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披露,因亳州藥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藥都農商行」)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有關規定,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公開資料顯示,藥都農商行位於安徽亳州,由藥都農合銀行於2010年7月12日改制設立,並於2012年10月30日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藥都農商行正式遞交招股書,向滬市主板發起衝擊。不巧的是,2019年受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影響,該行IPO申請一度被證監會中止審查。
直到全面註冊制正式實施後,2023年3月4日,藥都農商行IPO獲上交所受理。藥都銀行原計劃募資16.3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充實本行資本金。
2023年9月30日,因藥都農商行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上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招股書顯示,藥都農商行股權結構較為分散,該行不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截至2022年6月末,第一大股東古井集團持股比例為9.25%;商湯資本及其關聯企業合計持股7.58%;建安集團旗下三家子公司合計持股9.41%;其他自然人股東合計持股74.72%。
藥都農商行主動撤回IPO背後是其經營業績表現不佳且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
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藥都農商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49億元、22.78億元、20.38億元,對應的凈利潤4.04億元、4.76億元、3.49億元。
另一方面,該行的不良率也在持續走高。2020年-2022年,藥都農商行的不良貸款比率分別為1.52%、2.34%、3.11%。聯合資信出具的評級報告顯示,藥都農商行的不良率仍在走高。至2022年末為3.11%,2023年9月末進一步上升至3.33%。
從業務布局看,該行以本土市場為主要服務區域。截至2022年6月末,不考慮全國性五家大型銀行在亳州區域的市場份額,在亳州地區中小銀行中,藥都農商行存款餘額市場占比為22.70%,市場排名第二,貸款餘額市場占比為26.11%,市場排名第一。
事實上,在全面註冊制後,銀行股在IPO市場上較為冷淡且推進進度緩慢,此次藥都農商行撤回後目前還有9家銀行在排隊A股IPO。
其中,在上交所「已受理」的分別為湖北銀行、崑山銀行、海安銀行,深交所市場的馬鞍山農商行、廣州銀行、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東莞銀行審核狀態為「新受理」,兩市僅有湖州銀行為「已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