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廣議|告別條條和框框

2024-10-12     中工網

【作品廣議】

原標題:告別條條和框框

肖承森

漫畫,是幽默的藝術,是諷刺的藝術,也是創造的藝術。嚴格地講,漫畫家創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就思維意義而言,創新,應該在漫畫家頭腦中占據不可撼動的統治地位。

身處創新時代,每個人都熱衷談論創造性思維。創意,是社交媒體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以至讓人看得有些疲倦,甚至感覺失去新意。此時,看看漫畫家吳濟良先生的作品《思路》,想必您不但能夠送出笑聲,還可以收穫啟示。

思路 吳濟良

漫畫《思路》,看題目感覺有些直白、有點平庸。好在極富視覺衝擊力的畫面迅速抓住讀者視線。您瞧,難得一見的「開腦洞」,思維的裝具傾巢而出、清晰可見,甚是「開眼」。不過,很快很快,出乎我們意料,我們驚異地發現,這百聞不如一見的「思路」,一「路」湧出來的竟然都是條條和框框,當然,還有框框套框框。在一個擺放四平八穩的框子裡,「思」者莊嚴地寫下了「舉措」二字。可以想像,接下來,這裡還會出現很多、很具體的舉措。看到此處,我們終於看懂了作者的完整「思路」。

的確,吳濟良先生沒有談論如何創新,他的《思路》向人們發出警示,各種條條框框是創新的誤區。帶著框子思考問題,難以解決問題,或許只會重逢問題。

和「循規守矩」思維模式相比,逆向思維有助創新,比逆向思維更令人著迷的是發散性思維。這兩種思維類型,被漫畫家普遍應用於構思作品,有時延伸到完善和提高階段。走出條條框框,農民的奉獻不僅僅局限于田野河塘,他們的身影可以當之無愧地出現於酒店樓堂;走出條條框框,機關幹部可以走出辦公室,他們的報表和總結可以直接寫在市民的臉上。無疑,這樣的作品更能撼動人們的心靈。

對於發明而言,跳出思維定勢的藩籬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收音機走出音量的框子,照相機擺脫了體積的框子,終於,有人想到了應該有一種新的、更生動的傳播方式,現在人們稱之為電視機。

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幾乎伴隨著中國四十餘年經濟高速發展。實現民族復興偉業,需要奮鬥,更需要創新。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文學藝術繁榮,直至生活娛樂,都離不開創新。創新的方式多種多樣,前提是告別條條框框的束縛和限制。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2065e2311a497796aa4c8175eac7a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