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首先就要準確把握這一指導思想,全面領會其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並深刻闡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定位和重大意義,凝聚起全黨全國「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念和磅礴力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新境界。實踐充分證明,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製度保障;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為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用完善的制度防範化解風險、有效應對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前進。
偉大變革,蘊含思想偉力。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國有企業改革要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到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以思想理論創新引領改革實踐創新,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標、改革策略、改革動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統闡述,提出一系列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指導新實踐、引領新變革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也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強有力思想武器。
這次全會通過的《決定》,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目標、重大原則,重點部署了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新征程上,我們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貫徹「六個堅持」的重大原則,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江蘇考察,對江蘇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賦予我們「為全國發展探路」「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等重大使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我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南京作為省會城市,要拿出排頭兵的姿態和探路者的擔當,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責任感,在新征程上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不斷開闢改革發展新境界。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凝心聚力、奮發進取,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