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面!辣椒病蟲害防治(上),一定要看!

2022-04-18     勒夫水溶肥

原標題:超全面!辣椒病蟲害防治(上),一定要看!

辣椒是種植較為普遍的蔬菜作物,其根系發達,有較強抗旱能力。對生長環境的溫度有著較高的要求。辣椒病蟲害是直接影響辣椒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

無論是辣椒病害還是蟲害通常都會導致辣椒出現多重症狀,並且危害整個生長周期,同時還具有連續不斷的發病的特徵。

一、辣椒疫病

誘因及外在表現:辣椒疫是一種真菌感染性病症,其病原體是鞭毛菌亞門辣(甜)椒疫霉真菌,在辣椒的生長周期中較為常見。該病主要侵害辣椒的葉片、莖和果實。尤其嚴重的侵染部位是辣椒莖的基部。一旦辣椒感染此病,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導致辣椒田間大面積的作物死亡。同時病原體能夠藉助氣候條件進行擴散與傳播,防治不當會給種植戶帶來較高的經濟損失。

辣椒不同的生長時期感染該病的症狀會有不同的表現。其在生育期感染危害最為嚴重。具體表現為辣椒根莖部出現綠色水漬狀病斑,如果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病症部位會不斷擴大,最終導致根莖衰竭植株死亡。在幼苗時期感染辣椒疫病會導致辣椒嫩苗的死亡。

應對措施:調整辣椒栽培區域的種植結構,適當調整種植品種,防止致病菌在辣椒種間的傳播。要對區域內病蟲害的發生有判斷能力。並能夠切斷其他品種病蟲害的傳播途徑。

根據土壤和氣候環境,選擇適應性強的辣椒品種進行栽培。適應性強的品種不僅對病害及蟲害有較高的抵抗力,同時還對環境的適應性更高。具有更好的產品品質。做好品種的選擇,才能在栽培過程中儘可能降低感染率。

在辣椒播種前需要對土壤進行消毒,合理的使用藥物浸種,能夠達到良好的抗病效果。在對土壤進行消毒時可以使用25%甲霜靈和濕性粉劑效果良好。對於土壤中的蟲害可以噴洒敵百蟲來殺滅。在播種前10小時使用清水浸種,再使用1%硫酸銅溶液或20%甲基立枯靈1000倍液,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能夠有效的預防辣椒疫病以及青枯病。在播種前還需要對苗床進行消毒處理,使用25%瑞毒霉或75%百菌清對育苗土進行消毒。播種後再次使用上述藥物附於種子上。

辣椒種植前應該採取輪作的方式,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辣椒病蟲害的發病率。輪作的植物可以選擇豆科及十字花科,對疫病防控效果良好。應避免與黃瓜煙草等作物連作,以預防交叉感染。定期對辣椒田中的致病菌殘體進行清理,以保證種植環境的清潔,避免致病菌在有利的環境中生長危害辣椒植株的健康。田間溫度的控制對辣椒病蟲害的防治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在寒冷季節用地膜覆蓋能夠確保辣椒的生長溫度促進果實成型,還能夠促進辣椒根系生長,有助於提高其抗病能力)。

溫度過高的時節要注意水分與溫度的協調,避免創造高溫高濕的環境,以防致病菌生長.在辣椒感染疫病後,需要及時進行診斷判斷,併科學使用藥物進行針對性的防治。發病初可選用50%瑞毒孟鋅可濕性粉劑600到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可選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到600倍液等進行交替使用,期間間隔一周/次,可連噴3到4次。

二、蚜蟲的防治

誘因及外在表現、和特性:4月中下旬溫度適中,辣椒莖葉生長旺盛,正處於開花結果初期。適宜的溫度和較低的濕度為蚜蟲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創造了條件。蚜蟲的發生不僅可造成辣椒減產,還可誘發辣椒病毒病、花葉病等。其危害特點是:直接刺吸植物的汁液,成蟲和若蟲聚集在葉片、花蕾、生長點上等,會導致被害葉片營養不足,褪綠變黃;被害花蕾無法獲得足夠養分,最終會使葉片和花蕾脫落。生長點被害後葉嫩葉捲曲無法展平,生長變黃,嚴重時枯死。

蚜蟲在刺吸辣椒枝葉的同時還會排泄出大量的糞便,污染葉片,造成葉片光合作用降低,導致葉片和植株營養不足,果實彎曲,品質下降等。

蚜蟲1年可繁殖30多代,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一般7天左右即可繁殖1代。其世代重疊嚴重,在一個葉片上常常有幾十或幾百頭聚集在一起,即有有翅蚜也有無翅蚜,可在短時間內造成落花落葉,從而造成減產,對辣椒生長危害非常大。

應對措施:防治辣椒蚜蟲應從兩個方面進行控制:一方面清理周邊環境的蚜蟲,阻斷蚜蟲傳播的條件,從根本上降低蚜蟲蟲害的發病率。另一方面是針對蚜蟲的消殺,可以使用化學藥劑防治。如50%抗蚜威500倍溶液進行藥物防治;或在其初發階段用22%吡蟲高氯氟微囊懸浮劑4到6毫克,或10%阿維吡蟲啉懸浮劑20毫升等,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每隔10天噴治1次,連噴2次。不僅可快速殺滅蚜蟲,還可兼治薊馬等害蟲。

也可以通過生物防治的手法,使用黃色誘捕板或者銀灰色膜進行殺滅蚜蟲。

三、辣椒病毒病

誘因及外在表現:是辣椒生長過程中發生最為普遍,危害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尤其是夏、秋辣椒發病最為嚴重。其主要是由於植株出現損傷後造成的感染,和昆蟲傳播(如:蚜蟲、粉虱、薊馬、葉蟬等刺吸式害蟲)。因此避免植株機械性損傷,可以有效的切斷病毒病的傳染途徑,控制患病率;定期使用殺蟲劑來控制病蟲的數量,避免蟲害造成的植株損傷及引發的感染。其外在表現有以下幾類。

1、花葉型:葉片上出現顏色深淺不一的花斑,或出現深淺相間的斑點。輕型花葉葉面平整,不皺縮;重型花葉葉片褪綠明顯,表面不平整;

2、黃花型:部分發病株葉片發黃,發病嚴重時植株上部的葉片可全變為黃色;

3、壞死型:枝條上或果實上出現紅褐色條狀斑,並延枝條上下蔓延,可導致落花、落果、枝條幹枯,嚴重時整株枯死;

4、畸形:病葉明顯縮小,變厚、葉片皺縮,植株節間變短;病果形狀不規則,果面坑窪極易脫落;

應對措施

(1)防治傳毒害蟲是預防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首先在辣椒定植時用5%吡蟲啉顆粒劑200克,加腐熟的有機肥30公斤,攪拌均勻後進行穴施或溝施後定植覆土;

(2)發病初期可以使用抗病毒性藥物進行噴洒,如新植黴素、凱普克以及氨基寡糖進行交替使用,每10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3次即可。

(3)在辣椒結果盛期,可結合施肥澆水用20%蚨蟲胺可溶性粉劑300克加水溶肥6到10公斤,溶解後沖施,30天沖1次,可連沖2次。是辣椒生長過程中的常見病害。或可以使用0.05%~0.18%的硫酸鋅稀釋液,對辣椒葉面進行噴洒,噴洒2到3次進行預防處理。在發病初期可選用植病靈乳劑,NS—82增抗劑;以及病毒速殺劑進行交替殺菌。需要注意使用濃度,頻率以及用量。每日使用頻率不超過3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351f996f50da955fc09ee7930e5c5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