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時節,綠粽飄香。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在端午節,人們都會在門口掛上蒲草艾葉驅邪,掛香囊,賽龍舟,喝黃酒,吃粽子,以表達保持健康體魄的美好願望。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杜曉明博士提醒說,粽子雖美味,但糖友們要謹慎食用。
杜主任解釋,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升糖速度比大米還快,如果再搭配上五花肉、鹹蛋黃、蜜棗、甜豆沙等高脂、高鹽、高糖的餡料,更不利於糖友們控制血糖。
糖友如何吃粽子呢?杜主任說,糖友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否滿足以下4點:其一,空腹血糖低於7mmol/L;其二,餐後2小時血糖低於10mmol/L;其三,糖化血紅蛋白低於7%;其四,近期血糖保持較為穩定,未出現忽高忽低的現象。這四點都滿足,說明血糖控制良好,可吃一個或者大半個100g(2兩)的粽子,或選擇時下流行的迷你粽,在早餐或午餐替代正餐主食的量,切不可作為加餐或零食。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杜主任建議,購買粽子時,儘量不要選擇棗泥粽、豆沙粽、蜜棗粽等這一類比較甜的粽子;也不推薦吃含五花肉、蛋黃的咸粽子;重油、重鹽或重糖的內餡也可能會造成血糖升高。可選擇不額外添加糖分的粗雜糧雜豆粽,如紅豆粽、黑米粽、八寶粽或添加蕎麥、糙米、燕麥米等替代部分糯米的粽子。如果買不到雜豆粽,那就在吃粽子時搭配蔬菜,同樣可以讓當頓飯後的血糖上升更平緩。蔬菜可以選擇涼拌或者清蒸,比如涼拌菠菜、木耳或芹菜,清蒸胡蘿蔔絲等。另外,胃酸過多的糖友,還可以通過搭配蔬菜來減緩糯米對胃的刺激,減少胃酸分泌,從而避免單獨吃粽子的燒心感覺。
杜主任強調,吃粽子時要細嚼慢咽,以降低胃的消化負擔。糖友吃完粽子後,一定要記得密切監測餐後血糖水平,確保不會因為吃粽子導致血糖發生大的波動。「粽子美味但升糖快,建議吃粽子後適當增加運動,比如來個舒緩的飯後百步走,或者騎自行車、慢跑、快走、游泳,這樣也能減緩血糖上升。為了過一個開心的端午節,糖友們快行動起來吧!」(李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15945a0296cc5d8dfbd472c4258b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