩士、工程師,酒類食品行業評論作家、策劃人,《酒食評論》自媒體矩陣、李虓策劃諮詢創辦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5ef8e4aecf53e847f7222ef4558a3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