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寒假有時間,家長培養孩子這五大習慣,來年比同齡人更優秀

2020-01-02     長脖子媽咪

轉眼寒假快到了,許多家長在犯愁該讓孩子如何度過。其實不用上太多高端大氣的輔導班,也別在家浪費時間,家長可以著重培養孩子這六大習慣,能讓他在來年比同齡人更優秀哦!

一、定計劃的習慣。

幼兒園的高年級或小學階段的兒童都需要培養這種習慣。計劃休假時間,安排具體學習時間。例如,外出旅行中要讀什麼書,讀多少?在家的時候每天做多少暑假作業?…… 制定學習計劃,每天要做的事情可以分為必須要做的事情和機動要做的事情。

完成的活動可以打「√」來激勵自己。如果當天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做而沒有完成,將推遲到第二天,並可酌情完成機動。 這個計劃應該有足夠的空間,孩子只要一點點努力就能完成,難度不應該太高。制定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管理時間,增強行為效率。

二、專注做事的習慣。

許多孩子很容易分心,總是三分鐘熱度,因為沒有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提醒家長,孩子學習時最好不要打擾他們,比如送一杯水或說一句話等等。

此外,書房布置要簡單有序,不要擺放裝飾品、娃娃等容易分心的物品。孩子們的學習桌上,最好視線不要有太多的雜物,或者在開始學習前收拾好。你也可以設置鬧鐘,在15分鐘內集中精力學習,不說話,不喝水,不吃飯,不走動。時間結束後,才可以隨意移動。

三、早晨朗讀的習慣。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動情朗讀不僅能培養閱讀興趣,還能鍛鍊口肌和腦的協調能力,培養言語表達能力。 小孩子每天早上都可以讀拼音和單詞,懂漢字的人可以讀簡單的文章。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閱讀小說、詩歌等,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朗讀時,要自然站立,腳和肩同寬,聲音適當放大,字正腔圓,注意斷句重音等,並用情感讀出文章的意境。注意不要讀太久,要根據孩子喜歡的程度來定時間。

四、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會寫字的孩子,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他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家長也可以和孩子討論閱讀後的感受,養成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獨立思考、如實表達的習慣。

比如,在兒童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可以寫出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喜歡和不喜歡的特點。如果他是主角,他會在某些場景中做什麼,家長也可以在平時和孩子討論這些問題。

五、寫日記的習慣。

竹子是空心的,但它可以長得很高,那是因為它在成長的每一步都「總結」。每根竹節都能很好地連接上下,以支撐竹子的高度。人是一樣的。

善於總結的人,總能從自己的言行中找出閃光點和需要改正的地方,讓第二天更加從容有度。晚上寫日記或總結也是一種對事件和情緒宣洩,可以減少負面情緒,有利於身心健康。

各位父母,你們寒假有沒有什麼計劃呢?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0A8Zm8BMH2_cNUgUA8d.html