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被冤殺後,抄家的錦衣衛為他落淚,行刑的儈子手自殺陪他

2023-03-21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忠臣被冤殺後,抄家的錦衣衛為他落淚,行刑的儈子手自殺陪他

都說歷代王朝唯有大明得國最正,朱元璋以毫末出身成長為開國皇帝,還完成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壯舉的確堪稱傳奇。但他社會底層的出身也造成了他的自卑感,為了監控大臣、防止他們造反作亂,朱元璋建立了特務統治機構——錦衣衛。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錦衣衛被塑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形象,但本質上都是聽命於皇帝的特務,承擔著許多抓人抄家之類的工作。

錦衣衛的名號的確很好聽,但大多數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儈子手,但在抄此人的家時卻留下了「鱷魚的眼淚」。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軍攻陷首都南京,將大明帝國的皇位從先太子朱標一脈搶到了自己手中。朱棣雖以藩王之身行篡逆之事,但好在也是個如唐太宗一般的明君,開創了「永樂盛世」。朱棣駕崩後,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也創造了「仁宣之治」。

此時的大明帝國國力已經達到了第一個巔峰,天下承平日久,百姓也安居樂業,歷史地位不亞於唐朝的開元盛世。但世事無常,一代明君宣宗皇帝朱瞻基38歲便英年早逝了,繼任者是年僅9歲的皇太子朱祁鎮。天子年幼,國家大事也就落到了皇太后的手裡,再加上有著名的「三楊」內閣主政,所以帝國一直在持續平穩的運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的相繼去世,小的漸漸長大。

因為是由太監王振陪著長大的,所以年輕的皇帝也對他格外的信任,甚至聽從他的建議率大軍親征瓦剌。正統十四年(1449年),朱祁鎮連同一群大臣在土木堡兵敗被俘,淪為了階下囚。瓦剌太師以朱祁鎮的性命要挾,一路上暢通無阻地通過了大明的邊關重鎮,很快就到了北京城下。正當城中大臣們為了南遷與否而爭論不休時,時任兵部侍郎的于謙站了出來。

因為瓦剌手裡有皇帝,所以大明要解決燃眉之急就必須讓這個俘虜皇帝無法再發揮作用。在於謙的主導下,宣宗皇帝的另一個兒子、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被推上了皇位。在於謙的指揮下,各地的明軍紛紛湧入北京,一起來保衛國家。在經過激烈的戰鬥後,明朝勝利了,于謙避免了讓「土木堡之變」成為第二個「靖康之變」。所以他的功勞和意義,幾乎是大明帝國的再生父母。

瓦剌見自己手中的太上皇朱祁鎮已經勒索不到好處了,便決定將他放回去,兩個皇帝相鬥必然會消耗大明朝的國力。朱祁鈺原本是不願意當皇帝的,但是被強行推上去嘗到了權力的滋味後,也沒能逃過「真香定律」。所以太上皇朱祁鎮一回來就被他軟禁在了南宮,後來見皇太子、自己的侄子朱見深也被他廢掉,換上了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但歷史總愛開玩笑。

自己的兒子夭折了不說,朱祁鈺本人還在30歲這一年病入了膏肓。在他彌留之際、又沒有接班人的情況下,一些大臣為了立功將朱祁鎮從南宮中放了出來並擁護他復辟,這便是「奪門之變」。朱祁鎮復辟後,曾經扶持朱祁鈺的大功臣于謙,就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朱祁鎮深知「謙實有功」,但因為政治需要而不得不講他處死,死後還派錦衣衛去他家中抄家。

按說于謙位極人臣,家中應當有不少財務,但前去抄家的錦衣衛卻傻眼了。因為他這樣的大官居然住得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如果沒人指認,誰都想不到這會是于謙的家。除了被他封存的、代宗所賞賜的東西,他家了除了幾件衣服就只有幾兩銀子。為官清廉到如此地步,實在是世所罕見。所以目睹情況的錦衣衛紛紛落淚,他們知道皇帝冤殺了好官,卻不得不執行任務。

除了錦衣衛,行刑的儈子手在事後居然自殺在了刑場之上。殺于謙是他的職責和任務,自盡陪他一起死是自己的良心!事實上于謙位高權重,「奪門之變」發生時他完全有機會阻止,但他卻並沒有。因為當時的大明朝皇帝命在旦夕,也沒有合法的繼承人,如果不讓太上皇復辟,天下又將掀起一場血雨腥風。正因為他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任由朱祁鎮復辟,而自己的下場也在預料之中。

朱祁鎮駕崩後,兒子朱見深繼位,是為明憲宗。曾憲宗這樣評價于謙:「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持,為群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雖然朱祁鎮自己也清楚于謙的功勞,但在皇權制度和天子威儀面前,他必須冤殺于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464b90067a5835fc11fbf28add8d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