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田間地頭都隨處可見開著黃色小花的蒲公英,雖然它好生好養好採摘,但卻不是一般的野花野草,而是備受歷代醫家所喜愛的傳統藥物,清代陳世鐸在《本草新編》中直言:「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植物界用途最廣的「排毒草」蒲公英的用法。
蒲公英,又叫婆婆丁、黃花地丁等,最早見於唐朝《新修本草》,稱其:味苦、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尿除濕、健胃利膽等功效,有「天然抗生素」之稱。
現代研究發現,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各種桿菌及卡他球菌均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臨床上廣泛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結膜炎、淋巴結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泌尿系統感染等,甚至手術後預防感染敗血症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蒲公英是藥食俱佳的天然綠色植物,明代李時珍言:「蒲公英幼苗可食、可啖」,清代王士雄也說「嫩可為蔬,老則入藥,洵為上品」。但蒲公英吃嫩草還是干品,吃莖葉還是根脈,單吃還是配伍,都有很大學問。
蒲公英的葉子含有一種叫綠原酸的物質,該物質抗菌消炎,可以改善濕疹、皮膚炎症等;而蒲公英根的功效與黨參類似,不僅補中益氣,還祛火清毒、消腫散結等,相較於蒲公英的葉子其根脈清熱解毒、利肝護肝的效果更優。所以蒲公英要帶根全株採摘。
1、乳腺疾病
中醫認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而乳腺是肝經經過的地方,因蒲公英通肝胃經,大除肝火,所以女性朋友在春天可以多吃點嫩蒲公英。現在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乳腺增生,主要是由肝經淤堵引起的,用蒲公英就很合適,此外乳癰(乳腺炎)、哺乳期堵奶都可以用。
用法:鮮蒲公英(帶根)搗爛,一半外敷,一半溫開水內服。
2、眼部疾病
蒲公英十分擅長治療由熱邪引發的各種眼疾,如眼睛紅腫熱痛、迎風流淚、畏光、眼屎增多等。因為肝開竅於目,眼睛的問題與肝有關。
這裡推薦一個張錫純先生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方法:全株蒲公英鮮品200克(干品減半),清洗後加水煎湯2大碗,一碗趁熱熏蒸眼睛,一碗溫服。
3、口腔潰瘍
蒲公英所針對的是胃火導致的口腔潰瘍,可以看看自己的舌頭,如果舌苔黃厚,尤其是中間部位,那就適合用。可以把新鮮蒲公英當蔬菜吃,如:洗凈蘸醬、焯水後涼拌等。胃火旺導致的口臭、牙疼、胃疼等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
4、祛面部黑斑
蒲公英在美容養顏上的運用是十分廣泛的,面部有黑斑者,可采蒲公英花朵40克(正在盛開的,不要開敗的),洗凈後加入純凈水煎煮30分鐘,放涼後倒入乾淨瓶中,可以敷水膜,也可以早晚做爽膚水用。
濕熱下注導致的男性前列腺炎、女性尿路感染等都可以喝蒲公英茶來解決,在沒有專業醫生指導的情況下,推薦這一款——蒲公英姜棗茶。
做法:蒲公英干品3克(鮮品6克),紅棗2顆,生薑1片,加水共煎。
1、不可過量
2、女性避開經期服
3、溫服,不要涼服
5、體質陰寒患者不服
6、脾胃虛寒患者不單獨服
(文章部分資料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