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一個獨得上天青睞的城市!
老天把所有的寵愛和偏心「明目張胆」的給了大理,把溫柔給了洱海,把雄偉和清涼給了蒼山;把愜意給了古鎮;把幸福安樂給人大理人民;把文化播撒在這一片土地。
大理的色彩濃烈又淡雅,大理的生活充實又忙碌 ,大理的文化深厚又有趣。
如果你要尋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平淡生活,那麼你要去大理!
如果你想要一嘗閒雲野鶴般的慵懶生活,那麼你要去大理!
如果你要去尋找白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那麼你也要去大理!
如果你想要去找尋神秘的南詔國和繁榮的大理國留下的文化碎片,那麼更要去大理!
但不論做什麼,不慌不忙才是最適合大理的節奏!
因為慢下來,才有思考去時間,慢下來,才有時間去發現有趣;慢下來,才有時間用腳步踏遍這個城市,才能記住這個城市的一點一滴。
慢下來,去逛一逛天龍八部影視城和崇聖寺三塔旅遊區,去挖掘大理文化中最神秘的一個片段——大理國段氏家族秘聞!
從聽聞大理段氏家族開始,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認為這是一個作者杜撰出來的家族,但真正深入了解以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和武俠小說中形象截然相反的家族。
段氏家族的輝煌雖然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他們家族治理大理國時期,留下了許多著名的城市地標,從這些地標中我們可以了解加想像,拼湊出一點大理國段氏家族鮮為人知的細節。
崇聖寺三塔大理眾多地標中和大理國段氏家族淵源最為深厚的一個,天龍八部影視城與段氏家族淵源僅次於崇聖寺三塔的第二地標。
崇聖寺三塔和天龍八部影視城都和大理段氏家族密不可分,但又有區別。
「崇聖寺三塔與段氏家族的聯繫是具象的,天龍八部影視城是意象的。」
這句話具體什麼意思,我們走進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和天龍八部影視城再揭秘吧!
走進天龍八部影視城,會發現這裡都是仿古建築。
這裡的建築和街道都是按照宋代大理國段氏家族治理大理時期的風格建造的,這裡段氏家族的元素非常明顯,似乎就是按照武俠小說中描寫的場景還原的。
的確是這樣,天龍八部影視城是根據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加上參考文獻的而建造的,所以它更偏向於藝術化。
大理國皇宮、大理街、大遼街、天龍酒館以及段氏秀樓,這些都是和影視劇中段氏家族或者這個家族裡的人有關,它是一目了然的。
所以,天龍八部影視城中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地方。
走在大理街上回想大理國時期,段氏家族的人是不是也像自己此刻一樣在市井中穿梭,體驗民情。
走在大理國的皇宮裡,當時的國王是不是晝夜不息的在這裡處理所有的政務,大臣在這裡彙報工作,這裡就是一個地區的運作中心。
走到段氏秀樓前,看著正在表演的「段王爺招親」,忍不住的想是否大理國時期的段王爺也如同這樣為自家女兒挑選夫婿。
漫步在天龍八部影視城之中,在這裡幻想,在這裡回憶,回憶那些電視劇中關於段氏家族的零星碎片,從而去了解這個神秘的家族。
如果說天龍八部影視城中的一切與段氏家族有淵源的東西都是虛構出來的,那麼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就是真實與段氏家族存在緊密聯繫。
帶著疑問走進崇聖寺三塔去看一看,段氏家族是否真如影視劇中描寫的一樣?
在文學作品中,段氏家族既是大理的第一世家,也是武林四大家族之一,擁有自己的獨門武功。
段氏家族內部關係非常複雜混亂,段正淳和段譽生性風流,這一家子的事情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但文學作品畢竟還是藝術作品多有誇張杜撰的成分,當作消遣內容看一看就好了。
歷史的段氏家族與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截然相反,可能是因為武俠小說中的形象太深入人心,所以人們只記得這個家族人的風流韻事了,完全忽略了其他。
但段氏家族的掌權者「不愛江山愛出家」這個特點倒是和影視劇中是一樣的!
歷史上的段氏家族勵精圖治,把大理的發展推至頂峰,特別是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段譽的原型)治理大理時期大理地區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
在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中有三座造型精美,極具觀賞價值的古塔,其中小的兩座就是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段譽的原型)在位時候建造的。
兩座小塔造型精美,塔身浮雕栩栩如生,代表了當時大理的先進建築水平,也從側面印證了段氏家族對大理髮展的貢獻。
崇聖寺三塔作為「皇家國寺」想必在建成初期當時的段家人就如同今天的我們一樣站在三塔前面觀賞過三塔了吧!
千年前古人觀賞過的塔,如今我們也能觀賞,這樣的感覺非常奇妙,這仿佛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
穿過三塔,朝著「皇家國寺」——崇聖寺走去,你會發現它的氣勢和它的地位非常匹配。
各種殿閣都遵循古代皇家建築「中軸線」原則,殿閣比一般的殿閣更大更加豪華,隱隱有一種王者之氣。
一路串游天王殿、觀音殿、財神殿、藥師殿,最終到達大雄寶殿旁邊的「高僧殿」,又再次發現了段氏家族的痕跡。
在歷史文獻記載中,段氏家族總歷經了22位掌權者,其中有9位在卸任後都遁入空門,而他們都選擇了崇聖寺清修。
崇聖寺中高僧殿中就擺放著他們的塑像和名字牌,9位段氏家族的掌權者,我們熟知的便有四位。
段壽輝,大理國第十三世國王,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四大惡人之首段延慶的原型。
段正明,大理國第十四世國王,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大理國皇帝的原型。
段正淳,大理國第十五世國王,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段王爺的原型。
段正嚴,大理國第十六世國王,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原型。
走到了大雄寶殿內部時,發現了內部的木雕圖,在木雕上再次發現了段氏家族的蹤影。
大雄寶殿的木雕圖是根據《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卷》的紙質版採用劍川木雕技藝雕刻完成的。
畫卷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段畫大理國王利貞皇帝禮佛圖;第二段繪佛、菩薩、佛母、天王和護法等數百位佛教人物;第三段為多心和護國寶幢;第四段是十六國王圖。
在畫卷的提拔上題有宋代大理國王段智興的年號「盛德五年庚子」,而段智興便是段和譽的孫子。
第一段畫卷內容描繪了段智興時期的外事活動,整個場面宏大又熱鬧,彰顯大朝風範,也印證了段氏家族兢兢業業治理大理的史實。
如果說文物是佐證大理段氏家族貢獻的強有力證據,那麼三塔文物館內的各種充滿歲月沉澱的文物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微小證據,串聯在一起讓我們最終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段氏家族。
大理段氏家族雖然已經被歷史的洪流淹沒,但在大理的塵封的角落中,在武俠小說里它依然有它的傳說!
The End
【編輯】閱雲南 一靜
【圖片】閱雲南拍攝
【備註】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圖片未經允許禁止用作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