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季度,從主流到高端手機都如何「卷」?

2023-04-19   太平洋電腦網

原標題:2023年第一季度,從主流到高端手機都如何「卷」?

IDC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約為2.86億台,同比前一年下降了13.2%,也是自2013年以來的10年里首次低於3億台。

以上的數據也印證了去年「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換手機」的熱搜話題,對於手機廠商,2023年的壓力只會倍增。

於是,當我們稍微回顧過去的2023年的第一季度,好像除了蘋果不慌不忙地只公布新配色的iPhone14外,其他的手機廠商都忙得很,不是在發布新品,就是在發布新品的路上,從技術到產品,我們看到了各種「卷」法。

2000+價位主流市場,卷得比往年更激烈些

儘管廠商在營銷或者傳播方面把很多資源放在了高端旗艦機型上,但真正的市場銷量主力卻仍然是中端主流機型,尤其是國內2000+價位的主流市場。往年2000-3000元市場基本是Redmi紅米、真我和iQOO三家之爭,且自2021年起,「焊門」這個紅米手機的營銷梗也為人津津樂道。

熟悉性價比的朋友都知道,紅米絕對是這個市場的老玩家了,不管對手更替和市場變化,紅米都是2000-3000元市場不可忽視的存在,本來去年12月發布2499-3599元的紅米K60系列(僅指K60和K60 Pro)已經在這個價位「焊門」成功,但萬萬沒想到,這回險些被一加「破門」了。

產品上,今年2月推出的一加Ace 2採用的滿血版驍龍 8+、雙曲屏、後置主攝、100W有線快充占優勢,而紅米K60系列的螢幕解析度、電池容量、30W無線充電(Pro版)同樣不甘示弱,雙方可謂旗鼓相當。只是作為後來者,一加Ace 2在產品定價上更為激進,在全面普及大內存大存儲的想法下,16+256GB版3099元和16+512GB版3499元的產品定價確實讓紅米所焊的門變得不那麼牢固了。

而紅米的老對手,真我發布的真我GT Neo5同樣來勢洶洶,在配置和價格接近的情況下,全球首發了240W快充版,約10分鐘即可充滿5000mAh的手機電池,充電速度直接起飛。

就在一加Ace2和真我GT Neo5首銷時,紅米於2月15日宣布K60系列512GB版降低300元,12+256GB和16+512GB版僅為2999元、3299元,以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誓要把門再次焊「死」。

這是紅米、一加、真我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首次正面較量,接下來是更加精彩的第二輪PK——一加Ace 2V、12 Turbo、真我GT Neo5 SE三款機型的肉搏狗斗。

先是搭載晶片2299-2799元的一加Ace 2V發布,然後是首發第二代驍龍7+晶片1999-2599元的紅米Note12 Turbo,這兩款機型均取消了螢幕與邊框之間的塑料支架,提升了機身的質感。最後是同樣採用第二代驍龍7+晶片且同為1999-2599元的真我GT Neo5 SE(4月3日才發布),在存儲價格持續下降的影響下,大內存大存儲已經成為國產手機廠商新的競爭焦點,這新趨勢甚至讓去年底推出的旗艦機型感到不小的壓力。

如果現在有朋友要我推薦2000-3000元價位的手機,我大機率會從上面提及的幾款機型里挑選推薦,當然我們在這裡不談產品之間的比較勝負,更多聚焦於市場行業維度的分析,只是上面三個品牌的機型目前來看實在太具競爭力了。

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換機周期已經增加到了34個月,接近3年時間,在此情況下,手機廠商已經不能像以往那樣純粹以低價來吸引用戶的青睞,而是要在配置功能上,更加匹配用戶長期的使用需求。上面提及的紅米、一加、真我正是在硬體配置上往高性能、大內存大存儲方向堆料,再加上長壽命的電池設計,以及系統軟體的優化,以延長用戶的手機使用流暢度。

雖然大家都在沖高端,但事實上,榮耀、vivo、OPPO等主要國產手機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均價都在2000元左右,上面提及的2000-3000元價位既是他們的市場基本盤,也是逐步提升品牌均價的關鍵,因此成為了兵家必「卷」之地。

高端旗艦市場,「沖高」窗口還有多久?

「沖高端」絕對是這兩年國內手機行業里的高頻詞,原因大家也懂,華為被迫無奈從2020年底起讓出了大量的手機市場,其中又以高端市場為主,這對於其他國產手機品牌來說,是繼2016年三星後,又一個衝擊高端市場的千載難逢機會。

當然,華為讓出高端市場是一回事,誰能接得了又是另外一回事。

第三方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蘋果在2021年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同比增加了47%,在所有品牌里排名第3,是前5名里漲幅最大的。在2022年國內智慧型手機前10的手機里,蘋果iPhone占了3席,而且是前3名,其中第1名的iPhone13市場份額更是「遙遙領先」。

結合上蘋果iPhone手機售價多在5000元以上,妥妥的高端旗艦定位。這增長幅度,佐證了余承東之前所說的,華為原來的高端市場基本被蘋果接了,其他國產品牌只能去分華為在中低端市場的份額。

當年華為能夠在一眾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中脫穎而出,已經說明在高端市場消費者除了看參數配置,產品還需要有自己的特點,說得簡單點,就是要有能講故事的點,如華為去年華為Mate50系列上「捅破天」的衛星消息。而今年第一季度的旗艦手機上,多少也出現了不同的創新技術身影。

如榮耀Magic5系列上的青海湖電池、自研射頻增強晶片、鷹眼相機,OPPO Find X6系列上的哈蘇影像、馬里亞納X自研NPU影像晶片,華為P60和Mate X3上的XMAGE影像、崑崙玻璃、雙向收發衛星消息,包括魅族20 INFINITY無界版上的泰坦玻璃、雙向收尾衛星消息等。

通過這些技術,在高端機型上,手機廠商正在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品牌壁壘,讓選購的消費者能有更多產品故事能與身邊的朋友講,提高產品的「社交凈值」。就像願意且有能力花上大幾千購買高端旗艦手機的消費者,不一定有心思去記手機的硬體配置,和朋友介紹自己手機時說:「這手機與某某相機大廠合作,拍照特別好,有德味!」這是否會更有面子呢?

從2020年起,國產手機廠商的沖高端之路已經有兩、三年時間,坦率說整體表現雖有進步,敢定高價的機型並不少,但真正能打動消費者,獲得較好銷量的卻寥寥無幾。更可怕的是,華為已經在逐步恢復自家的手機產品線,近半年來接連發布了Mate50、P60、Mate X3、nova11等系列機型,而且隨著國產上游晶片行業的發展,華為手機在5G功能上的困境,我相信最終也將會得到解決,留給其他國產手機的時間也許並不多了。

(圖源 @余承東 微博)

再加上SoC晶片和相機傳感器的疊代,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去年底以來,高端旗艦手機開始越來越卷,性能、設計、影像、體驗、創新一點都不能少。高端旗艦手機上對創新的「卷」將會成為今年行業的主旋律。

很「卷」的一加

從2021年年中宣布回歸OPPO到去年底,一加經歷了品牌和產品的陣痛期,要生態成長,開拓新的市場,就不可避免地改變自己。

2022年12月17日,在一加成立9周年慶活動上,一加創始人劉作虎宣布一加定位OPPO旗下主打性能的先鋒品牌,並獲得OPPO的百億補貼用於研發。

隨後,一加按下了新品發布的加速鍵,1月發布一加11,2月一加 Ace 2、3月一加 Ace 2V和一加11木星岩限定版,要知道一加去年也只發布了一加10 Pro、一加Ace、一加Ace Pro三款機型,一加今年一個季度的新品數量就持平甚至超過了去年全年。要特別指出,一加就是那家「不是在發布新品,就是在發布新品的路上」的手機品牌。

產品上,一加今年的新品均採用了滿血版的SoC晶片和大內存大存儲組合,死磕性能和遊戲體驗,加上極具競爭力的定價,一加絕對是今年第一季度里,最不低調、最卷的手機品牌(之一)。

一加的「卷」除了源於OPPO的百億補貼,還有就是「為做好產品,未來三年,一加硬體綜合凈利潤可以為0」的決心。從回歸OPPO到獲得百億補貼,一加不可能再做一個小品牌,一加也定下了「未來三年,成為2000元以上線上市場份額第一」的目標。

一個決心,一個目標,這是一加盡情踩下油門的動力,也是不得不把油門踩到底的壓力。我不知道一加的未來是否為星辰大海,但前路必定荊棘滿途,加油!

最後

荊棘滿途絕的又豈止一加呢!無論是市場排名靠前的OPPO、vivo、榮耀、小米,還是處於「others」的魅族、華為、中興等國產品牌,都有各自的市場壓力,要麼為了品牌生存,要麼追求發展。因此,2023年註定是手機行業不斷「卷」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