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微塑料能侵入大腦,或誘發帕金森病

2023-12-14     上海楊浦

原標題:研究發現:微塑料能侵入大腦,或誘發帕金森病

研究發現:微塑料能侵入大腦,或誘發帕金森病

早上喝杯咖啡、豆漿,發現是用塑料杯裝的;中午點個快餐,食物是裝在塑料盒裡的;下午吃點零食,還是用塑料袋裝著的……不知不覺間,我們早已被塑料包圍了。

當然,人們不會主動地「吃」塑料,但塑料製品早已滲透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包裝、建築、地板、食品生產和包裝、炊具、保健用品、兒童玩具、休閒用品、家具、家用電子產品、紡織品、汽車以及化妝品等。

微塑料以及納米塑料還會通過多條途徑進入人體,混進各個器官,比如神經、心、肺、肝臟等,等待時機「興風作浪」。

2023年11月,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顯示,納米塑料能夠進入大腦,與神經元中的蛋白纖維發生作用,從而加劇帕金森病的風險。

此前,在2022年3月,一篇發表在《國際環境》上的研究顯示,首次在人類血液里發現了微塑料。

塑料中這些成分

或會危害人體健康

上海市疾控中心2021年在公眾號刊文中介紹,塑料製品中含有的己內醯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以及酚類化合物屬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它們具有持久性、積聚性、遷移性和高毒性等特點,在人體內蓄積後,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例如,鄰苯二甲酸酯類具有致畸、致突變性等毒性,在人體和動物體內干擾內分泌,可以造成生殖功能異常,還易導致男性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升高。

此外,不合格的塑料飯盒或塑料袋中大多含有工業碳酸鈣石蠟重金屬,工業碳酸鈣可能導致人體膽、腎結石,重金屬超標會對血液和神經系統造成影響。

最關鍵的是,塑料中的有害成分能夠通過各種環境介質長距離遷移,並長期存在於環境中。

減少「塑料危害」

生活中做好10件事

1. 儘量少用塑料製品

儘可能少用塑料及塑料製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可能的話,用玻璃或者不鏽鋼製品來代替塑料製品。

2. 不用塑料袋裝熟食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李衛敏曾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不用塑料袋裝熟食,尤其不要用彩色塑料袋盛裝熟食,它屬於再生塑料袋,其中含有的致癌物可能轉移到食品中。而且,食物的溫度越高,油脂越多,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質溶出越多。

在外就餐後,如果需要打包,最好使用降解盒,當然自帶飯盒更好。

3. 不要在碗里套塑料袋盛燙食

一些商販圖省事兒,經常在碗上套一個塑料袋,再盛裝酸辣粉、豆腐腦、小面、麻辣燙等食物,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行為。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質遇高溫、油脂易析出,不利於健康。

4. 不要加熱塑料容器

如果不得不用時,要正確使用塑料製品,不要把食物或飲料放在塑料容器中加熱,也不要把塑料製品放入洗碗機中清洗。

5. 不用塑料吸管喝飲品

喝水最好不用吸管,如果一定要用吸管,可用不鏽鋼吸管、玻璃吸管、可降解吸管等材質代替塑料吸管。

6. 不用塑料瓶裝油

儘可能選用玻璃、陶瓷、不鏽鋼等器皿裝盛食用油。果蔬保鮮儘可能用正規的食品保鮮袋(膜)。

7. 不用市場的塑料購物袋

出門購物時,包里揣個可降解塑料袋、牛皮紙袋、網格袋、布袋等。

8. 不用酒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

現在有些酒店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替代消耗品,旅行可以自備洗漱用品。

9. 不選合成纖維的衣物

衣服、地毯和家具最好選擇天然纖維(棉、麻、絲、毛等),而不是合成纖維,這樣可以減少室內微塑料的脫落。

10. 定期進行室內吸塵

為了減少家裡灰塵里中的塑料微粒,建議經常定期吸塵(而不是清掃)能減少室內的塑料微粒水平。

編輯:張天一

資料:健康時報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1e26717e02c3e3ae38cc2416947e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